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TnI及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分析

2020-03-31王玲霞1黄淑田孙亚召1葛婕丽1姚冰琪1王瑞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入院心率心肌梗死

王玲霞1,黄淑田,孙亚召1,葛婕丽1,姚冰琪1,王瑞英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1%[1]。相关研究报道,心房颤动的发生增加AMI病人死亡率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2-3]。因此,对新发心房颤动的早期预测及防治具有重要价值。血清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及特异指标,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被陆续研究,有研究发现,cTnI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病人心功能有较强的关联性;脑钠肽(BNP)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血清cTnI及BNP水平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探讨其与AMI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并首次诊断AMI病人330例,其中男208例(63.03%),女122例(36.97%);年龄29~91(60.69±12.78)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80例(54.5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50例(45.45%)。AMI诊断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新发心房颤动诊断标准:既往无心房颤动病史,此次住院期间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护发现心房颤动,研究对持续时间无精确规定。排除标准: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肌梗死病史;合并严重感染且未得到控制;严重心律失常及安装起搏器;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及资料不全。按住院期间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将病人分为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

1.2 资料收集 收集病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入院时心率、诊断,入院24~48 h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血清BNP水平、cTnI峰值等生化指标;所有病人住院期间每日至少做1次12导联心电图。对心电监护记录和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病人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过心房颤动。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本病例组AMI病人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1.2%(37/330)。与非心房颤动组比较,心房颤动组年龄、入院心率、空腹血糖、cTnI峰值及BNP水平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新发心房颤动与cTnI及BNP的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年龄、入院心率、cTnI、BNP纳入变量,新发心房颤动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心率、血清BNP及cTnI均是AMI病人发生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BNP水平与新发心房颤动相关(OR=2.164,95%CI:1.420~3.299)。详见表2。

表2 心肌梗死病人新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

2.3 cTnI及BNP对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预测新发心房颤动cTnI的最佳临界值为9.335 ng/m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40%,62.80%,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为0.630~0.797,P<0.001;BNP的最佳临界值为395.785 pg/m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10%,81.60%,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为0.796~0.917,P<0.001。详见图1。按cTnI、BNP临界值将病人分为高、低两组,结果发现,高cTnI组住院期间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低cTnI组[21.01%(29/138)与4.17%(8/192),P<0.001],高BNP组住院期间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低BNP组[35.71%(30/84)与2.85%(7/246),P<0.001]。

图1 cTnI 及BNP对新发心房颤动的ROC曲线

2.4 cTnI联合BNP检测对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高cTnI且高BNP组与单一高cTnI组48.99%(24/49)与5.61%(5/89),P<0.001)及单一高BNP组48.99%(24/49)与17.14%(6/35),P=0.003)比较,病人合并心房颤动可能性更大。

3 讨 论

临床上AMI合并新发心房颤动较常见,本研究发生率为11.2%,与国内外研究基本一致。多项研究发现,心房颤动与AMI病人近期、远期死亡率相关[5-7],Jabre等[3]发现与窦性心律病人相比,并发心房颤动AMI病人总死亡率可增加40%。因此对AMI病人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关研究报道,新发心房颤动与年龄、梗死部位、左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活等多种因素相关[8-9]。本研究发现新发心房颤动组年龄和入院心率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提示高龄及入院心率是AMI病人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肌钙蛋白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评估和预后的作用被肯定[10]。有研究指出,cTnI峰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AMI病人早期预后和心功能越差,且死亡率增高[11]。故血清cTnI对该类病人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极重要。GUSTO-I研究表明,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入院心率及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均与新发心房颤动相关[12]。本研究结果可见,血清cTnI在新发心房颤动组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nI水平可作为AMI病人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与国内研究结果[13]一致,进一步行ROC受试者工作曲线提示,当cTnI≥9.335 ng/mL时,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增高。分析原因,AMI病人血清cTnI水平越高,相应梗死面积越大,心肌顺应性降低,收缩不协调,心搏量和心排血量下降,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心电活动不稳,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性增高。

BNP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是心力衰竭高风险、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的预测因子。TRUIMPH注册研究分析发现,BNP对AMI病人新发心房颤动具有预测价值[14]。Parashar等[15]对STEMI病人住院期间的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进行检测,发现新发心房颤动组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升高,证实NT-proBNP对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国内学者有相似研究[8]。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BNP是AMI病人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BNP水平越高,心房颤动发生率越高,当BNP>395.785 pg/mL时,需高度警惕心房颤动的发生。AMI后心室舒缩功能减低、容量负荷增大及梗死区域扩大,均导致心室张力增大,诱导心室肌细胞BNP基因快速表达,从而使得血浆BNP明显增多[16]。BNP水平增高,提示心功能不全,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左房压力增大,从而引发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心室率快且不规则及房室顺序收缩消失又影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加速心力衰竭进程,导致病情恶化。

AMI面积越大,血清cTnI越高,BNP水平越高,心功能损害越严重,二者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相互作用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结果提示两项指标均高于相应的临界值心房颤动发生率最高,可达48.99%,说明联合检测cTnI和BNP能较好地预测AMI后早期心房颤动发生风险,为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血清cTnI和BNP水平与AMI梗死病人新发心房颤动明确相关,可独立预测病人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监测血清cTnI和BNP水平,及早进行抗栓治疗和血运重建,减少梗死面积,防止心力衰竭发生,对预防AMI病人新发心房颤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入院心率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率多少才健康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