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普脱贫”计划实施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0-04-01党帅顾晨希

传媒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挑战策略

党帅 顾晨希

摘 要:“推普脱贫”计划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推普脱贫”计划的重要性,着力于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策略。“推普脱贫”要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尊重与保护濒危方言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进行普通话的推广,帮助民众摆脱物质和精神上的贫困。

关键词:推普脱贫;极端重要性;挑战;策略

中圖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6-0-02

一、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1986年开始,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于1992年确定了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截止至2015年,中国已有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但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另外,根据2016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来看,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低,高学历人数不多,此类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显得尤为严重。

二、“推普脱贫”计划的提出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主要目标是让现有标准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语。” “推普脱贫”意为通过在贫困地区推广普通话,提高青壮年劳动力的交流能力,逐步解决贫困问题。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语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到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播海霞介绍,她在最近几年提出了“推普脱贫”提案,根据调研发现,在全国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普及率接近75%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西部贫困地区普通话普及率不高,原因就在于缺少好的语言老师。在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召集了三大台中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为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录制了标准的普通话范例,甚至还邀请了部分贫困地区的孩子到北京进行语言学习。

三、“推普脱贫”计划实施的极端重要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列国大力推行“书同文”政策,虽然在执行中受到一些诟病,但是对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我国和世界历史进程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书同文”,使文字统一,进而使语言统一。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重文轻语”的现象依然存在。“语言是文化的显现,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仅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一个国家长期以来文化和历史的积淀。实施“推普脱贫”的计划,将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打破语言壁垒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根据汉语形成的原因、环境和历史等因素,可以将其分为七大方言区,129种方言。比如方言第一大省湖南,就存在着“十里不同音的现象”。再比如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而吴语则有七至八个声调。《礼记·王制》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言语不同不仅带来语言交流的不便,还会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相当严重的影响,制约当地发展的同时,容易造成“区域文化岛”的产生,使得各区域间产生无形的壁垒,长此以往,造成各区域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甚至产生敌视外来人的思想。因此,这就需要一种全国通用语来消除“区域文化岛”现象,将中国广袤土地上所有的智慧黏合起来。为此,推广普通话是势在必行的。它可以打破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语言壁垒,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促进商品流通

良好的语言环境会带来广阔的商品市场。欧洲结构主义的布拉格学派将提出语言“二功能说”,一个是交际功能,另外一个是诗歌功能。而德国语言学家布勒则提出了“语言三功能说”,即为:描述(事物或现象)、表达(说话者)、召唤(交谈另一方)。在贫困地区,最具有经济活力的是当地的商户,商品的宣传、推广离不开语言。面对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海量的信息资源,他们以及雇员需要具有良好的普通话水平,以便在进行商务洽谈时能够准确、清晰地描述商品的属性和优势,促进产品、信息、技术、人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活跃起来,带动所处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同时,繁荣的市场也会为当地带来财政收入,为当地主管部门进行“推普脱贫”攻坚创造扎实的经济基础。

(三)优化教育结构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也是帮助青少年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在贫困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就是当地的青少年群体。一是在于他们学习能力相对较强,二是使用当地方言的时间有限。另外,支教教师相对规范的普通话也会形成示范效应,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贫困地区的儿童通过在课堂上的普通话学习“反哺”给父母,可以做到随时沟通与反馈,减轻推普工作者的压力,也避免了推普工作者时时上门的困难。另外“推普脱贫”计划的实施可以帮助所在地区制定与国家相符合的政策,设置更多有助于普通话教学的课程,优化当地的教育结构。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普通话教育,有助于切断“代际贫困”,是实现永久脱贫的重要举措。

(四)形成文化“价值观”的示范

鲁迅曾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从商周时期的中原雅言到隋唐时期的汉音到明清时期的官话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推行的普通话,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既有对原有语音的保留,又有对外来语音的吸收和融合,这些无一不显示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我国拥有56个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历史、语言有着共性和个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对立存在的。面对自身的民族特色与文化风格,难免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也会形成一定的优越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来曾多次提到过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各地区联系的纽带。这些特有的文化正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而推动普通话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帮助形成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示范,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面对不同的文化。

四、“推普脱贫”计划实施的挑战

“推普脱贫”攻坚的实施是需要当地群众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着些许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当地群众生理、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地方观念作祟

“亲不亲,听乡音”。中国人素来注重乡土情结,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曾提到:“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乡音”也确實可以帮助当地人快速地在本土以及外地融入,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乡音”的存在也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当地的民众的心理,认为只有本土的才是最好的产生盲目的排外情绪和狭隘的地方主义思想。这种观念的产生不利于各地区、各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信息融合,同时还会造成宗族、派系的产生。这种观念的产生既是当地民众个人产生的行为,也是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正如库尔特·勒温所说道:“所有心理的事件都取决于个体的状态,同时也取决于环境,尽管它们的相对影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差异。”

(二)语言碎片化

由于贫困地区与外界接触有限,再加上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导致他们的认知水平与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只用简单的碎片化语言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形成的语言习惯会造成心理和生理的惰性,认为碎片化的表达无碍观点的交流,也认识不到自身存在不好的语言习惯。这就为“推普脱贫”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需要从思想和观念上纠正这些陋习。

(三)经济严重落后

多数贫困地区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极为落后。这样的局面就造成贫困地区的民众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为继,更无暇顾及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另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不高的地区也无法为推动普通话工作提供更好地帮助。比如,缺少经济来源无法组织普通话语言学习班,也无力购买所需要的教材。另外虽然有录制好的普通话示范录音,但由于技术条件的缺乏,学习和更新的速度也是常常滞后的。

除了贫困地区客观上存在的障碍,推普工作者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盲目追求快速完成攻坚。长此以往形成的语言习惯是很难克服和改变的。“推普脱贫”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盲目的“一刀切”,既伤害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感情,也会让当地民众产生抵触的情绪。另外有些民众因为上了年纪,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这也需要“推普脱贫”工作者具有耐心和信心。

(2) 对贫困地区的刻板印象。在实际的“推普脱贫”攻坚中,相关人员可能会对贫困地区的民众进行“提前预设”以及“标签化”。这些偏见来源于社会地位、性别、种族、文化等因素。“偏见是一种态度,态度是情感、行为倾向和信念的某种特殊结合。”负面的评价往往是偏见的标志,通常被称为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的存在难免会伤害当地民众的感情,同时也会强化他们对自身的错误解读,使他们拒绝摆脱贫困的帮助。

(3) 否认方言的存在和作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在交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也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也好,普通话也好,都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正是中华文化的无比包容性,才会诞生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像西藏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等。但是却有一些工作者认识不到方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以简单粗暴地方式将其抹杀。

五、“推普脱贫”计划实施的应对策略

(一)用乡音留住乡愁

推广普通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妥善处理好各地区方言与推广普通话的协调发展。推广普通话也不意味着消灭方言,而是要消除存在的沟通障碍。因此,保留乡音和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一道单选题。方言可以用于日常生活,而普通话则可以应用在每时每刻。另外,有些少数民族人口稀少,他们的民族语言就更显得尤为珍贵,我们目前各民族现行文字有40余种,也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进行保护与传承,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抹杀。

(二)尊重当地语言习惯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在北京语音中存在着大量多音字与儿化音,而对于南方人而言,难听懂的是儿化音,难表达的也是儿化音。另外,由于未经受专门的语言训练,当地民众会普遍存在着语流和语调的问题。面对这些困难,“推普脱贫”的攻坚者们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尊重当地语言习惯的同时,帮助民众树立说好普通话的意识。

(三)提高对普通话的认知水平

虽然在我国推行普通话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依然有部分地区对“推普脱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当地政府监督、管理的不到位与责任缺失,也在于民众对于普通话的使用率远低于方言。因此,面对这类问题,“推普脱贫”工作要深刻提高当地政府和民众对普通话的认识程度,从心理上帮助他们克服对于说普通话并且说好普通话的排斥。作为“推普脱贫”攻坚的工作者,要理解他们的行为,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案。正如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说:“毫无疑问,一小群有思想、有责任感的公民能够改变整个世界。”

六、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不仅起着沟通交流的作用,还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它的力量之强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推脱脱贫”的实践中还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工作者们要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把握好坚持精准聚焦,精准发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统筹兼顾,融合发展等原则,切实打好“推普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李钢,王宇红.汉语通用史研究第二编[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2]张颂,李晓华.广播电视语言文字规范化文集[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3]冯佳妮.浅析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护的关系[J].新西部(理论版),2016.

[4]赵轶平.普通话推广背景下的方言保护[J].文教资料,2015.

其他作者简介:

顾晨希,女,汉族,江苏无锡人。研究方向:翻译。

猜你喜欢

挑战策略
极限挑战
我的手机在哪?
眼力大挑战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