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军野战急救中ALS型便携式呼吸机的应用

2020-04-01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3期
关键词:野战血氧心肺

白 杨 张 超

随着急救医学理念的更新和急救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对各种急危重症病患在到达各级医院接受综合诊疗救治前的重要救治工作。与常规入院查体、问诊、筛查、初步诊断、抢救和转诊等流程不同,院前急救工作中不能完全具备完善的急救体系、措施和急救仪器设备。ALS型便携式呼吸机是基层部队各级医疗机构常用设备之一,也是野战救护所、野战急救车以及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装备,针对北部野战急救中应用ALS型便携式呼吸机对危急重症患者实施医疗救治,评价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战区总院在陆军野战急救中救治的131例危急重症患者,其中男性96例,女性35例;年龄18~46岁。疾病类型包括心肺复苏71例,急性、慢性肺病3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11例,急性左心衰10例以及外伤3例。患者存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自主呼吸频率>正常3倍,或<正常1/3,血氧饱和度<90%。

1.2 仪器设备

使用ALS型便携式呼吸机(加拿大O-Two Systems公司)。

1.3 检查方法

对131例危急重症患者施行救治中均使用ALS型便携式呼吸机,其操作步骤如下。

(1)接诊后立即查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血液动力参数,同时快速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年龄、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经过以及救治处理与否等信息,快速行体格检查与筛查,鉴别诊断后及时做出初步诊断。

(2)根据患者当前生命体征和病情,确定是否建立静脉通道或人工气道。根据掌握患者体重等参数,对应设置呼吸机各参数,调节潮气量和呼吸频率[1]。设置参数中体重(kg)、潮气量(ml)及呼吸频率(次/min)的调节标准分别为:①20~40 kg,400 ml,15次/min;②40~60 kg,650 ml,12次/min;③60~90 kg,900 ml,12次/min;④>90 kg,1100 ml,12次/min[2]。

表1 现场救治与转运救治的成功率与失败率情况比较

(3)打开呼吸机氧气瓶开关,选择手动模式。患者平卧,救护人员居其头顶方向侧位,将呼吸机面罩罩于患者口鼻部偏上方,按键为其吸气,松开键为其呼气,反复动作至气道通畅。过程中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患者意识状态变化等,如发现气道阻塞或患者有呕吐现象,呼吸机即发出报警,救护人员应迅速除去面罩,手持吸引器吸出患者气道及口鼻分泌物,待其呼吸道通畅后再继续施行救治。

(4)持续救治直到血氧饱和度>90%为救治成功,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待其生命体征稳定后安排转院,或根据其病情变化、紧急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救治,转运期间持续应用ALS型便携式呼吸机进行救治。

2 使用结果

在131例危急重症患者施行救治中,现场救治92例,转运救治39例,其中68例(占51.91%)患者抢救无效死亡,63例(占48.09%)患者救治成功,其救治结果见表1。

3 讨论

由于人体各器官中大脑对氧的需求最大,对缺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最低[3]。缺氧可引发大脑困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降低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抑制呼吸和心跳,导致死亡。如果大脑供氧或供血完全中断8~15 s会丧失知觉,若>4 min脑细胞即发生不可逆的损伤,>10 min可直接导致脑死亡。急重症患者因各种原因可出现呼吸抑制或心脏停跳,如急救超过最佳抢救时限,则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极大降低。通常在陆军野战急救中,因急救条件有限,对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救治中无法解决机械通气的问题,使许多患者丧失宝贵的抢救时机。

院前急救对救治效果的要求高,需要措施得当,救治速率高效,而传统的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法无法保证救治的效果,其对呼吸的改善效果受气囊、人员操作技术以及使用方法得当与否等客观情况影响。近年来便携式呼吸机为临床施救带来更多时间,其能够辅助危急重症患者的呼吸,减轻其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症状,为院前救治提供了迅速、直接的人工辅助呼吸的施救手段[4-5]。便携式呼吸机可用于体重≥20 kg的儿童和成年人的缺氧、休克、呼吸衰竭、呼吸停止及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同时也可满足院内、院间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转送,为其建立起人工呼吸,提供纯氧。罗美等[6]报道中探讨了院前急救中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价值,其结果显示,便携式呼吸机可用于对脑血管病,急、慢性呼吸衰竭,肺复苏和癌症晚期等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较高。黄敬伟等[7]报道中对50例危重急需心肺复苏的患者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另50例采用常规的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对照组),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后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4%,高于对照组的10%,该研究表明,采用便携式呼吸机对院前急救危重患者抢救可获得较高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杨洋等[8]将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院前急救的长途转运中,其结果发现,对80例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长途转运中,应用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可保障大部分患者成功转运,转运成功率为97.5%。

在本研究中,131例危急重症患者均应用了ALS型便携式呼吸机,患者中包括需紧急施行心肺复苏,急和(或)慢性肺病、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外伤及急性左心衰的危重患者,需紧急给予吸氧、辅助呼吸的救治措施。因患者的病情危急,而陆军野战急救的实际医疗设施尚不完善,故应用ALS型便携式呼吸机施行医疗救治。本研究结果显示,有48.09%的危急重症患者获得及时救治,其临床结局良好,表明ALS型便携式呼吸机在陆军野战急救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使用ALS型便携式呼吸机,应合理选择适用人群,以发挥其合理作用。在现实工作中,部分施行急救的医务工作者并未充分认识到ALS型便携式呼吸机的重要性,在部分患者中未能合理应用,使其丧失院前被救治的机会。为此,急救医务工作者需正确评估适用人群,知晓ALS型便携式呼吸机的作用,不但能辅助建立人工呼吸、辅助通气,还能输氧、提供合理的血氧饱和度,对于各种病因所致的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90%),机体各系统均处于低氧状态,仅给予鼻导管吸氧,无法达到良好的血氧浓度,此时应用ALS型便携式呼吸机可迅速为患者提供无创辅助通气,对于其恢复正常血氧、意识复苏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LS便携式呼吸机体积小且便于携带,可用于院前急救、现场急救行心肺复苏,也可用于急救转运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4-5]。便携式呼吸机在野战急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9-11]。本研究中,应用ALS型便携式呼吸机施行现场救治92例,转运救治39例。可见,其在院前急救和转运过程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使得大部分患者获得有效通气,为抢救生命创造了有利条件。实际应用中,无论是将院前救治条件受限的患者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还是待院前救治患者的病情平稳之际将其转运或住院治疗,在此期间仍需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但由于转运救护车上配备的救治设备有限,对病情平稳患者的院间转运,平均成功率在90.0%以上,病死率约5.0%。ALS型便携式呼吸机作为紧急救治设备,可在院间转运患者发挥其积极输氧、辅助通气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院前急救长途转运中的负责医护人员要正确掌握使用呼吸机的方法,同时还要掌握其基本构造和性能,能处理应对常见故障和基本维修方法,以保障其在救治危重症患者中能充分发挥应用价值[12]。

由于ALS型便携式呼吸机氧气瓶体积较小,可供氧时间约为0.5 h左右,在现场急救中的应用受限,因此必要时可将其氧气瓶与较大的氧气瓶连接以保障足够的氧气供给。此外,在移动的救护车中使用专门的装置辅助固定应将ALS型便携式呼吸机固定,将其延长管放在患者头部枕边,以保持其稳定。

4 结论

目前,随着心肺脑复苏概念的更新,因在院前急救中应用便携式呼吸机对心肺复苏的救治并非百分之百成功,救治成功率并不确定,因此在应用便携式呼吸机在现场救治的同时,还需重视胸外按压,已获得更理想的救治效果。

ASL便携式呼吸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好、安全性高以及方便携带等特点,适用于现场急救及临床科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或紧急情况下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在院前急救和急救转运过程中,ALS便携式呼吸机的使用对院前急救和急救转运过程中呼吸衰竭、呼吸困难患者维持有效通气起到较大作用,在陆军野战急救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在院前医疗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野战血氧心肺
英国装备的CH-47正在进行野战吊运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强军故事会』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