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构-过程分析的探讨高职院校PBL教学法应用过程中的教学问题以及对策

2020-03-31卢慧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教学问题高职院校结构

卢慧

摘  要: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的实质就是以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是一种知行合一的体验式和实践式的学习方法。其优势明显,其能迅速的暴露问题,让学生们主动的解决问题,在          “暴露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还能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但是在探索过程中,也遇到一定的问题。而本文利用结构-过程分析法,从结构-过程分析法出发,以行为主体、结构性约束、社会互动、历时动态变化和后果四个基本要素为基础,来探讨PBL应用过程中的教学问题,为后面的改进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结构-过程分析  高职院校  PBL  教学问题  对策

Abstract: PBL teaching method is a problem-based teaching method. The essence of PBL is a complete method of designing learning situation, which is an experiential and practical learning method. Its advantages are obvious, t can quickly expose problems, so that students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olve problems, and learn 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exposing specific problems - solving specific problems", and also exercise students' ability to sum up,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logical reasoning,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But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Based on the four basic elements of behavior subject, structural constraint, social interaction, diachronic dynamic change and consequ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B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e process analysi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tructure-process analysi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BL;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PBL教學法,英文为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其中文含义是问题式学习,即一种以某种具体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通过一个具体待解决问题的抛出,引导学生们去寻找解决这个具体问题的方法,是一种知行合一的体验式和实践式的学习方法。近年来,本方法广泛用于各类教学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教育工作者也对其持肯定态度,但是在教学与推进过程中,PBL教学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而笔者近年来把PBL运用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之中,也遇到一定的问题。本文利用结构-过程分析法探讨PBL应用过程中的教学问题。

1  结构-过程分析法的原理和内容

结构-过程分析法是指从结构与过程两个方面来把握一个事物的具体内在本质。一般来说可以将其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分析系统构成要素,把握系统的现实状况;动态分析是指分析系统的实践环节,把握系统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动态分析更能判断系统的运行规律,具有相对重要的作用[2]。

一般来说,结构-过程分析方法由行为主体、结构性约束、社会互动、历时动态变化和后果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结构性约束主要来自社会建构的制度矩阵,来自生理的、生态的、物理的和环境等对人类行为具有制约性的一切因素。其次,行为主体则分析其主体对象。而社会互动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结构性约束与具有能动性的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另一个是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社会互动表示的是具有特定角色、地位和社会关系的行为主体在结构性约束规定中进行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互动的方式包括冲突、矛盾、竞争,也可以是合作等。最后,动态历时变化和结果不仅包括新知识、学习行为、无意识结果、意识形态变化而带来的对结构性约束的改变或创新;而且还有习惯性的行为。

2  以结构-过程分析法来探析“PBL”应用过程中的教学问题

根据上述结构-过程分析法的原理,我们对“PBL”应用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其对应的4个方面。结构性约束的问题是有的专业教师的课程与PBL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困难、生硬、死板;行为主体是课程教师与课程对象学生的关系不协调,上升到问题上就是教师PBL业务水平不够;社会互动方面,行为主体学生主要是积极性的问题;最后在历时动态变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大环境问题,如制度的支持与否、学校层面的认可与否,又如PBL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辅资料不够完善[3]。

2.1 部分专业老师对课程与PBL教法融入困难、生硬、死板

部分教师对PBL的内涵不熟悉,其所展现的PBL教学法会相当的僵硬、死板;部分教师只大致知道PBL的形式,但不明白其内涵、特点,或对之产生了偏差,其所主导的PBL,只具其形,不具其神。

2.2 教师思政业务水平不够

而之所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入困难、生硬、死板,在于专业课教师在将PBL融入教学的方式掌握不够,有的顾此失彼,有的过犹不及,极大地损伤了PBL的教育教学效果[4-5]。这就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政业务水平提出更精的要求,需要他们结合自己课程特点恰如其分地进行PBL教学设计,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实现有机融合。当然,PBL在国内也存在客观性问题,比如我国人口众多,近年全国各个高校都在扩招,从而使得每个班的体量都较大,导致PBL以小组为讨论的模式,在体量上大大增加,也更需要老师的驾驭能力,也同样是对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3 PBL在学生方面的适应性问题

PBL作为一项较为创新的教学法,学生对之的适应需要有一定时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由于PBL存在天然的吸引性,大多数学生不会对之产生抵触,但对极个别平素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如何纠正其学习观念,让学生快速适应新模式的教学,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4 职业院校PBL的相关制度尚不够健全

在大环境下,部分学校教学的管理层面尚对PBL持有否定的态度,其因循守旧,不认可PBL这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没有权利对教学模式进行如此大的改革,因此还应该在顶层设计上进行PBL相关理念的推进。同时教材、教辅资料的缺乏,第二课堂、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等等。存在一系列制度的问题,不仅停留在第一课堂的问题,也涉及到第二、第三课程的问题,而这也并非一个专业教师可以做到的,需要由学校在顶层设计层面,总体协调、统筹推进,才能保证决策权威、执行有力。

3  基于结构-过程分析法的相关对策

3.1 树立高标杆,巧思路,有机融合专业课与PBL教学法

PBL的融入应该润物细无声,其覆盖面要广;其次,PBL教师不仅教学科研能力精湛、教书育人水平高超,而且能够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融入点要新,以便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从而对PBL效果充分认同、真心喜爱。而具体到方法上,广泛收集可以融入专业课程的相关PBL素材,进行PBL备课,结合本专业本课程,设计PBL案例,将相关元素添加到专业教学内容中[6]。

3.2 加强专业课教师业务学习

加强专业课教师业务学习,要让老师打心底认同PBL教学法这一模式,否则难以在教学中切实做到言传与身教结合。其次,要让专业教师切實认知PBL的优势,否则只具备PBL之形,未有PBL之实。PBL是以问题为中心,但PBL并不是侧重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了这一点,专业教师就能够围绕相关问题编制提高学生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3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PBL是一项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法,因此非常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虽然PBL教学法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相比,其在积极性上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代表着不需要授课老师来调动积极性,不需要老师去关注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反,在PBL的前期工作即资料的收集、查询文献等时候,老师们就应该关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学习者。

3.4 完善PBL课程建设的相关保障,推动PBL融入课堂教学建设

应建立健全多维度的PBL建设体系,学校管理者应该认可它,推进它;同时在教师评优评以及其他体系的考核过程给予优先考虑。同时要推动PBL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不仅是在课前、课中、课后要融入,不仅是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融合,还要在各个方面、各个维度努力拓展PBL建设方法和途径[7-9]。

4  结语

总之,笔者近年来把PBL运用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之中,其优势明显,其优势明显,其能迅速的暴露问题,让学生们主动的解决问题,在“暴露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还能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但是我们在探索过程中也遇到一定的问题。而本文利用结构-过程分析法,从结构-过程分析法出发,以行为主体、结构性约束、社会互动、历时动态变化和后果四个基本要素为基础,来探讨“PBL”应用过程中的教学问题,主要包括为后面的改进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银浩,常明,吕厚龙,等.PBL教学模式在规培生冠心病介入诊疗教学中效果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7):221-222.

[2] 陈丽,王素平,周红玉,等.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在科室管理中的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7):41-42.

[3] 梁嘉明.PBL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实践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

[4] 寇敏.PBL中的问题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5] 符兆英,田红英,高峰.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要素与方法及利弊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9(1):69-71.

[6] 叶翔.试论PBL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7):229-230.

[7] 肖飞,刘鑫.PBL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9):180-181,183.

[8] 甄艳坤,阮幼津.基于丹麦奥尔堡大学PBL模式的应用光学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3):203-205.

[9] 薛维亮,季志荣,张玲,等.PBL联合CBL教学法在急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2):28-31.

猜你喜欢

教学问题高职院校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日出》的结构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