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就业市场动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2020-04-01曾湘泉

群众 2020年24期
关键词:失业率劳动力月份

曾湘泉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这意味着我们要站在宏观政策层面,强化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等。因此,从长期来看,有必要继续及时发布和深入解读劳动力调查等各类数据,提高对就业市场景气分析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在关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强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的监测和分析,为落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20年国内就业市场的波动与变化

2020年是一个特殊时期,国内就业市场经历了短期明显波动和变化。

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国民生产总值首次出现增速为负,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走低。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一季度GDP下降6.8%,城镇调查失业率从1月份的5.3%陡升至2月份的6.2%,创数据发布以来最大升幅,3月份仍维持在5.9%的高位水平,较之去年同期1月份5.1%、2月份5.3%、3月份5.2%上升明显。另外,反映就业充分程度以及就业质量的一些指标也在变差。比如,企业工时从1月份46.7小时,下降为2月份40.2小时、3月份44.8小时;就业人员在职未上班比例,2月份急剧上升至49%,3月份有所下降,但仍在18.3%的高位;6%的就业者退出劳动力市场,就业总量下降。重点群体的就业状况也趋于恶化,外出务工群体由2019年底的1.7亿降低到2020年2月底的1.2亿,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到13%的高位。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简称CIER指数)也验证了上述分析结论。2020年一季度CIER指数从2019年四季度的2.18大幅下降至1.43,3月份更降至1.02的历史低位。疫情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影响更大,大学生CIER指数明显回落,由2019年四季度的2.17下降至2020年一季度的1.38。在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综合影响下,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求职申请人数则增加69.82%,导致CIER指数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2.82水平。综合来看,在疫情突发事件冲击下,就业市场的供需两端均显著承压,大学生就业市场承压尤为明显。

二季度以来景气度见底回升,“保就业”政策力度空前。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应出尽出的稳企业和保就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对就业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各项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就业市场的各项指标都呈现出见底回升的态势。其中,二季度GDP恢复正增长,达到3.2%,城鎮调查失业率4—10月份不断降低,分别为6.0%、5.9%、5.7%、5.7%、5.6%、5.4%、5.3%。企业周工作时间也从4月的44.3小时,进一步增加到5月份的46.1小时,6—9月达到46.8小时,10月回落至45.7小时。就业人员在职未上班比例,4月份大幅下降至3.5%,6月以后继续下降至0.8%的低位,已恢复常态。特别是外出务工群体的就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至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已恢复到1.7亿,达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失业率也从7月的5.7%降至8月的5.4%。至6月底全国就业人口持续增长,已超过1月的就业水平和规模。

这一复苏趋势也同样印证在招聘市场上。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上升,求职申请人数下降,CIER指数逐月回升,4—6月分别为1.16、1.30和1.65。同比变化方面,招聘需求人数减少,求职申请人数增加,CIER指数二季度1.35,三季度1.89,尽管仍低于去年同期1.89和1.92的水平,但下降幅度逐月收窄,趋于正常。

加强就业市场科学监测和分析,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供支持

多年来,我国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在国际竞争力的多次评价中,国内经济、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就业一直名列前茅。尽管受疫情和国内外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叠加影响,我国就业市场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但一些有利因素仍将长期存在,诸如劳动力供给减少,就业压力总体减缓;服务业成为拉动就业主力军,就业创造弹性增加;新经济和新业态不断发展,灵活就业潜力巨大等。这些有利因素将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持久、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就业环境变化造成的挑战和暂时性困难,要看到影响我国就业市场的这些有利因素,坚定对“稳就业”和“保就业”的工作信心。同时,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科学监测和分析,为落实好“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供支持。

继续及时发布和深入解读劳动力调查等各类数据,提高对我国就业市场形势分析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在当前“六稳”“六保”大背景下,“稳就业”和“保就业”一直处于首要的地位。为此,全社会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信息发布工作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要想开展好就业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就必须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劳动力调查数据,并辅以互联网招聘平台大数据等,及时向社会发布和科学解读就业和失业的相关数据。面向市场、基于存量和流量建立起来的“就业—失业—非劳动力”的劳动力市场管道循环理论,虽是国际公认的就业和失业分析框架,但因具有一定学术专业性,并不易被普通民众所理解。我国大部分高校经济院系,长期以来未将劳动经济学纳入学习和训练范围,导致许多从事经济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对就业和失业这些概念的技术定义了解得并不全面,甚至会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认知。因此,一方面有必要通过提供客观和及时的就业市场统计信息,为各级政府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政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完整和系统公开发布劳动力调查各项指标和数据,诸如,分年龄段的失业率、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等,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专业知识缺乏等,造成一些人对就业和失业水平变动的无端琢磨、猜测,甚至曲解和错误解读。

加强对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的监测和分析,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政策。我国就业市场面临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三大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市场仍将面临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城镇调查失业率位于5%以上或成常态,这些都对就业总量构成不可忽视的挑战。但同时,我们更当清醒认识到,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就业状况不平衡、部分人群就业质量不高这两大问题仍是我国就业市场更应关注的重点。尽管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就业潜力巨大,对我国缓解就业压力贡献巨大,但要承认,这些领域社保覆盖、劳动合同以及法律保障等就业正规化程度仍不清晰,这些都是困扰我国就业市场分析的重大问题,也是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难点。应当深刻认识到,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对重点人群以及重点地区的就业和失业问题的关注,加强对就业结构矛盾和就业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借助劳动力市场的各类信息发布,引导全社会予以关注,并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劳动者个人,乃至于经济学界学者们的共同努力,着力研究并解决“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各项工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失业率劳动力月份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基于三次指数平滑的失业率预测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2月份国内煤炭需求依然旺盛
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