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3-31王逢会杜娟
王逢会 杜娟
摘要:“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创新教育。文章就延安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为地方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双一流;研究生教育;科研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3-007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为了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增强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随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各高校陆续正式启动了“双一流”建设教育[1]。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顶端,主要的使命是培养高级创新人才和发展创新科学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高等院校作为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更应该积极主动探索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校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招收很多专业研究生,本文就我校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以延安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为例,用以阐述“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双一流”背景下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理念的形成
随着我国“双一流”战略目标的提出,对于研究生教育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也要随之更新。对于研究生的创新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让高校自身形成一种创新教育理念,我们高校应该更注重这一点。在基础医学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更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将原来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自主创新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自主汲取知识和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从学校层面出发,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研究生的创新教育,我校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来促进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然而研究生教育最关键的是导师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督促导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往研究生教育很大程度上没有过多地关注研究生自身的兴趣,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根据导师意见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在以前的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并没让学生自己一开始就选择科研方向,所以很多研究生都是因为要毕业才被迫去研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以及科研积极性。“双一流”目标下的研究生创新教育是需要改变导师的培养理念的。因此,对于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应该首先形成和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理念。
二、積极搭建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
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课题的选择、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等很多因素,我院在现有实验条件下,积极为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医学院现有陕西省实验示范中心、延安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延安市神经生物学科技创新团队、延安市慢性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4个研究平台,有医学实验中心、医学模拟中心、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三个实验中心,其中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一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地方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三所科研机构:陕北地方病研究院、遗传学研究所、免疫学研究所。近期,学院又进一步整合了医学实验中心,为研究生能够更多地停留在实验室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比如在实验中心配备了专门的研究生学习室。研究生进校后尽可能早地安排进入实验室,首先进行实验室的规划化、系统化的实验技能培训。这样更有利于研究生尽早进入科研状态,开始学生自己的课题研究,也就更有助于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健全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激励机制
我校鼓励并大力支持基础医学研究生参加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种科研实践。利用学校已有的实验仪器设备、科研平台以及兄弟院校的实验室资源,让研究生更多地参与科研实践创新。同时,我校对研究生设有多种科研奖励,除了一些国家奖励,还有很多学校专门针对医学生的奖励机制,用以鼓励研究生更积极地参与科研实践和科研创新。学校对研究生的奖励措施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有现金奖励、优先评优评先等,另外对研究生的导师也是有相应奖励措施的。我校将建立健全灵活多变的奖励制度,让基础医学研究生参与科研、乐于科研、爱上创新,从而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人才。
四、整合相近交叉学科的科研团队,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促进科研创新
“双一流”背景下,新医科交叉融合的理念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医学交叉整合这个趋势,培养较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更是迫在眉睫[2]。传统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理念是学科导向的,然而,基础医学重大成果关键是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基础医学研究生应注重多学科交叉意识的培养、复合型的知识构成等。我校鼓励相近交叉学科的科研团队积极合作,构建大团队,使得科研团队具有多元性的知识认知,这样团队成员的学术优势对团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3],也更有助于团队成员以及研究生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因而,要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要强化学生个人的学术优势,还应在组建团队时考虑不同的知识背景、学科方向等,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促进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
五、深度开展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与学术交流,推进创新思维培养
近年来我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积极做好对外交流与合作。每年划拨专项经费,聘请8-10名国内外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拓展师生学术视野;同时聘请了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的几位教授作为我校特聘教授,他们每年定期来校就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进行指导;承办了多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如2013年承办中国药理学会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会议、图表药理学和药理学教程编委会暨学术交流会议等专业学术会议,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通过外派教师攻读学位、进修和访问,提升教研水平,获得学术研究的原动力;有力地提高了基础研究生培养质量;曾先后有10多人次参加高校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班,12人次参加PBL学习培训,2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到美国和加拿大进修访问学习。另外,我们把一部分研究生外派到兄弟院校进行联合培养,通过不同学科及不同研究方向导师的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綜上所述,“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地方性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教育为出发点,以延安大学为例,给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地方高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高校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式创新能力的培养,尽量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激励科研创新机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徐雪松,金泳.“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性高校研究生的创新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4):97-98.
[2]尚丽丽.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10):1079-1081.
[3]戴迪,徐才云,唐正华,等.院校科研团队创新发展的认识[J].江苏科技信息,2016,23(30):29-30.
Cultivation of Local Basic Medical Graduate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under the Back 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WANG Feng-hui,DU Juan*
(Medical School of Yan 'an University,Yan'an,Shaanxi 716000,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postgraduate students'education focuses more on innovative education.Here,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situation of the basic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 of Yan'an University,we analyze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of the school,explored how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and furth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These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local basic medical colleges cultivating the graduate students'innovatively ability.
Key words:double first-class;postgraduate educ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