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及行为状态的影响研究

2020-03-31高玉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袋鼠母乳喂养母婴

高玉婷

(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 马鞍山)

0 引言

新生儿出生后因疾病预防、诊断或治疗将面临诸多侵入性操作,包括足底采血、疫苗注射、血糖监测等,不可避免产生疼痛。有报道显示[1],足月新生儿对于有害刺激能够产生本能的避开行为,故出现啼哭、剧烈运动等表现,增加操作难度;同时疼痛会引起新生儿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生理反应,影响患儿的脑部血流,对神经造成一定损伤,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新生儿的疼痛状态。有研究表明[2],母乳喂养与母婴接触能够明显缓解新生儿疼痛,改善其行为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母婴接触和母乳喂养很有必要。以往临床上采用常规的干预措施,如拥抱安抚、非营养性吸吮等,能够加强新生的心理安慰,对于缓解疼痛具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局限性[3]。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以母婴之间存在的天然和谐关系为出发点,采用皮肤接触方式,促进亲子关系,对于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方面获得临床共识[4]。为探究袋鼠式护理对于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及行为状态的具体影响,本文将56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新生儿纳入研究,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56例2019年0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新生儿开展研究。按随机排列法选出28例列为对照组,剩余28例列为研究组。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8:10、20:8;胎龄分别为37~41w、37~42w,均值分别为(38.59±1.02)w、(38.66±1.10)w;出生后天数分别为 2~10d、2~8d,均值分别为(5.66±1.25)d、(5.88±1.42)d;出生时体重分别为 2.5~4.0kg、2.5~4.0kg,均值分别为(3.26±0.52)kg、(3.33±0.48)kg。两组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符合足月新生儿定义[5]:胎龄37~42w,体重≥2500g,身长>47cm,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均≥8分,出生28d内;产妇分娩时出血量<1000mL;生产顺利,且未发生胎膜、胎盘残留;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新生儿有窒息抢救史;合并先天畸形;48 h内应用镇静、镇痛药;母产妇有梅毒、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母体伴呼吸道感染、发热等病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新生儿沐浴、足底采血、注射等操作前进行常规“襁褓包裹”,待新生儿情绪稳定后进行操作,若有哭闹,则进行安抚。

1.2.2 研究组

袋鼠式护理: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20~22℃,55%~65%),定时开窗通风;每天清洁消毒病房地面及相关物品摆设。母婴接触护理:指导产妇进行亲吻和抚触新生儿,并告知早期接触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母乳喂养:调整产妇体位,拉起床帘进行遮挡;指导产妇暴露胸部,抱起全身裸露的新生儿(只穿纸尿裤),并做好保暖工作;指导产妇正确的抱姿,鼓励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情感及眼神交流,如轻唤乳名、轻吻额头、抚摸头部等,并进行母乳喂养。采血前后护理:足底采血前20min进行袋鼠式护理,使产妇与新生儿亲密接触;采血后,再次进行亲密接触,加强语言交流;操作前后袋鼠式护理时间为1h。若无穿刺操作,则在每天的10~12时、16~18时各进行1次袋鼠式护理。

1.3 观察指标

新生儿行为状态:采用Brazelton新生儿行为评分量表(BNAS)进行评估,分为深睡眠、浅睡眠、瞌睡、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啼哭6个维度,依次计为1~6分,分数越低,说明行为状态越适合进行侵入性操作[6]。记录操作完成后至停止啼哭时间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计算采用 SPSS 22.0软件,以“χ2”、“t”对检验结果进行表法,“%”表示为计数资料、“”表示为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情况

研究组母乳喂养率(89.29%)、母亲角色适应率(92.86%)均高于对照组(75.00%、78.57%)(P<0.05),见表 1。

表1 母乳喂养情况对比[n(%)]

2.2 新生儿摄入量

母乳喂养:研究组喂养次数及大便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非母乳喂养:研究组实际喂养量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摄入量对比

表2 新生儿摄入量对比

组别 例数 母乳 非母乳喂养次数(次) 大便次数(次) 实际喂养量(mL)对照组 n=28 6.19±0.81 1.66±0.52 50.74±10.26研究组 n=28 7.14±1.22 3.18±0.88 76.33±12.08 t - 3.433 7.869 8.544 P - 0.001 0.001 0.001

2.3 新生儿行为状态

研究组新生儿哭闹持续时间为(29.13±6.25)s,对照组为(34.75±3.56)s,研究组短于对照组(t=4.134,P=0.001<0.05)。

3 讨论

早期临床认为新生儿缺乏感知与表达能力,且大脑记忆尚未完全形成,故对于新生儿疼痛有所忽视,未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现已有研究表明,孕周≥30w的胎儿脑干与脊髓结构内疼痛相关神经通路髓鞘已完全形成,疼痛刺激可通过该通路传入大脑皮质而产生疼痛感;另外新生儿内分泌系统已发育完善,受到疼痛刺激时会释放大量的皮质醇及儿茶酚胺类物质,会产生相对于成人更加强烈而持久的疼痛感;疼痛刺激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睡眠-觉醒周期及代谢状态等体征的改变,影响学龄期认知行为、情感表达、疼痛阈改变等远期发育机制,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学习,还会引起血压、心率等生理变化,造成脑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导致神经功能的损伤,因此对于足月新生儿必须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疼痛,促进其生长发育[7-8]。

拥抱安抚是儿科广泛应用的干预措施,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疗效,对于提高新生儿侵入性操作时的顺利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新生儿存在个性化差异,护理人员无区别对待,使得干预方法缺乏个性化,未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研究中对部分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结果显示该组新生儿进行侵入性操作后哭闹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提示该种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感,从而缓解哭闹情绪。袋鼠式护理中的母婴皮肤接触能够缓解新生儿的神经紧张性,主要是皮肤接触形成的刺激可兴奋大脑边缘系统,促进愉悦感的产生,有利于疼痛传导的抑制;另外母亲环抱新生儿可创造一种类似子宫内的环境,增加新生儿安全感和舒适感,从而得到心理安慰[9]。

张小绸[10]等研究中发现袋鼠式护理能够明显降低NIPS(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评分;该研究中指出袋鼠式护理能够为新生儿提供舒适的温度和安全感,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能够降低刺激,从而改善其行为状态。袋鼠式护理中母婴进行亲密皮肤接触,新生儿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心跳和呼吸,拥有舒适的体位和温度,营造一个还在子宫内的氛围,从而缓解侵入性操作带来的刺激,缓解呼吸、心率加快等生理变化,以及有助于哭闹情绪的缓解。

张小绸等认为袋鼠式护理不仅能够稳定新生儿的生理行为指标,还能增加乳汁的分泌,促进母乳喂养,以及改善母亲的心理状态,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进行袋鼠式护理后母乳喂养率及母亲角色适应率均有所提高,新生儿摄入量明显增加,说明该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母乳喂养情况,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与上述研究结论相似。母乳喂养是临床上公认的最佳新生儿喂养方式,对于母亲和婴儿均有多种良性的影响[11]。袋鼠式护理在母婴皮肤接触过程中,新生儿可通过舔舐、鼻子压蹭乳房促进乳汁分泌;还能促进亲子关系,有利于母亲角色的快速适应,从而改善母乳喂养情况;万静[12]等研究结果显示袋鼠式护理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与本文结果相似。

由此可见,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及行为状态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新生儿摄入量,缩短哭闹时间,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猜你喜欢

袋鼠母乳喂养母婴
袋鼠
东方幸福 国际母婴月子会所 高端顾客的专享服务平台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母乳喂养进社区
我自己可以做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袋鼠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