APP下载

家长的挑战

2020-04-02蔡明

莫愁 2020年12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亲子

☺蔡明

《莫愁·家庭教育》2020年2期刊发了谭旭东教授的文章《父母的样子,藏着孩子的未来》。我点评此文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谭教授的文章,从家教这个敏感的话题切入,提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过多依赖老人,二是父母教育不民主,三是教育方式过于传统、陈旧,四是家庭人际关系过于封闭,五是感恩教育表面化。这里涉及到原生家庭教育的理念落后、方法简单、生态恶化、分寸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第一个问题,即隔代教育的这一普遍现象。这是一个农村与城市普通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是一个长久以来渐渐形成的非常棘手的问题,更是科技迅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全球性的大话题。隔代教育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有哪些?我们又应该如何化解、适应和引领汹涌而来的隔代教育大潮?期待大家的关注,欢迎大家的参与和研究。”

今天,“总编策划”栏目则围绕“隔代教育”这一共性大话题,邀请五位作者写自己家的隔代教育故事。粗粗阅读后,脑中便留下了零零星星的印象和感受,想一吐为快。

1.这五篇文章,和谭教授的文章一样,都直接或间接地告诉我们一个共同话题,那就是不管你认可还是反对,隔代教育渐渐成为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你无法回避。有一个数据也帮助我们证明这一态势的判断。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照看孙辈的比例占到了66.47%。该调研数据显示上海、广州0~6岁的孩子中超过50%接受隔代教育,在北京多达70%,而且这个数据,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小而增高。

2.这五篇文章有三篇,反映了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不适性。

雪鹰的不适在于,婆婆用自己的生活习惯与教育方式影响孙辈,作为亲代的雪鹰因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她对隔代教育的现状非常不满,想改变又力不从心。

张蕊的不适就更加明显。起初,初为人母的她与母亲之间虽有些许矛盾,但还能将就。但发展到最后,因育儿观念、方法等众多冲突的不断产生,竟然让身在其中的孩子产生负罪感。张蕊考虑再三,再次决定辞职做全职妈妈,参与孩子的成长全程,让自己的母亲回家养老。

无论是雪鹰还是张蕊,不但在家庭教育方面与祖辈有矛盾,家庭关系也因此变得不和谐。

桂杰与老人的冲突相对缓和。她用快餐取悦儿子,爷爷奶奶坚决反对。这些生活琐事体现了两代人育儿理念的不一致。但桂杰和公婆基本达成一致,她也认可这是祖辈对子女的爱。

3.隔代教育是否和谐,关键要看是一种什么样态,或者从什么角度衡量。马力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隔代教育的好样本,外公外婆对孙辈的教育能够做到尊重、陪伴和赏识有机结合。在马力眼里,她的父亲近乎成为家庭教育专家。而李宗泽从孙辈的独特视角,书写了成长过程中外婆的陪伴,他特别爱外婆,记录了外婆和自己的点点滴滴,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隔代教育这个话题很大且很复杂,不是一篇小文能够讲明白的。这里我想结合个人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讲一个微话题,即面对隔代教育,父母应该怎么办?

一、定位

虽然隔代教育似乎成为一种发展大势,我们已经无法回避。但是,作为家长必须清楚: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亲子教育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因子,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子代教育重任,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也不能完全填补亲子教育这一生态位。从中华文化传统来说,《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的箴言。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特殊情况外,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始终不能缺席;祖辈可以适当补位,但一定不能越位。这个定位必须准确。

二、定类

常言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事实也正是如此。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王极盛专家曾对当下的隔代教育进行过分类,大致有:过分关注型,过分监督型,严厉惩罚型,民主、温暖和理解型。这种划分着眼于性质、程度,但过分关注型和过分监督型只是一个性质的不同侧面而已,对隔代教育家庭来说,往往很难对号入座。

个人以为,目前隔代教育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四种比较普遍:①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各在其位又能相融共振型,可简称为和谐型;②亲子教育缺失而隔代教育在位,简称纯隔代教育型;③亲子教育为主导、主体,而隔代教育仅仅是偶尔客串或需要时略作配合而已,前者强势后者弱势,可简称为亲强隔弱型;④隔代教育为主导、主体,而亲子教育为辅,处于弱势、劣势,与前一种相反,可称为隔强亲弱型。

不同的家长,必须清楚自己家庭隔代教育的类型。类型不同,情况便不同,应对的策略、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孩子出生后,父母双方便外出打工谋生,把孩子养育权全权交给祖辈,这就属于第②种纯隔代教育型。严格说,这种家庭亲子教育已经缺席。又比如,桂杰的家庭教育基本面应该属于都不缺位的第①种和谐型,而事实上,亲子教育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雪鹰的家庭教育属于第④种类型,隔代教育过于强势、亲子教育显得过弱,而强势的隔代教育偏偏问题比较多;马力家庭主体上属于第③种类型,亲子教育为主体,隔代教育偶尔参与,亲强隔弱,但比较协调。而像张蕊的家庭,发展到最后,隔代教育已经失位了,只有亲子教育。

三、定标

分类研究,确定目标。不同类型的隔代教育,面对的问题和需要研究的课题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各自隔代教育的大目标或主要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对每一个家长来说,就必须分析自己家庭教育的实情,心中有数,不能得过且过,不能随便跟风。当然,这样的研究,并非单个家庭或家长就能完成,需要更多的家庭教育机构和研究部门参与,需要调动多方面的资源去做多样本、大样本的研究,形成有权威性的报告,用来指导当下及之后的隔代教育。

个案研究,确定课题。即使类型相似,但祖辈的学识、教养、素养、人生经验,特别是教育观念、经验、方式和习惯又各不相同,具体应对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家长头脑特别冷静和清晰,因家制宜,做好个案研究。要知道,隔代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与课题,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样本。

比如,雪鹰提供的家庭教育案例,带给我们第一个重大课题,即隔代教育必须正视的严酷现实——一方面,亲代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只能请祖辈主要负责孩子的生活、成长和早期教育;另一方面,祖辈的教育方式不但溺爱、传统,而且迷信、任性、强势,甚至无法沟通,作为亲代无法接受又不得不忍受。这种矛盾如果解决不了,隔代教育就多了一个失败的案例。

“隔强亲弱”的隔代教育家庭,必须从一开始就应该有所筹谋,做出切实的应对。

个人以为,作为亲代,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也必须把亲子教育列入到自己的重要日程之中。家长要挤时间,在各地妇联、教育部门或权威机构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家教理论,掌握现代而先进的家教方法。父母双方要做好具体细致的亲子教育分工。再忙,也有休息日吧;即使身在外地,也可以通过视频交流吧。亲代不可以放弃亲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祖辈的理念、经历、能力等情况,必须提前有所了解和研究,在感激祖辈帮助我们教育子女之余,也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巧妙地帮助祖辈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地教育好孩子。要记住,成功的家教都是沟通出来的,需要将心比心,以诚示之。只要有时间,就要主动与祖辈沟通,一方面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感激,另一方面共同商量育儿方案、陪伴方式,交流看法,形成共识。

个人以为,开家庭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许多问题,都是在这样的家庭会议中得到解决的。为了方便及时解决新问题,还可以建立家族微信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在一个群中,对一些突发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发表观点,商讨对策,及时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难题。

隔代教育最理想的样态是和谐型。要实现这样的和谐,家长的挑战一定很多。但我们要相信,挑战并非是坏事,有时,更是一种机遇,是隔代教育走向和谐的机遇。

接受挑战,春暖花开。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亲子
探索研究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隔着代,相亲爱
隔代家长怎样当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