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钠的性质与应用”进行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

2020-03-31李彩凤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证据推理核心素养

李彩凤

摘要:钠作为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第一个出现金属性质与应用的开篇章,如何上好这一课关系到后续其他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学习的思维建模,想要上好这一课,就要赋予化学学科素养理念,让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从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51

首先我们应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从钠的原子结构入手认识其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制备方法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从实验1、2归纳总结出钠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共性和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要求学生能根據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现象与化学变化发生的条件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宏观辨识过渡到微观探析,从而得出微观结构决定性质的结论。

为了进一步证明钠的强还原性,再做演示实验3:钠与水的反应。(1)向一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2)投入绿豆粒般大小的钠。在设计意图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并预测钠的性质,在实验中提出问题:为何有“浮、熔、响、游、红”的现象?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由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对实验3钠与水的反应进行分类、表征、总结如下。

根据实验1、2、3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钠有哪些物理性质?与水反应产生哪些物质?体现了钠什么化学性质?发生了怎样的能量变化?”从提出问题到宏观辨识,能依据证据证明设问,能从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中提取证据,利用证据推理探析微观的组成和结构,解释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规律。根据实验3得出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与氢氧化钠:2Na+2H2O=2NaOH+H2↑,再次强调“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次,其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进一步提出创新性研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设问:“钠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比它不活泼的金属吗?”为探究问题寻求证据补充实验4:向硫酸铜溶液中投入绿豆般大小的金属钠,演示实验中设定问题:“将Na投入CuSO4溶液预测生成物是什么?将会看到什么现象?”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如下。

通过实验4的实验建模及证据推理,证明钠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单质证据成立,再次证明钠的强还原性,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资料做出预测和假设,对物质性质进行问题的深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本节课根据教材需要设计了四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了探究钠的性质,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精神,达到了有效教学。

最后,为了有效评价教学效果,课堂内、课后应适当设计练习考查和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要分层设计,要考虑优等生、普通生、后进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主要从选择题、非选择题(含适当探究性实验)这两大部分设计,从“易、中、难”作梯度设计,侧重基础和适当的技能应用,设计重点在钠的化学性质,仍然要围绕“结构决定于性质,性质决定于用途”这一主线,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教学目标设计策略,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精神,以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探究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本节课基于证据对钠原子的结构提出了其可能的性质假设,通过分析及实验建模、证据推理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钠的性质与应用”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为学生在后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起到引航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362300)

猜你喜欢

证据推理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方法在供应商评估中的应用
基于证据推理解答电化学试题
基于证据推理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证据推理”的化学实验实践研究
基于实验探究和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