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耕地细碎化程度研究方法
——以辽宁地区为例

2020-03-31王维娜国丽

辽宁自然资源 2020年2期
关键词:耕地整治土地

王维娜 王 国丽

(1.辽宁经纬测绘规划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5;2.辽宁再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41)

在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中,土地是当前我国农村比较优势较明显的要素禀赋,也是乡村振兴需要重点盘活的自然资源。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研究并解决耕地细碎化是当前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

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均农业资源短缺,规模化经营推广进度缓慢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与管理压力。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和农业工作会议中,不断提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又能助推农业现代化,而耕地细碎化往往是导致耕作成本高、产出效益低,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与农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要求不相符。随着社会资本在“三农”领域的聚焦,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需求愈发强烈。

一、研究区选择与划分

辽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省会位于沈阳市,国土面积14.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5%。辖14个市、100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格局概括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分列东西。全省耕地409.2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7.65%,人均占有耕地约1.4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其次为水稻,80%的耕地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区和辽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带。

参照辽宁省标准耕作制度分区以及全省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六个类型区,即辽西低山丘陵区、辽西走廊区、辽西北区、辽宁中部平原区、辽东山地区、辽东半岛区。

二、耕地细碎化影响因素

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障碍主要表现为:耕地布局零散、破碎,规模化利用水平较低;地势高低不平,灌溉设施不完善,排水不畅;田间道未形成体系,路面状况较差,农业机械化耕作及农产品运输受限。

1.自然因素

耕地细碎化程度的高低,受地形地势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山地丘陵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如地形起伏变化,河流、沟壑的切割,将土地划分为细小地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化耕作。平原地区地形变化平缓,土地细碎化主要由道路、沟渠、河流等不同地类交叉切割而导致的细碎化。

根据辽宁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结果,随机在五个县中各抽取一个乡镇作为调查对象(表1),平均田块面积在1.89~4.78亩之间,中部平原地区高于4亩,而辽西低山丘陵和辽东山地丘陵区低于2亩。

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导致的细碎化不受地域限制,具有普遍性,主要受到继承、社会风俗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影响,阻碍或限制了土地流转。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趋势的增长,城镇对劳动力需求旺盛,农村外出打工趋势明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的社会问题显著。城镇发展的吸引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留守家庭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0~12岁和65~80岁之间,劳动力不足或经济能力有限的现状,仅能依靠原始耕作模式来维持生产生活。

表1 辽宁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抽样调查情况表

3.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是绝大多数地区面临的问题。为保证每家每户分得的土地均质均量,划分土地时按照土地等级、面积、户内人口平均分配。划分之后一个家庭可能分到多个等级的土地,地块位置零散分布,原本集中连片的耕地被制度化分割后,形成细碎的权属单元。一个权属单元一般在一亩到几亩之间,在耕地资源匮乏地区,可能仅有几十平方米。

另外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土地流转价格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土地细碎化程度高且分散的现实情况下,需要协调更多的农户进行调整,土地流转价格成本增加,因此在流转难度大的地区,保留了土地破碎化的现状,限制了农业现代发展。

三、耕地细碎化程度分析方法

为有效对比耕地细碎化程度,在区域类型划分基础上,根据耕作习性和现代化机械耕作发展趋势,兼顾社会劳动力结构影响因素,以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确定细碎化类型,划分不同等级,全面反映全省耕地细碎化状况,分析成因、预研对策,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第一,按类型区分别开展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采用户均(或人均)地块面积对各类型区进行全覆盖评价。

步骤1: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提取相关数据信息,建立数据空间分析数据库。

步骤2:根据类型区划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不同类型区承包田的平均田块面积,并确定各类型区的标准田块的平均参考标准。

步骤3:采用聚类分析法,计算每个地块的耕地细碎化聚集度。

步骤4:根据类型区划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不同类型区平均细碎化聚集度。

第二,确定细碎化类型。利用空间分析,建立专题数据,在各类型区耕地细碎化评价基础上,按照细碎化聚集度的数据跨度,划分3~5个等级细碎化类型,经校验,最终形成划分方案。

第三,制作专题图。通过制作全省不同类型区专题图,直观表达各区域耕地细碎化程度,为分析和下一步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四,进行细碎化成因分析和政策预研。综合基础评价、专项评价及过程评价的不同要素状况,解析不同类型区耕地细碎化原因。从资源环境整治、功能区建设和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政策预研,为制定区别化调整政策和耕地细碎化整治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

四、耕地细碎化整治成效

土地整治对于缓解土地细碎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归并当前细碎的农田,塑造规则的田块形状,修建道路、水利设施等,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细碎化现象。

不少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土地流转,采取将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结合起来的方式,即种粮大户或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经营权的集中,然后向当地政府申请土地整治项目,获得政府土地整治资金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了解决,特别是在土地流转规模较大的地区成效显著。如沈阳的新民市、盘锦的大洼县和盘山县,政府在土地整治项目的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协调土地流转,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五、耕地细碎化研究建议

1.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和耕地质量不高的问题

利用土地整治这一最重要的平台和抓手,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和耕地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根据当地农业承载能力高低的实际,合理确定地块聚合距离和最小地块规模,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解析农业生产的调整方向、重点,提出优化路径与具体举措。

在做好全面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为土地细碎化整治奠定群众基础,让群众主动意识到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和成效。

2.农业机械化推广是应对农村人口变化的关键

辽宁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应对省、市、县、乡、村、组各级耕地数据进行细碎化空间分析,按类型特征进行区域划分,真实客观地摸清家底状况,为分类施策,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为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提供有力依据。

3.重视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

在一段时期内,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仍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引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进一步夯实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维护了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地位。

农业生产托管,是社会化服务直接服务农业和农户最具有时代意义的方式,是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经营模式,值得学习和推广。比如山东的“土地托管”、湖北的“代耕代种”、江苏的“联耕联种”、四川的“农业共营制”,均属于农业生产托管范畴,它们都是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主要或重点作业环节。

另外,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包括“培育家庭农场”“发展集体股份经营”“统一入股”“委托村集体代管”“流转+地租+二次分工”等,以求破解农业单一业态问题。

4.深度培养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懂技术,更要熟悉普惠三农的相关政策,充分运用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提出项目实施建议,为土地整治的创新发展提供良策。

猜你喜欢

耕地整治土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我爱这土地
专项整治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专项整治
耕地时节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