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扶“志”效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0-04-01黄进蔡萌生
黄进 蔡萌生
2020年是江苏脱贫致富奔小康巩固提升之年,也是迈入稳脱贫阶段的关键之年,扶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其中水库移民全面脱贫,过上幸福生活,成为江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成果。
当前,江苏共有大中型水库49座、水库移民25万余人。近年来,江苏紧紧围绕“美丽库区·幸福家园”建设和水库移民精准帮扶两条主线布局,深入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落实水库移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建设完成了一大批项目,精准帮扶成效显著。江苏水库移民脱贫攻坚成果已经生动验证践行扶贫先扶“志”的关键效用,并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中继续发挥作用。
“扶贫先扶志”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对扶贫工作的新论断,是对党的扶贫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当前,江苏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村及非移民村发展存在的落差问题依旧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江苏在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以扶“志”为主要抓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致富的过程首先是改变“人”的过程,如果缺少水库移民脱贫的内生动力,仅靠着外界的投入和帮扶,即使可以短期内实现致富增收,但可持续性不强。水库移民既是脱贫的对象,更是脱贫的主体,无论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还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都要依靠移民自身努力。江苏需要在保持脱贫政策延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激励移民群众在新起点上共建高品质生活。
历经多年实践与探索,江苏水库移民扶持方式和重点从过去的“撒胡椒面普惠式”向“精准施策点穴式”转变,项目选择逐步从过去单一的重基础设施建设向集中实施“强村、富民、美村”目标的乡村振兴转型,但移民群众需要通过多方努力实现移民身份上、内心里的“去移民化”,全方位融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帮助移民健康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进而不断增强移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扶贫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稳脱贫时代的到来,做好江苏水库移民扶“志”工作、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效用,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以扶“志”为重点,培育移民“富强”观,筑牢精神堡垒。一是正确定位国家社会与移民个人的关系。通过集中培训与正向宣传,引导移民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不断促进移民自身修养的提升,使其以平和的心态正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二是引导移民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教育移民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树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价值观。三是创新发展“一户一策”帮扶方案。要搞清楚扶贫扶志是扶谁的志,“等靠要”发生在哪个层面;设计合理的制度,避免因制度设计不合理而刺激“等靠要”的思想;提供合理的脱贫途径,有针对性地帮扶,才能在发展中筑牢移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堡垒。
以扶“志”为核心,培育移民“敬业”观,夯实创业根基。随着江苏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公共服务条件提档升级,大批外出务工移民返乡创业就业,创业敬业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以扶“志”为核心,培育移民“敬业”观,就是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一是提升移民对职业和职业价值观的认识。整体上看,移民的文化基础和职业技能欠缺,包括年轻一代在内的移民在职业生涯中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工作环境、社会地位以及薪资水平方面有着强烈诉求。这就要通过培育移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激发创业热情。二是引导移民增强敬業精神。采取灵活的措施将新建的标准工业厂房、高效农业设施和购置商铺的收益全部用于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把尊重劳动作为社会的价值准则,引导移民群众逐步树立勤劳致富、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三是敬业助力美丽库区新跨越。以专项精准帮扶水库移民作为突破口,安排专项资金、因地制宜选择项目,增强移民村自身的“造血”功能。让移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以发展家乡经济为依托,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扶“志”为要点,培育移民“友善”观,为构建和谐江苏贡献力量。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以扶“志”为要点,培育移民“友善”观,就是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一是消减社会排斥,倡导移民友善价值观。引导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普通群众建立与移民共同发展的广泛共识,提高移民在组织公共事务和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度,赋予他们更多表达诉求和发表观点的机会与渠道。二是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培育目标的实现。对水库移民的教育不仅要传授就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更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根据移民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现状,将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真正做细、做实、做好,进而助推移民整体精神风貌的良性提升。三是注重基础教育,培育移民树立正确的友善观。随着搬迁安置工作的完成,移民群众逐步进入新环境,开始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中,友善价值观可以抵制个体化过程中的孤独化倾向,协调自我与外在世界关系,有效地促进社会友善之风的形成,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作者单位:江苏警官学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