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问题导学教学的艺术殿堂
2020-03-31林能琳
林能琳
摘要: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提倡主动合作式学习,近年的语文高考也越发突出了以能力考核为主要目标的命题方式。如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与新的教学理念发生尖锐碰撞时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本文以《边城》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解决问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问题导学;问题情境;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145
任教至今,笔者常常处于这样的困惑之中:学生总是把语文当成记忆性学科,认为只要考前背一下足以应付考试,这样无论教与学都索然无味。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如何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变这一现状呢?
一、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立足于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同时营造出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学习欲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边城》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中以乡土小说的代表作介绍引入,以沈从文“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艺术追求探讨作为问题情境创设,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等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通过顺顺不与儿子争显本领而在危机时救人这一细节描写,想要揭示什么?”“课文第四部分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其作用是什么?”等,使得问题解决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在解决教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及情感线索。
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在学生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小组的反应,当发现学生眉头紧蹙满脸迷茫时,应不失时机地加入他们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陆续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如果说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是一曲交响乐,那么此时应是进入了乐曲的主题阶段。学生由刚才的兴奋转向了冷静,但是思维却进入了活跃阶段,讨论仍在进行着,学生很显然进入了深入的思考阶段。问题教学的核心要素是“问题”,切实可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科学性并从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而展开,那么学生的学习仍然可以组织成具有高度有效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具有价值的问题,并鼓励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解决自己以及别人提出的问题。对于较难的探究性问题,教师可以让全班一起进行讨论与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极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的独特之处,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并逐步培养其发散性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科素养。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也可能会有参考价值,这样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就能够达到“互助互学”的双赢。
三、延伸拓宽问题思路
在课堂中可以追加以下问题,层层递进拓宽思路。如“有人说,《边城》里的人物都流露着孤寂的悲剧色彩,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小说中并无静止的独白式的大段内心剖析,也没有细致地刻画人物心理,沈从文是如何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等,问题是教师给学生的礼物,面对这样一份经过精心包装的精美礼物学生兴趣非常高涨,并马上产生想解开它的渴望。
问题教学大大扩展了学生学习的外延空间,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教师无法让学生按照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学习思考,但它可以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迫使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方向拓展教学的外延,使教师明白上课不是根据教师的需求来确定学习范围的,而是要根据问题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寻求解决方法,这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是一种挑战。
四、问题导学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开放化、学习主体的个别化,使得评价方式也变得多元化。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也应增加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较长,因此学生之间进行的评价往往都是客观直接的,教师让学生进行互评与自评能够让学生更直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以及缺点,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也能够及时纠正。评价方式多元化,有问卷调查、量化统计表格,由各小组长负责课后记录每个学生的突出表现和知识测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适时进行评价,如一句真诚的鼓励,一个热情的手势、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些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去发现学生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闪光点”,如新颖的思维角度、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得出的具有价值的结论等,教师应实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赞美,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探究欲望。
五、问题导学课堂学习主体的个别化
课堂中问题的内核是缜密的思考和嚴密的逻辑思维,学生可能会有五花八门的回答,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作为后盾,这也是其最具有挑战性的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导言、任务、过程和自我评价等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这些环节中是否蕴藏着有层次、有梯度和有弹性的思维。
总之,问题导学课堂不仅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而且其又适应于个别化教学,即因材施教,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得到重视。如学生的发言和成果展示、各小组间的交流等都给他们提供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发现学生提出的更加新颖的探究性问题或者探究角度,发现新的学习思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第八高级中学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