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变迁,树影依然
2020-03-31高颖
高颖
郑州“二砂”是原中国第二砂轮厂的简称,地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78号,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我国磨料磨具行业中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综合性骨干企业。在“老郑州”心里,它被亲切地称为“二砂”,如图1所示。
图1 “一五”期间全国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之一——第二砂轮厂
1 筹建缘起
1953年5月,中央决定在武汉成立中南砂轮厂筹备处,后来发现郑州附近的巩县矾土资源比较丰富,品位质量好且交通比较方便,同年8月,筹备处迁至郑州,在中南地区建设新的磨料磨具生产基地——郑州砂轮厂。12月25日根据一机部244号通知,将中南砂轮厂筹备处改为郑州砂轮厂筹备处,并请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帮助兴建。
1956年,鄭州砂轮厂正式动工兴建。
1958年,主要厂房和设备都已相继完工和安装,但依然缺乏配套设备,不具备投产条件。当时为了尽快为国家提供产品,形成生产能力,全厂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建造临时性生产厂房和设备与国外设计中已安装的设备配套,创造成了生产的必要条件,郑州砂轮厂1958年11月投入试生产,当年为国家生产陶瓷磨具24吨。
2 发展腾飞
1962年,根据第一机械工业部通知,郑州砂轮厂改名第二砂轮厂。
1964年,第二砂轮厂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成为当时机械工业部直属的大型综合性磨料磨具骨干企业,也是国家当时在郑州投资最多、厂区面积最大、全国规模最大的砂轮厂。
磨料磨具素有“工业牙齿”之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磨料磨具除用于机械工业之外,还跨入了粮食加工、化工、电子、仪表、纺织、建筑、冶金、交通、木材加工等工作行业,磨料磨具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郑州二砂自建成投产后,推动我国的研磨工业跨进了新的历史时期,截至1985年底,二砂共向国家提供磨料465937吨;磨具262117吨;上交税利5.5亿元,相当于国家总投资的3.67倍。
3 改组上市
机械工业部1985年下放企业后,第二砂轮厂退出中国磨料磨具公司,自行组建白鸽实业工程公司,同年4月18日以第二砂轮厂为主体,成立白鸽实业工程联营公司。
1993年12月,中国第二砂轮厂演变为郑州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首家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名为“豫白鸽”,如图2所示。
图2 河南省第一家上市企业——郑州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认购单
4 土木依然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内保留完好的工业建筑遗存,作为新中国“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之一,是新中国工业历史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
据《二砂厂志》记载,二砂厂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都是按照东德标准进行的。建设期间,东德专家曾提出书面建议2978条,要求十分严格。建成后的二砂厂区,东西1356米,南北734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完成基建投资1.49亿元,生产区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住宅7.4万平方米。工厂由6个生产车间、2个辅助车间和2个动力车间组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栋厂房内外经过精心设计,之间有架空廊道相联,使整个厂区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陶瓷砂轮制造车间建筑面积74376.8平方米,单层、弧形锯齿式屋顶,是二砂最大、最富有特色的厂房。
斗转星移,曾经的二砂改组白鸽集团后企业早已搬迁,昔日辉煌如过眼云烟,一排排荒废的厂房略显寂静,很少有人能想到,这里辉煌时,曾经有6000多人不顾窑炉的高温和粉尘,制造出震惊世界的巨型砂轮。
5 未来可期
郑州西区属于老工业区,有丰富的工业遗产历史资源,许多老厂和老建筑承载着很多人的记忆。二砂目前拥有独具特色的包豪斯风格建筑,更具有高度的稀缺性和历史文化意义。
作为近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代表,郑州市高度重视二砂工业遗产的开发和利用,2011年,二砂德式老厂房被列入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2016年,二砂厂旧址被列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7月5日,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召开关于二砂文化创意园区规划设计新闻发布会,公布二砂文创园区规划。根据设计方案,二砂文创园的城市设计范围由原来的二砂厂区扩展至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以西、中原路以南、西三环以东、颍河西路以北,并包括三磨所华山路西侧地块及万达广场周边的地铁站及公交枢纽。
曾承载着郑州工业发展记忆的二砂即将涅槃重生,新的二砂文创园区范围有多大?扩建后的园区总占地面积达845亩,相当于两个郑州动物园,其中,总建筑面积约10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0亿元,未来可媲美“北京798”。文创园城市设计拟采用历史意象保护的概念,除了保留已认定的7栋近现代优秀建筑史迹外,决定额外保留其他12栋具有历史意象价值建筑,以及景观绿带、古树、工业制造机具及烟囱等工业遗存,并将其整合后形成相对完整丰富的郑州西郊城市记忆。
未来,这里将成为郑州又一个标志性的存在。它不仅仅是年轻人把玩艺术的舞台,还将成为郑州的文化产业创新基地,曾经密闭的厂区,历经一个甲子的沧桑变幻,将向四方打开胸怀。
(作者单位:郑州市档案馆 来稿日期: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