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美术课中国画欣赏教学策略
2020-04-01刘宪敬
刘宪敬
(大连市西岗区九三小学)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国画基本的艺术形态、艺术功能和审美理想。欣赏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弘扬是为了进一步地欣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是中国画欣赏教学目的与策略的集合与统一。只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教师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国画的神韵。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画欣赏教学,应从注重方法和技巧层面提升到文化学习的层面,让中国画欣赏更具文化意趣、文化视野、文化含量、文化韵味、文化自信。
一、诗画同行:增加美术欣赏的文化意趣
诗画相生、相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这既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画的欣赏过程中,教师通过“诗画同行”的形式丰富中国画欣赏教学内容,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画作的理解,又能起到传承中国诗词文化的双重作用。通过诗词来辅助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常见的方法有以下三类,教师应让学生清晰把握、区别对待:
一是以诗入画。在赏析这类作品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的出处、诗的意境及画家的创作情境,以增加学生对绘画作品的全面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齐白石老先生应老舍先生之邀,以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诗句创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二是画中题诗。这类绘画作品有的是画作完成后题他人之诗,有的是题画家自创之诗(分先前创作与即兴创作),如明代画梅高手王冕的《墨梅图》及自题的“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夸我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墨梅诗。
三是以诗解画。诗与画同样都是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形式。在文人画兴起之前,中国画较少题诗,但在浩如烟海的传统诗词歌赋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表达内容与画面情境相同的诗句。教师将此类诗句引入中国画的欣赏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还原作品创作的历史及社会背景。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就可以引入同时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让学生理解“捣练”这种当时常见的生产生活方式。
当然,诗歌再美也只是中国画欣赏教学这道“大餐”中的一味“调料”“辅料”,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或本末倒置,将绘画欣赏教学变成诗词赏析大会。
二、以一带多:拓展美术欣赏的文化视野
“以一带多”的中国画欣赏策略类似于语文阅读课的“一篇带多篇”或“群文阅读”形式,其益处在于方便学生在大量的作品欣赏过程中拓展文化视野,从而更好地理解所要欣赏的绘画作品。利用此策略开展的教学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同一题材作品的以一带多,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欣赏教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清明上河”是一种传统的绘画题材,不但宋朝人画,明清的画家也多有涉猎——在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教学的拓展环节,教师可出示各个时代画家完成的“清明上河”题材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理解。
二是指带同一画家的不同作品。历史上有的画家存世作品较多,美术教材不可能尽数收录,教师可以在欣赏某一位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过程中出示其它作品,以此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该画家绘画风格的整体样貌。如在欣赏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时,为了方便学生对这位工笔画家风格的全面了解,教师还可出示他的《听阮图》《观灯图》等具有代表性的传世作品。
三、讲好故事:丰富美术欣赏的文化韵味
有人说,中国绘画史是由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的确,很多绘画作品本身就是在讲故事。每一幅传世的中国画,或作者本身,或创作过程,或传承沿革,都有大量的故事背景。
爱听故事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如果是配上精美画面的故事,那对他们就更有吸引力了。因此,在中国画的欣赏教学中,教师有故事、能讲好故事则显得十分重要。这些绘画故事既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导入部分,也可以作为画面内容的生动注解,还可以成为课后拓展环节的探究解疑,对于增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对中国画的探究欲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欣赏中,作为“画外之话”与“画中之话”的绘画故事不可或缺。
讲绘画故事时,教师要注意“度”的把握。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讲故事容易喧宾夺主,用故事左右学生的欣赏情绪与思路则不可取。
四、学科互动:加深美术欣赏的文化厚度
一幅经典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往往会成为语文、音乐、品德、科学等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这种客观的现实存在,既给中国绘画作品欣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外延空间,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诸多挑战。如家喻户晓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画,仅在小学与初中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就有《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年级) 和《梦回繁华》(八年级) 两篇课文对其做了介绍,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也有一些。因此,在欣赏这类著名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时,美术老师首先应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知己知彼,然后要根据美术学科特点,“为我所用”,让其他学科教材中的信息内容成为欣赏课合理、有效的“注脚”,而非“主角”。
五、敢于比较:增强美术欣赏的文化自信
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同为人类艺术花园中的瑰丽奇葩。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形式分别代表了各自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在中国画欣赏教学中,固步自封与崇洋媚外都不足取。教师只有站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立场上汲取国外精华,才是既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又胸怀世界的解决之道。
在中国画欣赏教学中,教师适时、适量地将中国画与西洋画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画特征,让比较比出差异、比出自信。如,在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散点透视特点,可以用出示西洋风景画作品的策略,让学生对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有更形象的了解,进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绘画的人文性与西洋绘画的科学性的各美其美,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总之,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绘画欣赏教学策略为学生更好地了解、热爱、传承、弘扬中国传统绘画和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身在其中的每位教师都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地躬耕践行并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