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剖:疫情之后的反思

2020-04-01何通

户外探险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染病野生动物食物

何通

遮住了世界的一部分,依旧挡不住凶猛的疫情。摄影/白色素描/图虫创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来势凶猛。

我们至今还未能找到它究竟来自何方,即使它已经席卷整个中国,感染了数万人,带走了数千条生命。

在《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一书中,哈佛大学传染病学博士、探险家内森-沃尔夫博士,曾如此精彩地描述病毒与人类历史的关系:

它们是最精明的杀手,手段极其凶狠又极其隐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它们是最低调的阴谋家,参与过王朝的覆灭,参与过殖民地的掠夺,而那些被覆灭的和被杀戮的,甚至可能不知道它们曾经来过。它们曾几度横扫欧洲,所过之处,市镇渐无人烟,红颜化作枯骨。

它们高高在上的时候,没有怜悯、没有救赎,连最卑鄙的杀人犯和最崇高的慈善家都在它们的利刃之下惴惴不安,病入膏肓的患者争经验满满的医生都对它们束手无策。

10年前,它们也曾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听说有人死去了,但却并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敢面对人群,不敢走出家门,甚至连每一口呼吸,都弥漫着死亡的威胁。

它杀人如麻,拆散家庭,摧毁经济。在疫情面前,有些公司或产业一夜之间崩溃,有些人变得抑郁,悲观者无力前行。它的破坏力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直达我们的内心。

同时,疫情也是一个契机。面对这样一位凶猛的病毒杀手,我们要反思、复盘的问题有很多。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与自然的关系

种种迹象表明,COVID-19和MERS、SARS一样,来自自然界。实际上,人类的传染病大部分来自自然界,并且越来越多。有论文指出,世界上来自野生动物的人类传染病比例,由过去的68%上升到现在的73%(庄振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研究》)。

人类曾经对自然无比敬畏。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这种敬畏渐渐消失,对自然的破坏却不断加剧。

我们并不清楚有多少和这次病毒一样的病原体还潜藏在自然界中。它们有多少、怎样产生、传播机理是什么、致病机理是什么,我们的认知几乎是空白。

四川丹巴莫斯卡村,与鼠兔的亲密接触。摄影/Joker浮生/图虫创意

当一场灾难来袭时,我们只是被动的,以同族的牺牲和社会的不安换取艰难的胜利。

这次只是冠状病毒一个敌人——还是一个曾经交过手的敌人——就已经让我们手忙脚乱,难以招架。而在无人旷野中、郁闭的丛林中、阴暗的洞穴内,这些风险还有多少,目前我们并不了解。人类依然像一个在丛林中独行的孩子,有了一些衣服可以御寒蔽体、了解一些日出月落的规律,但还未完全读懂这片丛林。

这个孩子在林中行走时,不断惊扰着丛林原有的平静。或许这种探索中的跌跌撞撞不足以杀死这个孩子,他的伤痕也最终会痊愈,这个孩子能一直生存,人类能一直生存。但每次受伤的最终承担者是一块块组织、一个个细胞,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个人。

正如这次疫情一样,我们最终依然会胜利,我们的疫情应对系统会改进,但逝去的数千同胞,却是永远逝去了。

近几十年新病毒的涌现,科学家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一个观点大家基本认同:对自然的破坏使得人类暴露在更多的危险之下。

病毒对于自然界而言,并非是一种只有消极意义的生物,它可以替宿主种群淘汰掉老弱的个体,使得整个种群健康繁衍。病毒和其他生物在自然界中,本身就彼此维系着一种绝妙的平衡。

万千年的演化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像一个精密而巨大的机械.每一个齿轮都卡扣得恰到好处,繁荣有序地运动着。我们与自然力量对比之悬殊,或不亚于螳臂之于车轮。当我们去故意或者无意地强烈扰动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时,必然受到其力量的反噬。

我们需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化敌为友,最终才能实现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囚。摄影/万戈467/图虫创意

我们应该与野生动物保持的距离

野生动物是自然的孩子,也是自然的主人。人类自从搬出自然生态系统之后,再回归自然时,就应该时刻记得,自己只是个客人(甚至有时候客人都不算),只是闯入这里的陌生人。我们应该尊重东道主的习惯和风俗。

离野生動物太近,对于我们和野生动物都充满着风险。即便是你没有直接接触到野生动物,没有被抓伤、挠伤,自然界中还是总有热心者。蚊虫、蚤类等小型昆虫会在叮咬野生动物之后叮咬人类,而你在户外的食物也可能被野生动物留下唾液、尿液感染。

这些事情甚至会在你不知不觉中发生,你可能已经被感染而并不知情。

对于野生动物而言,人类同样充满着风险。微生物的交换是相互的,人类可以被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侵染,也会把自己身上的病毒传播给野生动物。

人类在户外运动时的食物对于野生动物也是有害的。未必是故意投喂,人类食物残渣的洒落或者是在营地对食物的不当保管,同样会让野生动物接触到人类的食物。这些食物对于野生动物大多并不适合,会对它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这种可以轻易获取的食物也容易使得野生动物对其产生依赖。

这种依赖性对于人类和野生动物都充满风险。疫情之下,各地采取管控措施,人们不再出门。而峨眉山游客突然清零,山上的猴子们也断了食物来源——它们已经离不开人类投喂的食物。于是猴子们纷纷下山,在公路上希望能遇到游客。但,它们没有等来游客。

幸运的是,后来有人专门给猴子送去了食物。但这只是峨眉山一个景区,其他地方呢?其他动物呢?

许多野生动物在食物的诱惑下,也会像峨眉山的猴子一样,离开原有的栖息地,闯入人类的领地找寻食物。而这种闯入很可能使得它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有的野生动物会因不能分辨食物和垃圾,而吞下太多不能消化的塑料而惨然离世;而有的野生动物会在闯入人类领地的路上,被车辆碾压而亡。

暂不论我们对于这些野生动物生命的怜悯。峨眉山猴子抢游客包,把游客挠伤的新闻屡见不鲜。如果一只野生动物对人类食物产生依赖,当饥肠辘辘的它遇到一个游客,它索求食物的行为又该是怎样的“礼貌得体”呢?

野生动物在抢夺人类食物时,可能会采取一些攻击性行为,从而把病毒传染给人类。同时它们在盗取人类食物时,也有可能在人类不知情的时候把人类的食物污染。此外,道路上的野生动物尸体,则更是一个微生物的培养皿,一个放置在人类领地的生化炸弹。

这些问题的源头,就是我们没能把控好与野生动物的距离。

我们进出荒野应该和野生动物保持足够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我们各自拥有各自的领地。我们不会去破坏它们的领地,把它们驱赶到我们的世界中;也不会主动接近它们,或是吸引它们来主动接近我们。

这种距离对于我们彼此,都是一件好事。

疫情下的市场。摄影/幽鸣视觉/图虫创意

曾经繁华的大武汉保成路夜市。摄影/Jerry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和应对下一次疫情

对于户外人来说,避免和应对下一次疫情的首要任务,就是更新风险评估和应对系统。

我们去青藏高原攀登一座雪山,或者进行一次冰川考察,我们会考虑高反、考虑恶劣天气、考虑雪况,但极少会考虑在雪线之下遇到的高原鼠兔和喜马拉雅旱獭。而它们,则是鼠疫病菌的自然宿主。

鼠疫,一种高烈性传染病,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瘟疫的元凶,也是我国两大甲类传染病之一。而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炭疽等传染病也只是乙类,在鼠疫面前,都要靠边站。

我们的风险评估系统里,不仅要包括动物对于我们直接的风险,还要包括间接的风险。或许我们没有直接接触野生动物,但我们接触了猎杀野生动物的人,或者不合标准地运输、买卖、加工野生动物或野生动物制品的人,也存在极高被感染的风险。

这意味着,我们整个户外活动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系统都要更新。从开始准备,到一切结束回到城市。我们需要小心而謹慎地评估目的地的疫情风险、评估整个过程我们被感染的可能性以及适当的应对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评估应当是冷静的、客观的。我们不应当过度恐慌,从而因噎废食;也不应心怀侥幸,忽视风险。探险,是一门避险的艺术。

户外群体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盗猎等非法获取野生动物或野生动物制品的活动区域是荒野,而户外群体则是荒野的常客。如果户外群体能动起来,那么意味着我国拥有了一支庞大的野外巡逻队。这支队伍可以及时发现非法捕获、猎杀、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及时报警,从而及时打击。

此外,户外群体也有着丰富的野外活动经验,这会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的脾性,从而更好地遵从自然规律,规避风险。从上世纪的珠峰综合科考、长江黄河漂流,到近年的“绿孔雀保卫战”,户外群体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户外群体对于户外技能的熟知、以及对于自然的记录和观察,是促进我们了解自然的重要力量。

这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户外装备在特殊时期的施展空间。迪卡侬向武汉捐赠了三万多只泳镜作为护目镜的替代品,缓解了一线防护问题。而支援湖北的各地蓝天救援队,在驻地生活条件跟不上的时候,使用帐篷、户外灶具等设备保障了队员的基本生活。

除户外用具,户外食品也在这次疫情中很亮眼。跑能给一线医护人员捐赠了2000支能量棒。户外食品体积小、热量高,方便储存和运输,而且随着研发推进,其营养越来越均衡,这些性能都使其很适合作为一种应急物资。

无论是了解和预防来自自然的风险,还是直接应对灾难,户外人和户外产品的地位都很特殊。户外运动,是一种回归荒野的运动,回归到更原始的状态、更接近自然的状态。

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和革新,以更从容地应对来自自然的风险。

户外活动前建议自查的问题清单

1.我此行的目的地是否是自然疫源地?

2.该地哪些动物携有会传染给人类的传染病?

3.这些动物的习性如何?

4.这些疾病有可能从哪些方式传播到我身上?

5.我是否需要提前接种疫苗?

6.我是否需要防蚊帽、绑腿等特殊装备?

7.我的急救信息卡片上是否已经写明:我进入了哪种疫区?会和哪些野生动物接触从而获得哪些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表现是什么?

户外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我应该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不碰触、不打扰。

2.我应该根据提前对于野生动物的了解,避开其栖息地以及交配、繁殖等敏感时期。

3.当我被野生动物察觉时,我已经离它们太近了。

4.我要管理好自己的食物,不投喂野生动物,避免掉落残渣、避免被野生动物取食,避免食物被野生动物污染。

5.我应该尽可能避免携带香水等有气味的东西,避免吸引野生动物。

6.我应该拒绝违规违法的“野味”和野生动物制品。

7.我遇到非法捕获、猎杀、售卖野生动物活体或野生动物制品的个人或团体,要和他们保持距离,并在适当的时机报警。

8.不仅在户外活动时,归来后我也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有不适我应该及时就医。

9.我应该详细告诉医生我的暴露史,比如什么时候去了哪些地方,从事了哪些活动。

猜你喜欢

传染病野生动物食物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传染病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