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中国航空旅游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0-04-01牛明秀
牛明秀,苏 勤
(安徽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和需求不断提高,旅游出行时会选择更加舒适便利的交通方式。航空作为旅游交通方式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着愈加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支线机场的数量不断增加,廉价航空公司进入市场,各类购票软件的出现和自助值机服务系统的应用,使得机票的价格变得更加优惠,航空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航空旅游业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根据中国民航局《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可见,2019年中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65 993.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9%。中国国内旅客运输量58 567.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 107.5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7%;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7 425.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机场方面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38个,比上年底净增3个**。民航旅客运输量总体处于增长状态(除港澳台航线外)。此外,中国在2010年开启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为航空旅游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更能满足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但由于通用航空旅游项目成本、技术、地域等限制,导致低空旅游还未得到快速发展。学者的研究也大都集中在产品开发设计、发展状况、市场营销等方面。如孙宁等人从政策层面分析低空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为其发展提出建议[1]。邓海超研究分析水上航空业在在低空旅游中所具有的发展优势,并提出发展策略与建议[2]。虽然现阶段低空旅游研究关注较少,但一些学者表示低空旅游将会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蓝海,是通用航空旅游市场的热点话题[3,4]。
尽管航空旅游日趋发展,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归纳和整理相对较少,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实证研究为多,缺乏系统的研究内容梳理。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的关键词、代表学者、重要机构、主要期刊进行分析,以期准确地展示航空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CNKI是目前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最完整、内容最权威的动态知识资源体系[5],并且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同研究报告等文献相比,对某一领域研究前沿方向的把握更为敏锐和直接,故选取中国知网中的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6],以“航空+旅游”为关键词,搜索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检索日期为2020年6月26日,获取文献数量1 963篇,剔除相关性较低的文献,最后共获取出有效文献645篇,时限为1987~2020年。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可用于识别文献并以知识图谱显示学术研究领域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由美国Drexel大学的陈超美博士开发,可以检测并可视化突发术语和中心性,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可视化图谱绘制方式来识别新兴趋势和变化[7]。本文应用CiteSpace软件的版本为CiteSpace 5.5.R2(64-bit),以可视化知识图谱形式展示航空旅游研究趋势,对未来航空旅游研究提供参考。
2 航空旅游研究可视化分析
2.1 发文作者分析
从学者合作发文量上看,张阳作为发文数量第一的学者,和其团队共发表7篇文献,2015年从旅游航空、铁路交通等5个方面研究陕西旅游交通现状[10],2015年之后开始转向通用新兴旅游产业的研究;孙根年团队合作论文共6篇,主要侧重于航空作为旅游交通与入境旅游的关系,同时还对中国旅游交通碳排放空间分布差异进行研究[11];吴晋峰和其团队共发表论文5篇,主要探讨入境旅游流与航空网络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12,13]。后期侧重旅游城市之间的航空通达性对比分析[14,15]。
表1 航空旅游研究作者及发文量 Tab.1 Air travel research authors and publication volume /篇
从独立研究学者发文量上看,周蓓共发表论文6篇,主要是对城市旅游区域机场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以及通航城市航空旅游者结构与行为等内容进行研究[16]。冯郑凭从经济学角度探讨航空旅游企业的关系以及中国航空旅游销售渠道的结构[17]。刘亢、杨涵涛从“互联网+”背景下研究航空和旅游协同发展状况[18],以及航空旅游业的高素质服务人才教育问题[19]。闫娟、李文婷等学者从海南航空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种类、行业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海南航空旅游发展提供指导建议[20-22]。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航空旅游关注的重点已经渐渐从航空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转向通用航空旅游业的研究上。
2.2 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是学者们所在的单位,能够较明显地显示地域特征,对于与地域关系有较大联系的航空旅游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还可以看出机构的研究倾向。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图2,选择频数前20的机构发文情况整理成表2进行分析。
根据机构所在地域分析,发文量排名分别为:华南51篇、西北29篇、西南24篇、华北21篇、华中10篇、东北4篇,其中华南地区机构发文量最多,而该地区是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的总部所在地,说明机构研究与地区航空业发展有一定的联系。据统计,机构所属海南省的发文量最高,共44篇。海南因特殊的区位特征,使得该地机构的学术敏感度要远高于其它地区,也反映了地域航空旅游现实发展状况影响着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而频数前20的机构没有华东地区,因华东地区高铁网络相较于其它地区要密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机构的航空旅游研究。
从排名前20的研究机构来看,其中本科院校15个,高职院校2个,其它机构3个。而发文量最高的是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该校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地处航空旅游市场最为繁荣区域,是为航空旅游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所发表的文章多与航空与旅游业协同发展[23]以及人才培养等有关[24]。其次是海口经济学院,该校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本科院校,主要从经济学科研究航空旅游发展状况、产品开发设计等。发文量排名第三的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该校是一所专门以培育民航人才为主的本科院校。研究内容有西部地区通用航空旅游发展状况、资源现状分析,航线网络结构分析,建设通用机场对区域旅游和旅游者空间结构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入境旅游的相关研究等。由此可见,研究机构与院校专业倾向有着较大的相关性,研究内容丰富。
图2 航空旅游研究机构分布图
表2 航空旅游研究机构统计
由图2可以看出航空旅游领域研究仅有3条连线。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研究内容主要分析航空交通与旅游业的关联效应以及地域空间类型划分[25,26]。西安航空学院—长安大学,主要采用网络文本分析通用航空旅游业航空小镇的旅游形象[27]。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主要从事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航空枢纽竞争力以及临空经济的发展。分析结果呈现出航空旅游研究的分散性,各机构之间几乎没有合作,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网络。
2.3 载文期刊分析
通过选取载文量排名前20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表3),发现载文量最多的是旅游类和交通类较具影响力的两个期刊——《旅游学刊》和《综合运输》,主要是研究航空旅游交通对旅游业的作用机制影响、融合发展等内容。
《空运商务》《旅游纵览》《中国民用航空》是航空旅游研究载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空运商务》研究内容丰富,但是主要聚焦于低空旅游的发展问题,如航空公司模式、机场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纵刊》主要聚焦于航空旅游行业人才培养、航旅产业融合以及低空旅游的发展研究。《中国民用航空》则主要聚焦于通用航空旅游业的发展问题研究。通过对期刊载文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文献主要分布于旅游、交通、经济、管理等学科,而航空旅游研究本身就是交叉学科的研究,研究内容丰富,但是从总体来看航空旅游研究质量偏低。
表3 航空旅游载文期刊统计
3 航空旅游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3.1 研究热点分析
文献的关键词是学者们提取与文章内容最具关联词语,明确了文献的主题。文章通过选取频数6次及以上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和共性分析。在CiteSpace中将中心性(Centrality>0.1)大于0.1的节点视为关键节点[28]。
图3显示,关键词分析的网络密度为0.029 3,共有135个节点,265条连线,因频率(Frequency)和中心度(Centrality)是判断关键词重要性的指标,所以本文提取频率和中心度前32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表4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心性大于一的关键节点有九个。节点为旅游业、航空、旅游、航空公司、机场、通用航空,研究内容偏向于航空作为一种交通方式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相互交融等方面。而节点临空经济反映了航空旅游的研究不仅仅关注产业的融合,同时对所形成的新兴经济形态,以及其促进城市经济、文化与旅游的发展有了更丰富的研究[29-31]。低空旅游、海南这2个关键词是对于航空旅游业作为新兴旅游产业,对产业创新发展、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服务改善等方面的研究[1-4]。除了关键节点,剩下的23个节点也是学者们研究较多的内容,其中支线航空、旅客吞吐量、游客、全域旅游是近些年来关注度较高的节点。
图3 航空旅游关键词知识图谱
表4 航空旅游研究核心关键词统计
在对关键词和相关文献内容分析基础上,可将中国航空旅游研究的热点内容归为5个方面:第一,航空作为交通方式对旅游的影响及其与旅游业之间的作用机制;第二,航空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业对通用航空发展问题的实证分析;第三,航空与旅游业相互促进与融合对城市经济文化的影响;第四,航空旅游业对复合型、高素质行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讨;第五,全域旅游背景下航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尤其关注航空旅游碳排放问题。
3.2 发文趋势分析
发文趋势分析主要是探讨航空旅游相关研究的演进状况。由图4可以看出,学术界从1987年开始进行航空旅游研究,通过对时区图和相关文献梳理,可以将其分为3个阶段,以揭示航空旅游研究的发展脉络。
图4 航空旅游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航空+旅游发展阶段:1987~2004年,这阶段节点不多,前期主要探讨旅游业和民航运输业之间协调发展关系,中期从管理学科,探讨旅游企业、航空公司的发展模式、营销策略等内容。后期则主要从旅游市场的角度分析支线航空发展状况。
支线航空旅游业兴起阶段:2005~2013年,城市旅游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为航空运输业提供了市场,且这一阶段春秋航空作为中国首家廉价航空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者,促进了支线航空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使学者们转向支线航空旅游的研究上。研究多集中于支线旅游机场建设、市场开发、运营情况等内容,案例地多集中于云南,说明云南是支线旅游机场研究的重要案例地。
航空旅游多元发展阶段:2014至今为航空旅游研究多元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研究内容丰富,涉及到科技发展对航空旅游市场营销的影响;航空旅游业态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航空旅游高素质人才培育问题。研究视角也拓宽至旅游者,包括旅游者的航空市场需求以及旅游机场建设对旅游者空间结构和行为的影响等内容。此外,近几年通用航空旅游新业态得到发展,低空旅游出现在大众生活和学术研究中。但目前关于低空旅游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发展策略,产品设计,以及低空旅游形象方面[1-4],对于理论的研究偏少,成为通用航空旅游业研究的缺口。而经过整理文献和网络时区图发现,低空旅游的研究案例地,大都选择在海南,从侧面反映了海南是通用航空旅游研究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地。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通过分析中国航空旅游的研究状况,发现核心学者之间沟通较为缺乏且文献发表数量偏少,发文机构相互合作不多,该领域的发文质量也普遍偏低,研究机构与地域分布有着较大的关联,形成了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入境旅游与航空运输联系的研究,以南方区域为主导科研力量的低空旅游研究。总体而言,目前航空旅游研究呈现分散化特点,但研究文献总体数量呈稳步增多的趋势,研究能够与时俱进,主要热点集中于航空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状况,以及通用航空旅游业、支线航空、机场建设与旅游业关系等内容。
从研究历程上来看,中国航空旅游始于1987年,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不快,2012年以前的航空旅游研究仅仅局限于航空作为旅游交通为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在2012年之后研究内容才慢慢丰富起来,初具规模。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方法为辅。航空旅游领域研究高质量文献不多,这可能是由于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很多机构的学者们如果没有基金项目的支撑,很难进行系统的研究。
4.2 讨论
由于CiteSpace可视化网络分析软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版本不同和所设置参数不同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全面,笔者的解决方式是通过使用Word、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再次分析,以防止由于软件的局限性造成的分析误差。
航空旅游是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体现,也是学科交叉的体现,目前相关成果大都是实证研究,对航空旅游理论研究较少。尤其是通用航空旅游业作为旅游行业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缺乏理论的指导,今后可以加强对理论的探讨,完善航空旅游研究体系。
航空旅游的研究大都是从交通和企业管理方向来探讨航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随着低空旅游在中国的实践,航空旅游研究内容愈加丰富。当前主要从经济管理学研究低空旅游的发展状况、策略和产品开发设计等内容,未来可以从旅游管理方面研究低空旅游。近些年来,部分学者开始聚焦于航空旅游者的研究,对其研究可以细化航空旅游市场,促进航空旅游业的发展,但是相关研究不多。今年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航空旅游业深受冲击,可能会导致旅游者选择航空旅行时不再仅仅只关注其快速的特点,还会将其与高铁、火车、汽车等进行对比,选择更安全的交通方式。所以今后可以从旅游者的主体研究航空旅游安全等有关内容。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航空旅游研究的热点话题,低碳出行给航空旅游带来挑战,航空运输具有的高耗能特征使其碳排放问题得到重视。未来研究可以结合定量的方法对航空碳排放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为航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