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学韦睿作风
2020-04-01秦军
秦军
毛泽东在读《南史·韦睿传》时,曾在这篇不到3000字的文字旁批注20余处,其中一处更是写下了“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的批语。韦睿,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足智多谋,军功卓著,其行事作风尤为世人称道。毛泽东批注的“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思想作风上,韦睿注重实地调查研究,善于通权达变。天监四年(公元505年),韦睿率军伐魏,攻打小岘城(今安徽合肥东)。战前,韦睿虽然已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魏军军情,但仍坚持“巡行围栅”,亲自到魏军城防栅栏处探察敌情。就在此时,城中忽然窜出数百守军列阵进攻,韦睿部属大惊失色。韦睿镇定地说道,城中敌军有两千多人,如果闭门坚守足以自保,现在平白无故开城迎战,一定是他们的骁勇之士,只要击败这些精锐,敌人必将胆寒,城池定可攻破。于是挥兵出击,打败了出城的魏军,次日便攻克城池。小岘城之战,韦睿身为统军将帅,深入实地调查,善于根据战场形势处置突发战况。对此,毛泽东在“睿巡行围栅”处写了“躬自调查研究”六个字。攻下小岘城之后,继续进攻合肥,久攻不下。韦睿到后,“案行山川”,经过地形勘查,决定疏通水路攻取合肥。毛泽东在“案行山川”四字旁再次写下“躬自调查研究”。
在工作作风上,韦睿身先士卒、调和将帅、仁爱带兵、忠于职守。在攻打合肥的战斗中,面对魏军五万余人的猛烈攻击,梁军将士多有畏惧,有的提出兵退巢湖,有的提出退保三义。韦睿大怒,声称:“将军死绥,有前无却。”遂将令旗插在堤下,以示决不退兵。梁军在韦睿的监督与激励下,奋勇作战,一举攻占合肥。毛泽东在“督励众军”等处,两次批注“将在前线”。韦睿的部将胡景略和赵祖悦关系紧张,虽一同参战,但经常相互拆台,彼此怄气。韦睿认为“将帅不和,将致患祸”,便亲自斟酒劝解二人,希望他们不要再为个人意气而争斗。因此,两人在整个攻取合肥的战役中能够相安无事。毛泽东在“且愿兩虎勿复私斗”处批注“干部需和”。韦睿仁爱带兵,士兵的营帐没搭好,他就不去睡觉,井灶没有挖成,他也不肯先去吃饭。“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就是毛泽东在“亦不先食”处的批注。韦睿所到之处,营房井井有条,馆舍和防务工事标准规范。他白天接待宾客忙于军务,夜里处理军事文书,三更就起身点灯直到天亮,唯恐工作有所遗漏,吸引了很多人才到他这里来。毛泽东在“故投募之士争归之”处批注“劳谦君子”。
在生活作风上,韦睿清廉自守、淡泊名利。韦睿年少时,他的表兄杜幼文被任命为梁州刺史,邀请韦睿一起赴任。《宋书》记载:幼文所莅贪横,家累千金,女伎数十人,丝竹昼夜不绝。可见杜幼文完全就是个只顾吃喝玩乐的贪官。而韦睿每日跟随其左右,却能出淤泥而不染,“家无余财”,以清廉自守知名于世。合肥之战,梁军大获全胜,缴获大量辎重布帛,韦睿将其毫无保留地充作军饷,不取分毫。钟离之战大胜,缴获物资堆得像熊耳山一样高,韦睿依旧将其列于营门之前,交予劳军使者如数上报朝廷。毛泽东在“无所私焉”处批注“不贪财”。
韦睿临终前“遗令薄葬,敛以时服”。从毛泽东的批注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代伟人对这位历史名将的赞赏之情,其中也寄寓着他对我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期冀。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责任编辑:张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