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探幽

2020-03-31黄迎霞

时代报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白河探春

黄迎霞

中国最东端的一块盆地,是古老的南阳盆地。自汉朝起,就有一条玉带似的河流自北向南迤逦而过,日夜不息,奔涌向前,她就是南阳的母亲河——白河。

水量丰沛时,浩浩荡荡,道不完的满眼繁华;山寒水瘦时,河水清浅,数不尽的风光无限。如果你徜徉于河水两岸,不经意间,古镇、古村、古道、古树、古碑、古观……一齐纷至沓来,会让你眼花缭乱,恍若隔世。

这条源自伏牛山的河流,原名淯水,晋简文帝司马昱即位时,为避其名讳改称“白水”。大诗人李白曾五赴南阳,留有诗云:“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一首《南都行》,就让白河声名鹊起,游者如织。到了宋代,因河水碧清、滩大河白,遂又改为“白河”。这里气候适宜,河道纵横交错,码头、渡口林立,古来交通发达,商船云集。河水顺汉水入长江,明清时曾北通南召,南达襄阳,是连接豫鄂两省的主要水上航线。古渡口的日夜不歇,从而成就了白河沿岸的四大名镇:赊店、石桥、瓦店和安皋,又被分别赋予金赊店、银石桥、铜瓦店和铁安皋之称,从此金、银、铜、铁四大名镇盛极一时。

我早就想一睹“铁安皋”的芳容。上元节,我们一行五人,到安皋镇太清观村访古寻踪。踏着昔日的明皋古道,我探访着镇名的由来:“皋”,河水边的高地,一个“安”姓的大户人家居住在水边的高地上,所以此地就称“安皋”了。听随行的老师说,几十年前,在河道的淤积处,随手一挖,便能挖出陶罐、古币的残片,也并不是件稀奇事,不禁对这里更是心驰神往了。

龟蛇探秘

一踏上古镇,放眼望去,就觉得南北的地势差别很大。北部是蜿蜒起伏的伏牛山脉,南部是岗峦渐退的盆底平原,龟山和蛇山正好处于南北衔接地带,这块土地依仗二山的庇佑,悠悠走过了千百年。

龟山、蛇山,说是山,倒不如说是土坡。绕过前面的“太清观”,就到了龟山。站在“龟”背上,极目四眺,远处初春的山地,已显出或深或浅的绿色,偶有红墙碧瓦的村舍点缀其间,如同碧草蓝天中的朵朵红花,我似乎听到那山间流下的小溪潺潺,如同跃动在山中的音符。境内的东、西潦河夹着高岗地貌的安皋,绕过山脚,然后又滚滚向南流去。这一去,带走了多少往事,却留下了那些承载着千年往事的残碑和古渡。

脚下的“龟”,是一整块石头铺开而成龟的形状,估计有四五米宽,石头是红色的页岩,一层一层,蔓延开去,龟的轮廓乍现。就在龟背的中间地带,如果用石头敲击,相隔一肩宽的地方,发出的声音却截然不同,一处清脆悦耳,另一处却沉闷悠远。我好奇地问及随行的专家,回答说,前者下面的地面是空的,后者却是实的。哦,也许只有空灵才会有如此空远的跫音吧。

蛇山和它比邻而居,“盘踞”在龟山下,好似二者合抱,下面就是潺潺流过的潦河,忠实地守护着这方清净之地。龟蛇是长寿之物,又是灵异之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秘如斯,怎不让人拍案称奇?

太清探道

太清观村,因有古观太清观而闻名,这是南阳著名的道教祭拜场所,初建于明英宗正统二年。

从山门进去,玉皇殿、祖师殿、老君殿,殿殿雕梁画栋,砖雕、石雕艺术让人叹为观止,建筑规模也颇为壮观。除玉皇殿里的玉皇大帝是铁铸外,剩下的雕像都是石雕,人物形象温润典雅,各具情态,神的威严和人的灵动有机融合,塑造出了烟火红尘中的神的形象。

我们在祖师殿外,看到一具断成几截的石像躯体。我痛心地蹲下来,替它轻轻拂去尘土,仍能分辨出臂膀部位和腰间的腰带、饰物。特别是腰带,位置上的高低起伏,材质上的刚柔并济,以及个性上的非凡演绎,都使得这个腰带如同“当风”一般,似乎要飘飘欲飞。我不禁对它有了兴趣,不一会儿,又从大殿里的角落处找到了它的头颅。从帽饰来看,应是个侍者的形象,虽说雕琢的神态安详又雍容,可毕竟没有了躯干,不免让人触目惊心。

我不忍再看,一抬头,竟惊喜地发现山墙上还有壁画!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借助闪光灯,从剥落的墙皮上,只能勉强看出一些斑驳的色块。一般的壁画内容,大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故事,采用山石等手法,间隔成一组画面,互为依托,前后呼应。道观里的壁画,我猜想应该是有关祖师爷的,但遗憾的是,只有西山墙上残存了局部,东面的从上到下都被涂料全涂上了。

问其原因,说是这里曾经改建过小学,为了整体美观,就用白粉刷墙,小学迁出后,才恢复庙宇从前的模样,现在遗存的殿宇房舍只有20余间了。

正说话间,忽然鼓乐齐鸣,铙钹大作,原来是观里的法师在做法事,不禁想到:太清观携着光阴缓缓走过几百年了,曾经的辉煌早已尘封,留给人的只有静静的思考。历史有时就像一位老人,看惯世事况味,阅尽春秋演绎,却全在一个简单的“道”字,可是,它又太深奥,即便法师道法深厚,其实万物最终仍归于自然,很难将人引入一个对生命轮回的守望。

看着飞檐翘角沉寂的天空,我的心在回头一瞥中,似乎被曾经的书香柔软风化……

水边探春

沿河而行,一程又一程。在水边,我突然发现了一棵低矮的树,灰褐色的枝条上挂着不少像小灯笼一样的淡绿色的“花朵”,远看又像是倒垂的小莲蓬,上面略略覆盖着细小的绒毛,可爱极了。

同行的老师饶有兴趣对我说:“这棵树还有十多天就开花了,花是黄色的。”哦,原来“莲蓬”样的还不是花,我迫不及待地问起树名,他像故意吊我胃口似的,神秘地笑着说:“猜猜,是《红楼梦》中一个姑娘的名字。”

“不是迎春吧?那花我见过!”迎春花垂下长长的枝条,在早春蓊蓊郁郁地开着小花,热烈又奔放,好像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是探春!”

探春,多好听的名字!《红楼梦》中的探春姑娘,杀伐决断,干脆利落,在贾府中,她的才干唯一堪比王熙凤,也是我喜欢的人。

“探”字太传神了,有试探、探询之意,一字就把无限的春光都“探”出来了!宋朝诗人陈宓在《探春》诗中说:

“桃李无言自晓妆,

青春几日最韶光。

游人不用频来看,

趁取初开未减香。”

探春也是早春盛开的花种,春天的风儿刚来,它就已经花苞满枝头,游人不用频繁来看,即使初开,花儿一点也不会减少香气。

我又好奇地探究起,到底是“迎春”花先開,还是“探春”花先开的事。从字面上看,后者探头探脑地先开,然后才是前者以隆重的姿态迎接春天的到来,这样一来,应该还是“探春”先开花了。实际上,迎春早早开放了,探春却“不解风情”,实属保守派。

其实,花开早晚并不重要,生命的个体允许千差万别,更何况探春花和探春姑娘都是漂亮而有内涵的美丽事物,正是有了差别,世间才丰富多彩!

我们一路行走,白河依然不语,宁静恬淡,美丽亘古。如今,汉朝的古渡口不知遗落何方,明清时的古码头也成过去,让人无限怅然。

想起几年前,二月河先生曾经建议,在白河岸边立几块石头,指点路人,算是古津,如今,先生已作古,不知还有人在意否?

猜你喜欢

白河探春
探春
家乡的玉带
你摆脱原生家庭阴影的样子,很帅
你摆脱原生家庭阴影的样子,很帅
“桥”镇
神医的良药
玫瑰花探春
白河意象
长明灯
我看探春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