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军人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2020-03-31李雪威
李雪威
3月初,记者采访了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会长、和美集团总经理、慈善家王殿明,深深地被其不忘初心,勇于担当,退伍不褪色,积极奉献的赤子之心所感动,他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慈善家,他是中华“和”文化的传承者,他是中国梦的自觉践行者。
王殿明曾荣获CCTV2008年度新农村建设杰出贡献奖、CCTV2009年度十大三农人物提名奖、2010年度环球慈善人物奖、2013中华儿女年度人物奖、2013和谐中国年度人物奖、中国网事?感动河北2016年度十大人物、河北省2016年度十大经济人物、2016年度河北省政协新闻网杰出人物、2017年河北省“最美旅游人”称号、2018年“河北好人”称号等。2019年1月,他又获评为“石家庄市优秀退役军人”、“ 河北省优秀退役军人”,7月,再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见证了王殿明数十年岁月里对社会的影响与贡献,也找到了其取得如今成就的答案。
不忘初心 执着创业
2001年王殿明从部队退休后,他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颐养天年,而是积极响应国家高等院校“扩招”号召,兴学助教,创建高校园区,为广大莘莘学子提高接受教育的场所。他常说,要让更多的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去改变家乡的面貌。
他先后与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特色关爱教育学校等5所院校合作办学,创建了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现代冶金工业学校等多所院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自己的公司一方面接纳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资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在二次创业的艰苦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这是他的财富。为了筹集资金,他四处求人,有人被他“一根筋”的执着精神与强烈事业心所感动,帮他筹到了资金,使他的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他的坚持助推了他的成长,夯实了他的事业,他的眼光远不止于此,他想的很多,看的很远。
感恩故土,不忘乡愁,回报家乡养育之恩的夙愿在王殿明心底埋藏了三十年。每当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看到村里路面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乡亲们一直在喝苦涩的浅井水,心里就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等有能力后,一定要改善乡亲们的生活条件,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创办公司后,稍有一些积蓄就开始筹划着给家乡办实事儿。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努力,他为村里铺了水泥路,打了深水井,并把水管铺设到每一家,每逢年节都要给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他的慈心善举受到乡亲们的热情赞扬。
他还致力于乡亲们精神生活需求的提升。利用村里废弃的坑塘地,开发建设了万和宫,以及中华孝道园、中华传统美德石碑、四美公园等旅游景区,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移风易俗。万庄村所在地摇鞍镇乡党委书记说:自从建了万和宫,乡里没有发生过违法犯罪和上访告状的,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人心和善的事越来越多。万和宫经过不断的升级改造,已经被邢台市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随着农贸集市、文化站、游泳场、敬老院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万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动了家庭收入增加,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成为集文化产业、旅游观光、生态农村、宣教基地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和国家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王殿明投巨资在北戴河兴建了弘扬中华传统“和”文化、宣传中国梦的圆梦园,树立起了中国梦碑。圆梦园紧扣时代脉搏,顺应历史潮流,应运而生。创建伊始,便高举中国梦的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社会责任,显示出了非凡的意义和价值:一是圆梦园树立中国梦碑、设立中国梦馆,自觉宣传、展示、解读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反映了民间对党和国家的拥护和支持,是党心民意的高度体现;二是圆梦园是以王殿明为首的十八名退休、退役军人共同兴建,饱含着为党为国的赤胆忠诚和挚爱情怀,是家国一体的有力见证;三是圆梦园传承中华传统“和”文化,将“和”文化與中国梦有机的结合起来,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与自信。
他的付出和行为赢得了世人的理解和尊重。中宣部新闻局退休老党员武家奉说:“圆梦园就是要让全社会更多的人能够读懂、理解党中央和国家的高瞻远瞩与政策方针;能更深刻体会、明白中国梦的实质内涵和伟大目标;让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占领思想舆论阵地,让每一个人都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一种敬仰之心,认同之感。”
抗击疫情 不遗余力显担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国、疫情严重,发生以来牵动着亿万全国人民的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殿明以强烈的家国情怀,提高政治站位,服从服务大局,坚守在他所管理的阵地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贡献。
王殿明领导和管理着“和美集团”旗下河北青华苑高校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河北万通万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秦皇岛市北戴河筑梦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机构,共计近两百人。疫情发生后,王殿明第一时间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员工及时报告个人及家人身体状况,积极配合属地做好疫情筛查检测。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公共卫生习惯,不准串门、不准聚会、不准聚餐,杜绝病毒传播途径。他深知,保障了集团公司的正常运营,保障了集团员工的生命安全,就是为全国共抗疫情分忧解难。
王殿明以“和”为魂、大爱入心,夙兴夜寐、废寝忘食,调动各种关系、通过多种方法,协调、调整、安排、布局公司工作,致力于抗击肺炎的最终胜利。
1.结合“抗疫”形势,积极科学宣传
疫情发生以来,王殿明高度重视,并结合全国抗击肺炎的形势,积极地进行科学的宣传。他利用集团公司及研究会的网站、公众号平台及时发布、转发全国的疫情情况;他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融媒体手段,对人们在疫情下的生活进行提醒、指导,通过这些努力,让人们及时了解明白疫情的真相,减免由于无知、未知带来的不必要的恐慌,科学的抗击肺炎。
2.调整公司安排,保障人员安全
疫情发生期间,正值春节假期,集团公司正处在休假状态。王殿明果断调整了集团公司假期的值班人员,与公司副总经理、部门经理通过电话、微信保持着常态的联系,方便了解掌握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减少岗位值守人员,采取错时工作措施,避免多人一起工作,减少交叉感染机会。他特别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疫情当前,管好自己公司的近两百人,听党的话,夯实、落实、落地防控措施,保障员工安全生产和困难员工正常生活,不给政府和社会添麻烦。保证公司值班人员的生命安全,做到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度过疫情。
3.捐出工资八万,援助贫困人员
疫情发生后,歇岗停工,复工无期,一些员工担心,持续下去没有收入,影响家庭生活。为减少员工的忧虑心情,解决个别员工的家庭生活困难,王殿明自掏腰包,捐出半年的退休工资八万元,援助集团公司的贫困人员及需要帮助的其他人员抗击肺炎,安全度过疫情。王殿明通过微信转账、红包及时进行资金的发放,将大爱传递给每一个人,将抗击肺炎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传递给每一个人。
4.心系家乡疫情,倾情捐款捐物
王殿明的家乡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是知名的轴承生产基地,在武汉经营轴承等产品的有上千人春节返乡,增加了疫情的防控难度。万和宫所在的万庄村党支书王学伟向在省城工作的亲人求助,为全县城镇农村捐赠急需的口罩三至五万只,消毒液若干。王殿明亲自组织安排人员,尽力尽快筹措资金和物资,不忘乡愁,为家乡献上爱心,与家乡人一起防控疫情,共渡难关。
瘟疫无情,人间有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时可见高风亮节。王殿明作为一名退役老兵、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大爱情怀,退役不褪色,疫情面前,他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倾力做好抗击肺炎的排头兵。
5. 守土尽责,保障家乡安全
河北省临西县万庄村是王殿明的家乡,党支部书记王学伟是王殿明的侄子,多年来深得王殿明的教诲和熏陶,成熟稳健,激情满怀,服从大局,听从指挥。疫情面前,在王殿明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实际行动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1月25日,王学伟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封村。他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迅速提高了警觉,他把村里的干部、共产党员、放假在家的大学生等精干力量做了明确的分工;果断封堵了进村的主路口并安排专人值守,保障了村大门的安全,这是最重要的。同时还封闭了村子周边的小路口,也安排了专人值守。第一时间通知了全村人员不串门、不聚餐、不外出,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不隐瞒、不谎报,便于村里掌握整体情况。安排人员对全村及村民庭院每天进行消毒。
在封村、封路,全民抗疫的严峻形势下,村里却迎来了两对新人的婚礼,两对新人都不请司仪,不摆婚宴,不要送亲人员,新娘子自己一个人来新郎家,新事新办,既保障了防疫抗疫的正常进行,又响应了国家提倡的节约节俭的婚庆新俗。
为了更好防疫抗疫,王殿明还向家乡捐款捐物,共克时艰。家乡万庄村至今没有出现一例疑似患者。
此次捐款抗击肺炎也是王殿明慈善情怀的必然使然。他先后四次分别向中国红十字总会、向家乡、向贫困员工及需要帮助的人累计捐款捐物二十多万元。在万庄村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因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
经世致用 中华“和”文化的传承者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老祖宗留下了这么多好东西决不能丢,一定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王殿明是中华传统“和”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建设者和弘扬者,致力于“和”文化的推陈出新和经世致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又让在实践中的成果丰富理论。坚持将“和”文化予以物化展示,给人以启示。
王殿明投资建设“和”文化景区万和宫和圆梦园,成立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中国和学年鉴》及和文化论著,将“和”文化送进学校、社区、农村等。王殿明在研究“和”文化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自己的“和”文化理论成果。他在“和”文化的建设上,可谓是多措并举。
1.成立由河北省社科联主管、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注册的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并亲自担任社会长。致力于研究“和”文化的机构,这在全国是首家。研究会秉承“举和旗、求和道、生和美、和天下”的宗旨,坚持学和的文化、说和的话、办和的事、做和的使者,融汇和谐之音,传播和谐之声,致力于和文化的传承、创新、建设与弘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加油助力。
2.组织编撰《中国和学年鉴》《和千问》《和之说》等论著。《中国和学年鉴》是我国第一部详实解读和文化、弘扬和文化的大型年鉴,是和文化学习与研究的大百科全书,是研究会的重要研究课题和成果之一。《中国和学年鉴》顺应时代潮流,紧扣时代主旋律,得到近百名资深学者的支持。对和文化的研究和发展进行梳理,服务主旋律、参與现实、贴近生活,展现了生机盈然的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层面,在组织编撰的过程中就受到各界的欢迎。
《中国和学年鉴》现已被《中国知识网》全部收入,并随着王殿明会长的“和”文化宣传、弘扬的实践活动走出国门,送到了美国、泰国、韩国等国家,以中国文化影响了世界。
3.将“和”文化送进校园,让石家庄市和平东路小学成功蜕变。
石家庄市和平东路小学(原谈村小学)始建于1925年,距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2012年9月29日被命名为“河北省和谐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让和文化走进校园。学校在“和”文化办学特色的指引下,确立了“让每个生命幸福成长”的办学宗旨;坚持“依托‘和文化,打造精致典雅的幸福校园”的办学思路;凝练出了“和”文化立体发展体系;形成了“和善、诚信、负责、奋进”的校风,“厚德、爱生、博学、笃行”的教风,“明礼、尊师、乐学、善思”的学风;努力实现学生文雅、教师儒雅、学校典雅的发展目标。
4.举办“中华新二十四孝”大评选,弘扬新的和孝观。
2011年11月,为弘扬和传承孝道文化,倡导与时俱进的新孝道观,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中国伦理学会、新浪网、长城网、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万和宫杯”中华新二十四孝大评选活动。该活动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同志、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
几十年来,王殿明洁身自律,谦逊克己,坚忍不拔,努力进取。他的成就、思想得到不断的提升,他不断的超越自我,实现着自身的蜕变和升华。
勇担使命 一名党员军人的赤子之心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也与儒家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宗一脉。个人的生命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王殿明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这也是王殿明丰富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是他充实而丰盈的家国情怀。
王殿明是一位有着四十七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一位退役老兵。王殿明作为一名老军人、老党员,始终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将对党和国家的一腔赤诚、忠心,化为无穷的动力,身体力行,无私奉献,不忘初心,逐梦当远。
“双重身份”对王殿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只是外在的行为和活动,而更关键的是思想。这也成为他多年精神不懈的内在驱动力,使得奉献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与他的工作、生活及退休后的投身教育、“二次”创业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从军报国,献身军营。王殿明同志在军校工作了31年,历任战士、技师、参谋、军需科长、军务处长、军事教员等职,三次荣立三等功,并被评为“全军后勤三年通讯建设先进个人”。是各级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使他“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的朴素感情得到升華,把他打磨成为一名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有所担当、有所作为的革命军人。他的整个军旅生涯,主要表现为捐钱、捐物,扶危济困,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实现梦想。王殿明同志数次以“一名党员军人”的名义给赞皇、灵寿的贫困学生寄钱资助学业,演绎着军队对人民大众的深情。他以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以“慈心为民,善举济世”的淳朴理念、坚守“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人生信念,执着地前进跋涉、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北戴河原宣传部长曾称赞他是“党的情、党的人、党的心”。
从部队退休后,他退役不褪色,投身教育,兴建园区;反哺社会,回报桑梓;创建景区,弘扬文化;创办公司,扩大就业。这一切的成就和付出,都可以看出“两种身份”对王殿明产生的影响和促进。
心忧天下 彰显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士子情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追求,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人生信条的深刻体现。有着四十七年党龄的退役老兵王殿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心忧天下,胸怀家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着自己生命的精彩华章。
当谈到企业家的责任时,王殿明表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以及每一个家庭的安危。个人与集体、与国家从来都是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灾难来临之时,企业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公司、团队,做到守土尽责,保卫了自身的安全就是为社会做贡献。同时,还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被人,捐款捐物,为社会减轻负担,尽到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企业家,尤其是有文化、有担当的学者型企业家,代表着社会的良知,他们的所作所为传递着责任、使命与担当,是全社会的表率和榜样。
几十年来,王殿明捐献的爱心款、做过的善事,不胜枚举。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求回报。
“人一辈子要做好一件事。我将以自己毕生的力量,去继承和传播中华‘和文化的精髓,让更多人从中悟出力量、得到启发”,从王殿明朴实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高尚的情操,一位成功企业家,勇于担当、饮水思源、回馈社会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