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人物会话语用研究

2020-04-01方玉桐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语用学刘姥姥红楼梦

摘  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凝聚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更有“《红楼梦》的价值相当于整个欧洲”这一美誉。故事以宁国府的日常为背景,向读者展示了大观园中的寻常琐碎之事以及金陵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的衰落的必然趋势。本文选取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会话合作理论的使用来分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的言语。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语用学;会话分析

作者简介:方玉桐(1995-),女,汉族,江苏扬州市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02

古往今来,对《红楼梦》的研究渗透到各个方面,也有过对该书中人物会话言语分析的著作,但是不难发现,对“刘姥姥”这一人物的研究实在不多。其一,是因为刘姥姥并不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其二,刘姥姥并不像《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传统意义上描写的角色那么青春貌美。本文试图从会话言语中分析,刘姥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穷丑婆”,而是具有劳动人民大智慧的“农村老婆婆”。

一、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刘姥姥的见识不凡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最初由英国奥斯汀(Austin)提出,并由美国塞尔(Searle)等人加以发展。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内行为,即用词来表达某种思想;言外行为,即说出的语句带有某种力量;言后行为,即利用说出一个语句来产生一定的效果。

(一)小说中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道:“你都长这么 大了!”又问些别后闲话。又问刘姥姥:“今日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曹雪芹,高鹗 94-95)

这段话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与周瑞家的说的一段话。从这段话,读者可以看出,虽然刘姥姥是来王家寻求接济,但并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精心准备了很久。面对周瑞家的询问,刘姥姥回答的滴水不漏。这句简短的对话,刘姥姥遵循了言外行为理论:先回答来瞧周瑞家的,这其实于礼法是不和的,因为姑太太王夫人在贾府的地位显然是比周瑞家的高的。但是,刘姥姥在很多年前,其实和周瑞家的有过一面之缘,加上现在能否通知到王夫人,必须依靠眼前的周瑞家的。所以,在言语中拔高周瑞家的地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刘姥姥回答的精妙之处不止于此,她也表达了自己想见王夫人的心愿。王夫人在贾府可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于是她又多说了一句不能见到的话转达一下她来过也是可以的。这就表明了刘姥姥的话外意思:见不见到王夫人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要代为转达他们曾经来过。以前的交情虽然谈不上多深,但是心理记着这份交情,如今的贾府如此发达,希望能稍微得到一些物质帮助。从这简短的话语中对刘姥姥这一角色的大智慧深谙人情世故可见一斑,对答的话语完全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乡下老婆婆”所说出来的话。

(二)小说中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鸳鸯笑道:“酒吃完了,到底这杯子是什么木的?”刘姥姥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让我认一认。”(曹雪芹,高鹗 550)

这段话刘姥姥遵循了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内行为,也就是字面意思。表明了刘姥姥作为乡下老婆婆,生活过得还是很 拮据和艰难的,不光睡在木头上,饿的时候还吃过木头。实际上,刘姥姥并没有信口开河。没和女婿女儿一起住的时候,她寡居多年,仅仅靠着两亩薄田度日。因为女儿所生的狗儿和青儿没有人照料,她才被接到女婿家里过活。即使在女婿家,她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年关将近,家中连吃穿都成问题。王狗儿在家寻闲气恼,女儿刘氏也不敢顶撞,她看在眼里更是痛在心里,不得已才拉下老脸,两手空空带着外孙狗儿一起去寻求金陵王家接济。不过生活还是给予刘姥姥这个善良的人好运气的,刚到贾府,就有好心人给她指路带她见周瑞家的。接着,周瑞家的又带她见了王熙凤,恰巧赶上凤姐心情好,给了她二十两银子。王熙凤的这二十两银子无疑带着一股“打发下人”的意味,刘姥姥并未计较,她有的只是感恩戴德,知恩图报。

二、从会话合作理论和礼貌原则理论来看刘姥姥的善良淳朴

会话合作理论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Grice)首次提出,指对话双方为使会话、合作顺利进行,以达到共同的沟通目的而必须相互配合,共同遵循的某些準则。会话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一)小说第一百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凤姐道:“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 的银钱我有。”便在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来交给他。刘姥姥道:“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那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也是许愿,等姑奶奶好了,要花什么自己去花罢。”(曹雪芹,高鹗 1517)

这段话中刘姥姥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此时的凤姐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神气活现,病怏怏地躺在床上,丈夫贾琏因为其害死尤二姐心生嫌隙,自然是不愿意照顾凤姐的。王夫人又因为邢夫人乱嚼舌根批评训斥王熙凤,贾府里面的人大多是见风使舵,加上之前凤姐管家的时候,对待下人极为严苛,所以并没有什么贴心体己之人,除了忠心耿耿的丫鬟平儿之外,估计也就只能信任善良淳朴的刘姥姥。刘姥姥此时是第三次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从兴盛到衰败的历程,自然也了解此时的凤姐哪还有什么钱银。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凤姐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那时候的二十两银子对于凤姐来说不过是给丫鬟做衣服的银钱,根本不值一提,而对于刘姥姥来说这确是能保证自己一家五口人度过年关吃穿不愁的银钱。而第三次进荣国府的时候,此时的贾家没有了贾元春在宫里的帮助,一大家子的挥霍早已掏空了这座看似繁华的府邸,连管家的凤姐都拿不出什么银两,只能褪下手上的金镯子。所以刘姥姥违反了会话合作中的数量准则,王熙凤并没有询问她们庄子上的事情,但她主动告知,因为她一不贪凤姐的银钱,二知道凤姐此时真的没有什么钱。前后无形之中的对比,一则看出来贾府内部的堕落挥霍必然是个悲剧结尾,二则看出来刘姥姥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共性——善良淳朴。即使他们被封建统治阶级无情地压迫着,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对生活仍然有着美好的期望。

(二)小说第一百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平儿道:“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便一五一十的告诉 了。把个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平儿赶忙问道:“姥姥你有什么法儿快说罢 。”刘老老道:“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曹雪芹;高鹗 2906-2907)

这一段话刘姥姥遵循了会话原则中的方式准则。这一段是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关于巧姐的结尾篇。很多影视作品对巧姐的结局都做了改动:王守仁把巧姐卖给了烟花之地,贾琏对此视若无睹,多亏刘姥姥知恩图报,变卖了家里的田产赎回了巧姐。无论哪种结局,读者在为巧姐能有个好的归宿感到一丝宽慰时,也惊叹于刘姥姥的沉着冷静。遇事话不多说,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赶快带着巧姐逃到乡下庄子里,这样大家都简明易懂。贾府里面见多识广的平儿都手足无措的时候,刘姥姥能够冷静分析局面,实属难得。

红楼学者对《红楼梦》有着多年的研究,有人认为贾母是最聪明的,因为她有着独特的远见和管理才能;有人说最聪明的当属林黛玉,她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聪明一世的贾雨村,看似弱不禁风,实则内心都有盘算;也有人说最聪明的是薛宝钗,因为她最会扮猪吃老虎,不显山露水,人缘极好。其实,在笔者看来,最聪明睿智的得属刘姥姥,大观园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斗来斗去不过都是些虚无缥缈之物。而刘姥姥则不同,她代表了草根人民的智慧,她懂得审时度势,趋利避害。贾家对她一开始不过是钱财上的帮助,而她对贾府却有着救命之恩。大观园的人大多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识文断字皆不在话下,而刘姥姥却是大字不识一个,体验了生活给与的 种种心酸,难得的是还保留着一份善良。

三、结论

古往今来,很多学者都倾注心血研究《红楼梦》,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话语分析方面自然有所涉及,比如有对王熙凤话语进行分析的,也有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的,但是研究刘姥姥话语分析的少之又少。本文语用了语用学的两个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原则理论分析刘姥姥为数不多出场的几次言语会话。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出场次数虽然不多,但也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巧妙地将许多故事情节和人物串联起来,并且给读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不可否认,刘姥姥是有智慧的,深谙人情世故,处事分寸拿捏得极好,是一个天生的演员,给沉闷的贾府带来了诸多难得一见的欢乐。同时曹雪芹通过对刘姥姥这一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荣国府的奢靡,大观园里面的一道普通茄鲞吓得刘姥姥都要惊呼:“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它,怪道这个味儿。”另一方面,通过对刘姥姥淳朴性格的赞扬,无形之中抨击了封建阶级的统治者在物质生活上的奢靡浪费,整天从早到晚,饮酒作诗,观花看戏,实际上精神生活极度空虚。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鶚.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语用学刘姥姥红楼梦
刘姥姥吃鸽子蛋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刘姥姥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中文电视访谈中闪避策略的语用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