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阅读必修课

2020-04-01樊登

新晨 2020年12期
关键词:好书红楼梦亲子

今天我想先探讨几个关于读书的常见误解。

有很多人觉得读书没用。

这是我们在市场上听到的特别常见的一种说法,认为读书并不能够直接带来什么好处,还不如阅人无数,多去见人。我经常跟大家开玩笑,我说:“你每天阅人无数,你见过达芬奇吗?你见过孔子吗?你见过拿破仑吗?”这些人你可能都没见过,你见到的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人。所以如果你希望通过自己阅人无数来逐渐变得更厉害,你只是被你周围的人困住了,你跟你周围这些差不多的人困在同一个时代,拥有着同样的困惑,而你还觉得大家可能都差不多,自己还挺好。

实际上如果我们想要跳脱出当下的困境,我们必须通过书才能够和古代那些伟大的先人们产生连接,甚至当代的人,如果他在国外,你跟他没法建立起这样的联系,也得通过书籍来建立。

所以塔勒布曾经说过,读书是唯一有效的培养一个人才的方式。他把哈佛大学所做的那种教育叫做“教小鸟飞”的模式。看起来学校给一个人才设定了一套框架,你将来如果想成为一个工程师,那么你要学一些知识,把这些技能拼凑在一起成为一个工程师。实际上你会发现,大量的人根本不是这样成才的:爱因斯坦、牛顿,他们进入大学只是个引子,只是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剩下来的事全是通过看书来解决。

所以通过一本书带出又一本的新书,每一个人身上所具备的需求和弱点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希望通过在教室里边用批量化的生产,让老师给你划定内容,你希望学会了就能够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几乎不可能。因为老师跟你也不一样,老师也不知道你的弱点是什么,老师最多培养出来的是一个“差不多的人”,你没法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所以所有这些杰出的人,无一不是在利用读书这种具有弹性又没有边界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你只需要跟一个图书馆链接起来,这时候你可以和你们同班,哪怕你的同桌都产生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

所以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够个性化地成长,才能够实现keep learning,也就是我们说的“持续学习”。因为到今天你会发现,一个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以后,他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应付现代社会高速的变化,一个大学毕业生不再是一个知识精英,而是一个年轻人、一张白纸、一个白丁走到了这个社会上,这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够持续学习,不能够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技能很快就会被淘汰!

那天我在视频上看到我梦寐以求的一个场景,就是终于有人发明了洗头的机器人,就连洗头这样的事,有人都发明了一个机器人,像章鱼的触角一样把一个人脑袋洗得很舒服,根本不需要人。所以如果你希望通过一个固定的技能,这一辈子就靠它养家糊口了,你不需要再读书学习了,我只能说,未来很危险。

那么读些什么样的书呢?有人说要多读一些有用的书,有人说不要只读有用的书,这就经常会产生很多碰撞,有人倡导“读无用之书”等等,在我看来,好书没有没用的,你非得说《红楼梦》没用,可是《红楼梦》让我们产生人生的感叹,让我们谈恋爱的时候跟别人有谈资,让我们能够在心灵的深处安慰自己,怎么能说它没用呢?或者你说柏拉图没用,西方哲学没用,东方的老子庄子没用,还是魏晋玄学没用,不可能,它都有它的用处!

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有很多知识分子整天要强调多读一些无用之书,这种读无用之书的论调,会使得大量的普通人可能远离了读书这件事。他会认为“我还没吃饱饭,我干嘛要去读那些没用的东西!”实际上读每一本好书一定都有用,哪怕是读了一本坏书,他最起码也有坏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小心的是不要读坏书,应该尽量读好书。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我们今天所读的事业、家庭、心灵之书,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益处。

我个人就是从读书教孩子开始体会到了读书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然后用读书学到的东西创办企业,用读书学到的东西来带领团队,甚至现在用读书学到的东西来养生,全都是在用读书改变我自己的生活,所以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和乐趣!

有人说读不懂,不想读。这个时候我就要劝大家,如果你只读那些能够读懂的书,或者只读那些你有兴趣的书,你会很容易陷入到你的叫做“存量技能陷阱”当中。

我们有一本书叫做《能力陷阱》,因为我经常会见到我们的书友告诉我说:“樊老师,我就喜欢听你讲亲子教育的书,你能不能多讲几本亲子教育的书?”这一听就是一些妈妈们会提这样的要求。我说:“我们已经讲过20多本亲子教育的书了,如果20多本亲子教育的书都没能改变你的问题,那肯定不是书的问题了。”

一个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可能一本书读下去,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如果你整天靠读亲子类的书来安慰自己的心灵,那只能证明你在听这本书或者读这本书的时候找到了共鸣,找到了安慰,在读这本书的那一刻,你是一个美好的妈妈,但是放下这本书,你不去改变,这本书对你没用。

所以有时候要改变一个焦虑的妈妈未必是去读亲子教育的书,反过来可能你读一下《达芬奇传》,你读一下《机械宇宙》,你了解一下宇宙苍生,你知道还有人关注宇宙是怎么来的,还有人关注牛顿的三定律这些东西。这时候你的视野可能会比以往更宽阔,你的孩子也会觉得“妈妈变得不一样了,妈妈不是一天到晚整天唠叨我,妈妈会关心很多有趣的事情,跟她有了更多的谈资。”这时候你和孩子的关系才会发生质的变化。所以不要陷入在“只读自己能读懂的书”这个陷阱当中,要努力的迈出这一步,去读一些自己以前不喜欢的书籍。

包括“樊登读书”,现在的选书已经超过了我们过去所设定的事业、家庭、心灵这三个模块,因为我觉得如果仅在这三个相对实用性较强的模块里边不断重复的话,大家的趣味和品位都会被限制,所以我们在不断向历史、向哲学、向美学、向宇宙去做探索,我希望我们的书友跟我一起能够探索到知识不断拓展的那种快感,这个过程当中就是要学会读懂那些过去读不懂的书。

也有人说读书是一件私人的事,读书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台灯底下,或者在阳光底下要一杯咖啡,然后慢慢喝。这种态度其實是针对文学类的书籍,我觉得的确可以这样。我们从来不讲文学类的书,比如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比如说《红楼梦》,还有人跟我提“樊老师,你讲一下《三体》吧。”我为什么一直不讲?就觉得这种书就算你读错了也是对的。你理解《红楼梦》跟我不一样,你的理解给你带来了美感,给你带来了安慰那就很好了。文学的作用就是这样,“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所以当你说读书是一件私人的事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是在文学的范畴。

但是假如你说“相对论”,我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我有我自己的角度和看法,那就不行;或者你说“我怎么带孩子这件事,我觉得我的办法就是我独门的暗器,我就喜欢用这个。”你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大量的伤害。

所以有些东西不是你私人的事,这是一个公共的知识,这是需要大家能够达成共识的,你得学会,它有对有错。这时候你会发现不再用读书是一件私人的事,来给自己找那种不去阅读、不去学习的机会。

事实上我们讲了很多的书,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家的欢迎,就是因为我们弥补了很多人阅读的缺陷,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同样的理解能力、总结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有时候当你读不懂一些很困难的书的时候,先听一下是有好处的,当你听懂了以后,了解了这本书的主题,再去看,脉络也清晰了,反倒很容易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好书红楼梦亲子
推荐一本好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好书推荐
主编推荐:六月好书排排站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