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职业规划教育

2020-03-31楼佐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楼佐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斷发展,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也更加完善,在高中阶段引入职业规划教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主要从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地理“人地观”的角度,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对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职业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15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当前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以及就业形势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工作不适合等问题,其在从事职业的时候,不能对自己的从业方向有良好的把握,职业规划教育变成了当前的一个热门内容。职业规划是一个人结合自身条件以及现实生活中客观的社会条件等,依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等多种因素,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出清晰的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设计确定自己的最佳奋斗目标并做出努力和奋斗。

一、尊重客观规律,结合地理“人地观”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核心概念的教育,让学生首先认识到人地协调观念是地理学以及地理教育的核心内容观念。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的协调关系,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这种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人类与自然环境需要和谐相处,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离不开自然的环境。因此,我们应树立尊重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把握好自然的客观条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此才能够让人类与环境和平共处。同样,在将来学生进行就业和择业的时候,也需要把握好社会的客观条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职业的规划。比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章节时,教师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并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都是依托其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客观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客观上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别样的民族文化,不能违背客观的自然条件,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样,职场生存也是这个道理,当下不少学生在就业的时候眼高手低,对自己当前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认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学生应把握好客观条件,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以及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

另外,还可以结合地理核心观念,维护好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此来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有一些客观条件是不能够被强行改变的,遵从客观条件往往会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如果强行违背有关的客观理念,不仅会严重影响自身的职业规划发展,还可能对他人的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比如,学生在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教师可以通过“郑和下西洋”以及“哥伦布两次到达美洲”这两个案例对学生进行分析,由于在海洋的航行过程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其中“洋流”就是一个影响航行的重要因素,如果顺着洋流进行航行可以极大地缩减航行时所需要的燃料,加快航行的速度,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反之,如果逆着洋流航行则是在自找麻烦,极大地影响航行的速度,甚至会增加航行时的风险。通过这种案例,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职业规划时要遵从客观条件,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调节好自身能力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关系。

二、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长远目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样,学生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未来的职业规划意义重大,让学生明白择业与就业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凡事总会有一个过程,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追求并不是一定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工作一时的好坏并不能决定其未来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及当下的发展情况,深刻认识“可持续发展”中所蕴含的意义所在,将这种观念融入生活与学习当中,使其进一步认识自己,不能仅看到眼前的利益,因为各个行业总会迎来自己的新盛期以及衰落期。比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餐饮业向来是较为热门的创业内容,但天有不测风云,随着当前疫情的扩散致使众多餐饮行业损失惨重。对此,又有许多人转身制造业,通过制造口罩等医疗物资妄想在疫情期间发一笔国难财,但是事实上,一个行业并不会永远强盛下去,伴随疫情的逐渐控制,口罩的需求量也大大减少。因此,我们的就业眼光要放得更加长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能够好逸恶劳,妄想一夜暴富,要树立起良好的就业观念,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长远的目标。

三、依托地理实践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从地理实践方面来看,地理实践主要是以地理户外考察、实地调研勘测、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内容为主,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避免学生将知识仅停留在课本上,做到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比如,在讲解《热力环流》这一课时,由于热力环流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面对课文中的解释会感到十分枯燥,对课程内容感到难以理解,对形成热力环流的各种原因也不能够充分进行分析,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来解决。准备好玻璃缸、热水、冰块、一束香、火柴等实验材料,利用实践操作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中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移动的,分析总结烟雾移动的原因及其移动规律。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及观察能力,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能力以及兴趣所在,规划出更加符合自己人生发展的道路。

总而言之,结合地理学科核心内容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理教学中各种核心素养观念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就业观念,顺从客观条件,结合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湄池中学311814)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