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爱民!
2020-03-3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军部队特别是医护工作者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战。
闻令而动,子弟兵火速赶赴支援
面对疫情,从军委机关到基层部队,从首都北京到江城武汉,军令急迫、行动迅疾,超常举措陆续出台。
中央军委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依法科学有序组织防控,军委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指示——
第一时间召开军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电视电话会议,对军队防控疫情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第一时间建立军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科学处置”的原则,军委机关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研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各战区、各军兵种、各大单位紧急行动起来……
除夕之夜,经中央军委批准,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的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截至2月15日,军队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已有6400人。
在重庆江北机场,当年抗击埃博拉病毒首席专家毛青,再度出征。接到支援武汉的任务时,他正在医院布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工作。“危险面前,谁不害怕?但我们必须去!”毛青坚定地说。
在西安咸阳机场,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集结了呼吸、感染控制和重症医学等多个科室的骨干力量,队员均具有防控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经验。
除夕之夜,3支医疗队450人全部抵达武汉,连夜清点医疗物资,展开协调对接,进行人员岗前强化培训。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除了医疗一线主战场,还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资供应保障。根据军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军委后勤保障部着眼当前防疫物资需求实际,快速响应、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建立联需、联采、联运的“三联”工作机制,减少审批环节,压缩采购周期,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益采购到最急需的防控物资,全力支援抗击疫情。
“老兵”参战,让一线人员吃下定心丸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不少医护人员是防疫战线的“老兵”。
受武汉市政府邀请,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原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原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于农历大年初一来到武汉,担任武汉建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科医院专家顾问。
2003年“非典”期间,张雁灵临危受命担任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带领医务人员圆满完成了抗击“非典”的重任。“虽然疫情很严峻,但我们有信心能够尽快控制疫情蔓延,尽快对病人实施救治。”面对这次武汉的疫情,张雁灵运用丰富的经验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和对策,振奋了防控疫情蔓延的信心决心。
在疫情蔓延的危难之际,正是许多像张雁灵这样的医疗战线老兵,自觉挑重担打头阵,带动广大医疗队员们逆行冲锋、勇赴疫区,在第一时间稳住阵脚,安定人心,理清思路,促进了防疫工作有力有序展开。
据了解,这次紧急增援武汉的军队医疗队员中,有不少人参加过抗击“非典”和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任务。医疗队到达武汉后,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改造基础设施、规范救治流程、培训医护人员,确保救治工作科学规范、安全有效,这些资深老兵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头作用。
1月29日中午,刚刚抢救完患者走出污染区的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专家李琦,突然收到同事递上的口罩。“李教授,这是送给您的生日礼物。”要不是同事提醒,李琦差点忘了这一天是他的55岁生日。
李琦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曾在2003年担任全军抗击“非典”专家组成员。到达武汉金银潭医院后,李琦和其他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进入“红区”接诊确诊患者,他坚持逐一查房,全面了解患者病史,科学制订治疗方案,耐心进行心理疏导。
“儿子,妈妈有任务,要去救人,你要照顾好奶奶。”这是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刘孟丽,在执行任务前留给儿子的一句话。
刘孟丽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在临床一线工作了34年,曾参加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任务。1月21日,作为该医院医疗队的一员,刘孟丽和战友们紧急支援收治危重患者的武汉市肺科医院。
在阻击疫情的战场上,每一名老兵都是一座标杆。“解放军同志进来之后,缓解了我们非常大的压力,我们觉得吃了定心丸。”这是许多一线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
向险而行,青年官兵不负使命
来自3所军医大学的医疗队员,有许多是“80后”“90后”。他们虽然资历不深,但却不负使命,扛起了如山重任。
在上海虹桥机场,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中出现了43名“90后”女护士的身影,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虽然年轻,但我们相信自己能行!”一位女护士如是说。
“我是党员,让我去”“我身体素质好,还是我先去”,确定出征人选前,年轻的医疗队员们纷纷主动请缨。一个个签名,一个个红手印,体现的是她们对职责使命的忠诚与坚守。
越是艰难越向前。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抵达武汉后,马上开展防疫培训,为方便穿脱防护服,女队员们二话不说剪短了自己的头发……进驻金银潭医院后,她们第一时间进入病房最危险的“红区”,一忙就是四五个小时,连续奋战抢救患者。
为了尽快让新病区投入使用,海军军医大学的医疗队员们加班加点做准备,很多人下了夜班后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为增加接诊患者数量,队员们最长连续12个小时不吃不喝盯在抢救一线。为节省时间、节约防护服,有的医护人员甚至随身准备了尿不湿,大家中午时分,能够站着吃一份盒饭就是最大的满足。
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进驻后,第一时间与武昌医院全面对接,首批值班人员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对危重患者逐一查看,进一步完善救治方案。他们还在武昌医院首次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项目,有效加强了医院病毒传染的防控体系。1月28日,武昌医院和该医疗队协同救治的2名重症患者出院。
全身心投入高强度的工作,只为和病魔抢夺生命。连日来,网上流传的医疗队成员们的工作照让人敬佩又心疼。她们面庞上满是被勒红的印痕,双手被汗水泡得皱巴巴,眼睛中布满了血丝。“多想帮你抚平面颊的压痕,多想帮你擦去额角的汗滴。”一名网友在留言中表达着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
(本节执笔:孙兴维 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