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

2020-04-01杨轩黎鸣王韵喃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额叶经颅次数

杨轩,黎鸣,王韵喃

(佛山市中医院 肌电图室,广东 佛山528000)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患病率不断增加,且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碍,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型物理治疗方式,主要通过线圈产生局部高频磁场,穿过颅骨在颅内产生梯度电场,继而影响神经元电冲动以及脑电波的形成、传递,进而使神经细胞除极,从而改善患者抑郁、失眠等状况[2-3]。 然而,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方法上,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多样化[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两种不同方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60 例,分为A 组、B 组,各30 例。 A 组中女17 例,男13 例; 年龄25~44 岁,平均 (33.69±4.11)岁; 病程3~18 个月,平均 (10.03±3.04) 个月。 B 组中女19 例,男11 例; 年龄25~45 岁,平均 (34.01±4.09) 岁;病程3~19 个月,平均 (10.11±3.20) 个月。 两组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5]中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评分≥63 分[6]; 同时伴有睡眠障碍: 以睡而易醒、入睡困难为表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7]评分≥9 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了解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无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 排除标准: 有癫痫病史、颅内金属残留等经颅磁刺激禁忌证患者; 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疾病者; 近2 周使用催眠药物治疗者; 伴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内科疾病者; 其他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者; 妊娠、哺乳期女性。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丹麦Magpro R30 型经颅磁刺激仪,线圈规格为8 字形线圈) 治疗。 A组的治疗方案为单纯左侧额叶背外侧 (DLPFC) 高频iTBS 模式,刺激个数1 600 次/天; B 组的治疗方案为左侧额叶背外侧(DLPFC) 高频iTBS 模式800 次,右侧额叶背外侧 (DLPFC)低频 (1 Hz) 800 次,总刺激个数1 600 次/天。 两种刺激方案的刺激强度均为80%~100% MT 值,均治疗4 周,共20 天。

1.5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的睡眠相关指标,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等。 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评估两组的睡眠质量,量表由5 个睡眠同伴评定的问题和19 个自我评价的问题组成,满分21 分,分值越低表明睡眠质量越好;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估两组的抑郁状态,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状态越严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相关指标 治疗前,两组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B 组睡眠时间长于A 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少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相关指标比较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别 n 入睡时间 (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组睡眠时间 (h) 觉醒次数B 组 30 2.21±0.50 0.63±0.17* 3.78±1.19 7.02±1.02* 6.24±1.59 1.23±0.57*A 组 30 2.19±0.52 1.05±0.23* 3.69±1.22 5.16±1.30* 6.15±1.63 3.56±1.03*t 0.152 8.043 0.289 6.165 0.217 10.841 P 0.880 0.000 0.773 0.000 0.829 0.000

2.2 PSQI、SDS 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PSQI、SD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B 组的PSQI 评分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 组SDS 评分与A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PSQI、SDS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PSQI、SDS 评分比较 (±s,分)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n PSQ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SDS 评分B 组 30 15.33±2.40 7.52±1.68* 67±6 58±5*A 组 30 15.68±2.32 10.26±2.04* 68±5 60±4*t 0.574 5.679 0.701 1.711 0.568 0.000 0.486 0.093 P

3 讨论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临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以兴趣减退、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为主要表现,且多数患者伴有睡眠障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临床尚未阐明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主要认为与大脑机能失调有关,多表现为睡眠时间短、觉醒次数多、入睡时间长等,且有研究[8]指出,睡眠障碍可加重抑郁程度,因此临床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以往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抑郁状态,但存在药物依赖较强的缺点,停药后可加重患者病情,故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治疗中,它可促进神经间质合成蛋白,修复新生神经纤维,进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亦可通过改善神经跳跃式传导,提高神经传递频率,减少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 (5-HT)的再摄取,从而提升5-HT 浓度; 同时可通过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促进γ-氨基丁酸及5-HT 分泌,提升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进而改善睡眠-觉醒周期,缓解患者睡眠障碍症状。此外,研究[9]指出,磁场的显露可影响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同时可调节乙酰胆碱、NE 浓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抑郁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 组的睡眠时间长于A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PSQI 评分均低于A 组 (P<0.05),可见双侧额叶背外侧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更为确切。 分析原因在于,颅脑皮层兴奋性存在左右半球相互兴奋及抑制作用[10],通过高频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能兴奋皮层,低频刺激右侧额叶背外侧能够降低皮层兴奋性,同样兴奋左侧皮层,可进一步完善颅内深部刺激,改善神经内分泌,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还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及入睡时间; 双侧刺激对改善患者抑郁的疗效与单侧刺激无明显差异。

猜你喜欢

额叶经颅次数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额叶皮层退行性萎缩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依据“次数”求概率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大脑的巅峰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