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为王时代文化制品创新传播渠道

2020-04-01郑莺燕

传媒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

郑莺燕

摘 要:在内容为王时代中,高质量的内容仍然是文化制品胜利的根本所在,是应该改革的重要武器。本文对内容为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文化制品的具体内容,进而对文化制品创新传播渠道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更好的推动文化制品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文化制品;创新传播;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5-0-02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播环境,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重要阶段,每个人都能够创建属于自己的传播平台,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传者。新媒体与自媒体在这个内容为王的融媒体时代中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现代媒体格局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话语权与传播权已经不局限于传统媒体中,而是广大的受众手中,每个传播者也是受众。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文化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快速以及便捷的支持。文化内容的质量以及形式仍然是获得受众的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内容永远是文化产品之根,谋取融合发展就需要坚持内容为王,将内容自身具备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新媒体以及新的传播方式为文化制品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传播渠道,可是他们改变的是内容送达到受众的传播媒介,还有受众获得内容的方法与习惯。传播介质从以往的“纸张”变成了“电子媒体”,传播渠道更加的方便,可是受众的中心需求依然是文化产品的内容,内容的高质量性是媒体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更是其核心竞争实力,是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重点所在。高质量的内容产品是新闻媒体专业素质与实力的直接表现,更是其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所在。

当今社会中,所有媒体都是内容和技术彼此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内容的专业程度以及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受众的阅读与观看。现代媒体技术有利于内容更加快速的送达到受众的手中。所以,传统媒体要实现融合发展,就需要运用技术创建平台,创建多个传播途径,在这一条件下,注重内容的建设,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把内容通过多种平台传播出去,提高产品的影响力,扩大产品影响范围。

二、文化产品内容介绍

文化产品包含有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两大类内容。其中,文化商品通常指的是那些传播思想、符号以及生活方法的生活消费品。它们有利于创建集体身份以及影响人们的文化认知与习惯。因为版权归属的关系,文化商品通过工业化的过程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分配获得复制以及推广,书籍、杂志、期刊、唱片、电影、图集等给广大受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支持。所谓文化服务,指的是那些为了满足文化兴趣或者是需要的活动内容。这种活动并不包含物质产品自身。一般它们包含政府、半公共机构以及公司给社会提供的相应的设施。文化服务的例子主要有:文艺表演、民宿文化、文化信息等,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是收费的。

优秀的文化制品就需要更多的表现人民主体的地位自己现实的生活情况,百姓喜欢的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全面进行文化制品的改革,不断地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制品创新的政策,进而创造出有助于优秀文化制品产生的环境。

三、内容为王时代文化制品创新传播途径

(一)坚持生产创新

所谓的生产创新是文化制品创新的中心体现,表现了文化产品自身核心竞争力。优秀的创新一定是从内到外的创新,换句话来说就是,第一生产创新,之后才是传播创新以及传播流通中的创新。生产创新则包括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以及技术方式的创新。

文化产业属于内容产业,内容为王适用于各个时期。所以,文化生产创新需要将内容创新放在中心的地位。我国的文化内容创新方面始终要比美国落后一些,而且与亚洲的韩国、日本相比也相差甚远。这些是直接影响中国文化制品发展的重要问题。要开展文化制品内容的创新,就需要做到下面几方面:①坚持以受众为出发点,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是为了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②充分深挖传统文化内容,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坚持挖掘中国文化,不能够一味地模仿欧美文化。③文化制品内容要真是并且靠近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国的文化制品创作主要表现为追求大气、大环境,经常会采用虚化或者是充满幻觉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这种做法低估了受众的欣赏能力。未来应该坚持以平民化的基本准则,以靠近现实生活、解释现实生活、注重现实生活、启发现实生活作为文化制品的最佳环境。

和文化制品内容创新相对的就是形式创新与技术创新。这两方面与内容创新的高度融合会让文化制品获得价值的提升。产品的形式指的是产品构成中消费者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的,表现产品内在与外部质量特点,包含产品的质量、品牌价值、包装、样式、特点、价格等内容。针对文化制品来讲,其内容与形式有的时候是交叠在一起的,很难做出清楚的划分。有关具体的形式创新,一些研究学者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比如,朱颖辉就对中国戏曲的形式创新提出了两种方式:第一种话剧加唱。第二种直接采用传统的戏曲方法来体现现代生活的内容。所谓艺术的形式创新具体包含四种渠道:①改革与创新传统的表现形式;②充分的挖掘与提取民间的方式;③引入与学习国外的表现形式;④独到的见解。

(二)坚持传播方式创新

文化制品的传播渠道主要包含四种:①媒体传播,具体有:电影、电视剧、报纸、广播电视、期刊、互联网;②组织传播,主要是经由单位转达;③人際传播:具体有:短信、面谈、电话沟通等方式;④销售传播,比如:现场讲解、表演等。例如,一场大规模的销售场,通过邀请众多明星演出的方式,或者是通过一些十分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进行设计安排,一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十分大的效果,而且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向全中国的消费群体传播这一信息内容。微博、论坛、帖子等话题常常会引起人们对某一个文化制品的热烈讨论,从而给众多受众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情况。一些互联网上的直销商店,会通过消费者的评价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这种传播渠道具有十分综合性的特征。所以,上面的传播渠道的分析对文化制品的制作者的重要启发就是:尽量地运用网络传播效果,明星效应以及各种“秀”,来激发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购买欲望。科学合理的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规范性的销售计划,创造成功的文化制品销售模式,并且将其运用到同类型文化产品的传播过程中。

传播创新中包含传播渠道的创新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能够运用下面几种方法开展:①借助外界的力量来达到传播自身价值的目标,这个外界力量并不是普通人,而是可以在受众中产生影响力的群体。②将自己产品的内容、观念、内涵融入其他受众比较多的产业之中,进而提高自身文化制品的曝光次数,提高市场占有率。③注重文化制品的口碑效应。所谓的口碑效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传输以及延伸信息的方法,有的时候能够获得比做广告都更好的效果。④通过正规的渠道,告知人们关于自己生产的文化制品的详细信息,甚至是大部分的信息内容,在人们充分认识这种文化制品之后,才可能产生购买的欲望。

四、结论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期,文化产品的创新不单单是技术的升级改进,以及前端产品的生产创新,还包含市场以及思想的创新。在内容为王的环境中,不但要利用科技让用户沉浸其中,还需要给予产品更高的文化价值,提高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实现文化制品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王志标,关赛赛.文化制造业“工匠精神”的内核与形成机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04).

[2]魏晓莉.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J].新闻爱好者,2016(10).

[3]黄庆.品牌传播的媒介和渠道研究[D].广西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
票房拯救了电影拯救不了文化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论动态平衡型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