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 *

2020-04-01

外语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际面子话语

姜 晖

(辽宁师范大学,大连 116029)

提 要:教师课堂话语是一种机构话语,它的主要功能以任务为导向,以传递知识为主,而师生关系的构建和维系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因此构建和管理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话语是元层面的话语行为,它不提供命题信息,而是关注使用中的话语和交际双方,并对话语进行反思性的组织和管理,体现交际参与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人际互动性是其根本属性。元话语的对话性和交际互动本质决定它在人际关系构建中的话语资源作用。本研究以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为分析框架,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考察教师是如何运用各类元话语资源来构建课堂动态身份特征,维护教师与学生各自的面子,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以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实现知识传递与和谐关系的共现。

1 引言

任何言语交际活动都有两大基本目的:传递信息和维系人际关系(Watzlawick et al. 1967:54)。课堂话语是一种机构话语,主要功能是以任务为导向,以传递知识为主,而师生关系的构建和维系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因此,构建和管理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教与学的工作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层面上的互动关系。那么该如何管理师生人际关系?近年来,当代人际语用学理论开始关注语言使用中的人际关系管理和评价等问题(Locher, Graham 2010:5; Haugh et al. 2013:1)。在传统礼貌和面子研究的基础上,Spencer-Oatey提出有效管理人际关系的人际和谐管理模式,并提出语用学研究中的“关系转向”(Spencer-Oatey 2008:32)。人际关系的维系与管理离不开交际主体对语言的选择。

随着对语言元层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研究成果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和元语言言语行为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封宗信 2005:24,王明利 2007:27,谢小平 2009:96,姜晖 2015:847,Tang 2017:2)。“元”层面话语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具有自反的特征,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语言本身。言说者通过元话语关注使用中的话语和交际双方,并对话语进行反思性的组织和管理。元话语不提供命题信息,而是体现交际参与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人际互动性是其根本属性。元话语的交际互动本质决定它在人际关系构建中的话语资源作用。虽然近几年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课堂元话语的使用与语用功能(闫涛 张丽云 2013:59,郭红伟 2014:60),但关于元话语与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和管理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基于人际关系管理模式,旨在分析高校英语教师如何通过课堂元话语的选择在知识讲授中管理师生人际关系。

2 元话语的相关研究

元话语最早由Harris(1959:28)提出,后由Williams把它定义为“关于写作的写作”(Williams 1981:226)。由于元话语本身的开放性、模糊性、语境依赖性和多功能性(Adel 2006:21),所以中外学界对元话语的分类和识别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先后出现狭义、广义、人际和反身性4种不同的分类模式(冉志晗 冉永平 2015)。Hyland (2005)继承广义模式中关于元话语人际意义的实现,提出被中外研究者广泛采用的人际元话语模式。Hyland 认为,元话语从本质上体现交际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语篇中用来协商互动意义并具有反身性的语言表达,因此他把元话语分为信息引导式元话语和人际互动式元话语(Hyland 2005:45),具体分类见表1。

表1 人际元话语分类

引导式元话语主要关注文本中的语篇内部特征和话语的组织方式,包括过渡标记、结构标记、内指标记、证源标记和语码标记,旨在通过文本引导读者/听者关注命题信息的组织与逻辑关系等;人际互动式元话语传达作者/说者对命题信息以及读者/听者的看法和态度,包括模糊语、强调语、态度标记语、介入标记语以及自我提及语,主要关注作者/说者如何与读者/听者进行互动,体现的是人际关系。虽然目前大多数的元话语研究都集中在书面语篇,尤其是学术语篇中,但是元话语在口头语篇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人际关系管理模式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互动中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关系状态。面子和礼貌是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概念,也是传统语用学关注的重点,但传统的礼貌和面子研究都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人际关系(冉永平 刘平 2015:2)。Spencer-Oatey认为,“面子”一词似乎主要关注说话者自己,而关系管理意味着交际双方的利益都受到关注,得到平衡(Spencer-Oatey 2008:16)。针对传统语用学对人际关系问题研究的不足,她认为关系研究应考虑关系工作中的社会—认知因素,个体的关系构建和维系离不开社会文化认知因素的影响。为此,她提出比礼貌和面子论更宏观的人际关系管理模式(同上:32)。该理论以面子和礼貌为基础,以人际和谐/不和谐为取向,旨在构建和谐的关系管理模式,主要包括3个方面:面子管理、社会权利与义务权管理和交际目标管理。该理论主张,从语言选择的人际功能综观及互补的角度来考察人际交往中的语言选择和人际关系管理。

根据关系管理理论,人际关系要考虑到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师生关系实际上包括社会关系、工作关系和自然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亲近,同时在知识的掌握、回顾以及技能的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正面效果。

但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讲授又会造成一定的矛盾。首先,为某些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会实施一些言语行为,而这些言语行为会对学生造成面子上的伤害,如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改正学生的错误等。在实施这些行为时,教师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表现出权势,这会在师生之间造成一定的社交和心理距离,对学生情感上产生负面的影响,破坏和谐舒适的课堂气氛。其次,虽然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很重要的影响,但对此研究者的关注还不足,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关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课堂语境中,教师如何既要保持自身的主体身份,同时还要与学生保持协商、友好和亲近的和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管理中“管理”一词的使用意味着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会有意识( 有时也会无意识) 地对他们与交际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和管理,概括起来就是通过语言的使用来促进和维护或威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在课堂语境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元话语来实现。

4 教师课堂元话语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管理

本研究选取“外教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教师的教学视频,以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为分析框架,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考察教师是如何运用各类元话语来构建课堂动态身份特征,维护教师与学生各自的面子,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以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实现知识传递与和谐关系的共现。

4.1 研究语料

本研究选取第一、第二届 “外教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10名教师的视频。这些教师用20分钟时间为现场15-20名学生上一堂完整的教学课,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完整,上课环境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首先将10名教师约200分钟的教学视频转写成文本格式,然后根据Hyland (2005:45)的元话语分类标准进行人工标注。之后运用话语分析方法,并结合人际关系管理模式,通过对不同教学环节中的教师元话语进行详细分析,旨在解释说明教师是如何通过各类元话语的使用来管理和谐的师生关系。

4.2 课堂元话语与师生关系管理分析

作为机构话语的教师话语,既要完成知识讲授的教学目的,同时还要实现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人际关系管理所包含的面子管理、社交权与义务管理以及信息传递结构与交往目的管理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本研究采用整体分析的视角,选取课堂导入、提问回答反馈、新课讲授和作业布置4个教学环节从整体上分析教师如何运用各类元话语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管理。

4.21 课堂导入环节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因此在导入话语中,教师就会有意识地选择各类元话语来管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

① T:Now I want to ask you a very simplequestionfirstly. Do you know whatmyprofession is?What ismyprofession? What ismyjob?

Ss:A teacher.

T:Yes,of course, a teacher.You might thinkit is a little naïve. That question isa little naïve.Butother than a teacher,I alsohave two other roles: as a translator and a part time tour guide, part time, ok.So let me shareone of my translation experiences withyou.

在例①中,教师首先用Now I want to ask表明自己的话语意图,引出今天的话题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一方面会给学生参与权和话语权,另一方面会对学生的面子造成一定的威胁,产生压力。面子在交际互动过程中在参与者之间形成,所以面子又和交际中的身份与角色密切相关。因此,教师用第二人称介入标记you直接呼唤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交际活动中的参与者角色,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强调标记very 和态度标记simple表明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给学生心理造成压力:唯恐回答不上来而伤害学生的负面面子。自我提及语my表明这3个问题都是和教师自身经历相关,让学生觉得亲切,这样可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同伴亲和关系。而且教师的3个问题(Do you know what my profession is?What is my profession? What is my job?)是3个意义相近的问句,尤其是profession换成job单词的选用,明显是教师为使学生更明白自己的问题而选择的语词提示,这会减少学生因为不明白问题而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尴尬,可以保护学生的面子。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用强调标记of course表明对学生答案的赞同和采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学生的正面面子。You might think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认为学生对教师所言应该有共识,针对教师的问题应该有自我评价,说明教师认为学生是知识共建的平等参与者。在这里,教师在使用态度标记navie时,是对自己素质面子和身份面子的威胁,教师采用模糊限制语a little 来减缓面子威胁,用but引出自己的其它社会角色,加强自己的素质面子和身份面子。最后,使用let me share和you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情感趋同,构建自己和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后,结构标记so,firstly,now的使用标识教学话语的逻辑框架和教学流程,体现出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身份。

在导入环节,教师恰到好处地既考虑到自己的面子和学生的面子,给予学生平等参与的社交权,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平等权和交际权,体现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融洽的和谐师生关系,同时也构建自己组织者和同伴型的教师身份,既完成导入环节的教学目的,又为后续和谐课堂作出铺垫。

4.22 提问和反馈环节

提问与反馈是课堂讲授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提问,教师不仅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话语权,但提问也是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尤其是一对一的提问。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的反馈包括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负面反馈会威胁到学生的正面面子。因此,教师在给予反馈时就要策略性地选择语言,以保护学生的面子。如例:

② T: While he explained the new Alpha Go to us, did he use any new technical terms?

S: Numbers?

T: Yes!

S: ...

T:Oh, sorry. No. The technical terms. The language of computers.

S:Sorry.

T:Yes. That isa bit changelling,because we don’thave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computers.Right?It’sOK!It’slikesearch tree, neural network, neuro-like connections.

在这个提问反馈环节中,学生在听到问题后,第一次询问教师这个问题是否是关于数字方面的,在得到教师肯定的答复后,说出一个数字。教师在听到学生的答案后,在给予否定反馈之前,用sorry及时纠正自己的言语失误,对学生表示歉意,同时用the language of computers解释the technical terms,引导学生进一步回答问题,维护学生的正面面子。教师的道歉虽然威胁自己的正面面子,但也充分体现出师生平等的关系,并没有树立“知识权威”的形象,让学生有亲近感。其次,当学生因为自己没有想出答案而再次说sorry的时候,该道歉本身也是对学生自己面子的损伤,对此,教师及时用a bit challenging中a bit这样的模糊限制语来明确问题的难度,降低学生的心理挫败感,然后在解释问题有难度的原因时用we将自己和学生包括在内,拉近彼此关系,化解学生找不到答案的尴尬,以维护学生的社会面子及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Right和OK!都是结构标记语,是话题结束的标记,教师通过使用这些结构标记预示这个话题的结束,降低学生的尴尬和紧张情绪,维护学生的面子。最后,教师通过语码标记语like举例子给出问题的部分答案,目的是鼓励学生继续思考,体现出知识的协商构建与学生的交际互动参与。

在这个提问反馈环节中,教师有效地维护了学生的素质面子和社会面子,构建教师谦虚平和的形象,有利于管理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维系关系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协商构建,完成提问—反馈环节的教学目的。

4.23 课堂讲授环节

和谐关系管理理论指出,威胁人际间管理的不仅仅是面子和社会交往权利因素,交往目的同样会影响交往中的人际关系。新课讲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该部分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传递新知识,所以教师话语结构应该具有逻辑性和交互性,明确信息内容和结构。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交际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知识协商构建中。例如:

③ That told us thethirdreason, thelastreasonI want to sayis PR has credibilityaccording tothe paragraph,andadvertising does not.Why? How do we understand that part? For example, if I tell you that, I’m a very excellent teacher, so outstanding and so well-known, you will not buy it, right?At least, you will thinkI am just showing off.Butif that gentleman is telling you that I'm a great teacher, and he will recommend all of you to take my class.

在例③中,首先,教师用表示标识序列和目的的元话语the third, the last,I want to say表明自己的教学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话语结构的合理安排也是对学生平等权的一种体现,可以降低学生信息处理的压力,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受益,易于学生构建有条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达到可理解性的信息输入,从而有助于新知识的吸收。否则,如果课堂话语结构混乱,条理不清,学生不能理解,这样师生都处于情绪焦急状态,则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其次,教师使用证源标记according to 来表明观点的来源,提高信息的可信度,突出教师专家权威的身份,使学生更易于信任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之后,用两个修辞问句why和how do we understand that part引发学生思考新观点的原因,同时修辞问句不需要回答也保全学生的负面面子,减轻学生听到问题时的心理焦虑和紧张。语码标记for example引出例子启发学生思考,尽量避免学生因不知道答案而丢面子的情况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可增强学生的素质面子,并且教师用I(自己)作为例子向学生解释新知识点,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可构建自己和学生的同伴身份,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教师通过you will think强调教师对学生认知的态度和评价,认为学生和教师应该有共识,将学生已经视为话语参与者,但又避免观点武断,用at least缓和、保全自己的正面面子。同时,转折连词but引发相反的观点,辅助反义疑问句,给予学生交际互动的机会去思考。

在此新课讲授阶段,教师通过话语结构的合理安排,使学生明确授课目的和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话语权和平等权,并建立自己知识权威和同伴关系的身份,在和谐的环境中很好地完成讲授新课的任务。

4.24 总结与任务环节

总结部分是教师对教学主要内容的回顾,教师会以知识共建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在布置任务时会考虑到学生的面子,表现对学生的尊重。例如:

④What do we do today?Wecomprehend the text and the structures,and then wegrasp the techniqueslikethe numbers, technical terms and metaphors.So all these thingsare useful in writing an exposition.So, please usethem inyourassignment.Please watchseason 1 of “Person of Interest”and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of 300 words.Please make use ofall those techniques thatwehave talked about in the class,andhave a serious reflection into the future role of AI in human society.You’rethe younger generation,you havea voice in the future. Make use of that and have a serious reflection upon it.

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用修辞问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召唤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回顾中,体现出交际双方的平等性。同时教师采用包含学生的第一人称复数we,仍然把自己看作是和学生处于同等的知识构建地位,共同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因此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显得更亲切。and then, so, and 等都是用来组织语篇信息顺序,展现出话题的转换,使总结和作业显得有条理。like语码标记语的使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学生更明确教师话语。在布置作业环节,教师一般会使用直接祈使句,祈使句的使用体现出教师的身份,对学生的面子和平等权有一定威胁,这里教师采用please在祈使句句首的形式,来减缓对面子和平等权的威胁程度,明显可见教师的和谐人际增强倾向,更好地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教师采用you这样的介入性标记,直接用第二人称使受众学生参与到话语中来,展现出对学生平等权的尊重,使交际双方处于平等关系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肯定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身份属性,维护积极面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完成总结和任务布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元话语的使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满足不同的人际需求和教学目的,面子和身份构建是和谐关系管理的首要因素。在课堂语境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以及对彼此面子的维护与威胁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陈新仁指出,“语用身份具有动态性和可变性的特征,即语用身份在交际过程中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陈新仁 2013:27)。身份的构建通过言语来实现,教师通过元话语的使用来维护自身的社会面子,构建自己多元的教师身份和人际身份。Norton指出,“任何时候当交际者进行交流时,他们不仅在交换信息,同时也在构建‘我是谁’以及‘我与社会其他成员有何关系的自我身份意识’”(Norton 1997:24)。

相同元话语实现人际管理的不同方面,不同元话语实现人际管理的相同方面,这也体现出元话语的复合功能特性。教师元话语的使用也反映出教师的元语用能力,元话语是语言使用者有意识的策略选择,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体现出较强的元语用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样化地选择与使用元话语反映出教师积极的元话语意识,意在有目的地营造一种具有交际性、商讨性与互动性的人际氛围,建构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

5 结束语

在关系管理模式理论框架下,本研究分析高校英语教师如何通过使用各类元话语在课堂中维系与学生的和谐人际关系。通过分析教师在课堂不同环节的元话语使用,我们发现课堂讲授和社会人际关系密不可分。教师通过使用不同类别的元话语,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受益,维护学生的面子,减少教师话语行为对学生的驱使性,力求与学生主体之间以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和互动,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人际面子话语
画与理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搞好人际『弱』关系
雷人话语
某贪官的面子
《做错题》《给足面子》
《做错题》《给足面子》
雷人话语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