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基层“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态势分析

2020-04-01王慧庄法兴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党建互联网

王慧 庄法兴

摘要:“互联网+党建”是党建工作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实证。高校基层“互联网+党建”是新时代高校师生党员信息接收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谐校园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互联网+党建”工作的优势、难题、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分析其内、外部条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基层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高校基层;态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299-02

互聯网和新媒体在促进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亦为当今新发明和新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党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党建工作的新目标、新思想。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要求,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学校党建工作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根除高校党员教师重业务轻党建的倾斜思想,解决党务、业务“两张皮”的突出问题,对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主体作用和重要功能的发挥以及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新时代“互联网+党建”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信息传播的最新载体形态,运用SWOT法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态势分析,剖析新时代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的优越性(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新时代“互联网+党建”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教师和学生党员由于工作和学习的特殊性,时间较难统一,且传统的党组织生活、学习、教育,较多安排在会议室或其他固定场所,造成了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不明显,党员管理方面尤其是出国留学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毕业生党员等群体管理不到位等诸多现实问题,且高校师生易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或者注重自我发展,导致有些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等关心不够,对组织失去归属感,有些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求回报多于自我奉献,是以迫切需要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思路,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举措破解以上难题,并全面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

因此,以“一网两微一端一平台”(党建网,党建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客户端和智慧党建云平台)为主要媒介形态的“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应运而生。在新形势下,“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不仅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也让高校基层党建管理、服务和自身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拓宽师生党员学习路径,严格组织管理,构建党组织与师生党员及其他组织间的互动平台,借助众多新媒体积极开展高校师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对于“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新时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态势分析

1.新时代高校基层“互联网+党建”的优越性(S)。近些年来,各类新兴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得普及应用,成了高校党员师生党组织生活和学习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党员群体呈现出年轻化、文化程度高的普遍趋势,他们思想活跃,接触互联网的时间普遍较长,通过新媒体开展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比传统的学习方式更佳,如学习强国App,其即时海量的学习资源、多元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一经推出即受到各界好评,尤其受当代青年喜爱。互联网与党建的深度融合,促使新媒体特有的量化思维模式、动态管理方式、可预测性功能和精准化手段[2]实现了多元化信息与资源的实时共享,满足了党员个体个性化与社群化的需求[3],促使高校教师与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更加灵活,有利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推陈出新,工作路径与日俱增,工作载体与时俱进,让党员教育更加有效、党员管理更加规范、党员服务更加扎实,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2.高校基层“互联网+党建”现存问题(W)。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对象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和运用能力较强,因此在党建工作和活动中多种媒介都有涉猎,而某些党建网站和App的建设水平不高或存在形式主义,由此可能会造成学习、工作效能的低下和时间的浪费。以山西某高校教师和学生党员为例,经问卷和访谈等多种途径调查,普遍反映信息传递的媒介略多,学习、工作、管理和服务的平台无法综合统一,覆盖面广和功能强大无法兼容,加之日常工作、学习繁忙,海量信息无法逐一吸收消化、重要通知无法及时接受,常常导致重要信息的缺失以及沟通交流的延迟或偏差。因此,对现有网络媒介进行整合,打造综合业务平台,实现党建资源优势互补的联结无障碍,减少多种手机App的下载与登录,有利于达到智能、高效、便捷和凝聚的工作模式,对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效率以及党员用户体验的提升具有直接现实意义。

3.机遇和挑战(O&T)。新时期,国际形势现已呈现出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这些变化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第三次浪潮之中,5G时代即将到来,面对更高质量、更高体验、更高智能的网络环境及新媒体,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强大优势解决“互联网+党建”现有工作模式的难题,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及方法创新,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高校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增强高校基层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切实把学习教育、组织生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强化夯实师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坚守党的意识形态高地,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先进性建设[4],对于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优秀后备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党建”的实践,不仅是新时代党建理论思想落在基层的创新之举,而且是党建工作信息化、组织工作提升优化的必由之路,在发挥其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和群众服务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高校基层“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为师生党员理论学习拓宽了平台,为基础组织建设和管理创新了方式,为党内外监督提供了新工具,为更好地服务师生提供了便利。随着云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党建”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桥梁,高校师生作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角,如何在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坚定“四个自信”,利用优势,消除劣势,主动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是新时代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米华全,申小蓉.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8):75-78.

[3]林建勋.“两微一端”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影响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12-115.

[4]李向勇.中共高校党建作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互联网+党建党建互联网
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创新模式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龙江县 实行“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
龙江县 实行“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