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加贝酯联合CBP治疗SAP的效果及对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的影响
2020-03-31郭雅丽李亚强徐宝宏
张 健,刘 贤,郭雅丽,李亚强,徐宝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110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系多种因素导致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局部炎症、感染及坏死所致的全身消耗性急腹症,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发热、呕吐等症状,其病情复杂、病程进展迅猛、病死率高[1]。研究指出,SAP早期白细胞的过度激活可致使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使得大量促炎性因子、炎性介质被释放,而炎症相关因子通过吞噬细胞的“呼吸爆炸”作用刺激氧自由基产生,引起内膜损伤、胰酶激动;同时,致炎因子、氧自由基过氧化杀伤作用由共同导致微循环障碍,最终发生器官组织衰竭、坏死;研究认为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在SAP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或贯穿SAP始终[2-3]。因此,SAP患者如何阻滞炎症“瀑布效应”是治疗关键。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报道甲磺酸加贝酯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SAP或可取得显著获益[4],但仍需大量临床研究予以作证。基于此,本研究拟以前瞻性对照研究方式分析其治疗SAP的疗效及其对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的影响,旨在明确甲磺酸加贝酯联合CBP治疗SAP的临床价值,为SAP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SAP患者60例。按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7~65岁,平均(40.12±8.69)岁;胆源性19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5例,乙醇性6例;Ranson评分(5.62±1.75)分;改良Marshall评分(2.80±0.27)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17.69±5.20)分。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65岁,平均(41.69±8.12)岁;胆源性18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7例,乙醇性5例;Ranson评分(5.67±1.82)分;改良Marshall评分(2.79±0.25)分;APACHE Ⅱ(18.22±4.95)分。2组性别、年龄、病因分布、Ranson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SAP诊断标准[5];②首诊SAP;③入组前未接受过SAP相关治疗;④入组前3个月内无免疫抑制剂治疗史;⑤无药物过敏史;⑥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或入院后24 h内死亡患者;②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④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⑥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⑦合并SAP以外的胰腺疾病,如假性囊肿、胰周脓肿等。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3方法 2组均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规范治疗,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必要的支持性治疗,防止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并维护脏器功能,给予胰酶抑制剂、抗菌等药物治疗,对症解除并发症。同时所有患者在入院后48 h内进行CBP治疗;置换液为25%硫酸镁+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钠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建立双管腔通路,低分子肝素抗凝,速率1 500~2 000 mL/h,血流量150~200 mL/min,治疗时长不低于6 h/d,CBP治疗7 d。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甲磺酸加贝酯(哈尔滨松鹤制药有限公司,H20065992)静脉滴注,0.3 g/次,1次/d。疗程为7 d。
1.4观察指标 记录2组临床治疗情况,包括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统计28 d病死率;于治疗前(d1)、治疗3 d(d3)、5 d(d4)、7 d(d7)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TNFR)、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肝肾功能损伤、休克、头痛等。
1.5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6],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评价临床疗效。治愈:SAP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SAP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指标均有改善,但未达治愈标准;无效:未达治愈、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n=30,例数, %)
表2 2组治疗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condi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2.32组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比较 2组TNF-α、sTNFR、NF-κB、IL-6、IL-8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TNF-α、sTNFR、NF-κB、IL-6、IL-8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2组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waterfall effect” correlation factors between two groups
2.4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比较Table 4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n=30,例数, %)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缓解速度上,联合甲磺酸加贝酯的观察组亦更具优势,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分析或因甲磺酸加贝酯起效迅速有关,其在使用后次日便可获得症状改善获益。这与何书典等[7]的结论相似。本研究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何书典等[7]的报道有一定差异,除却研究对象个体差异因素,样本数量相对较少亦可能导致一定统计学计算误差,若增加样本量是否可将差异显著化仍有待深入探究。同时,SAP患者受疾病影响,炎症因子可通过血管壁进入血管循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并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氧自由基造成器官损伤,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坏死;且SAP还可表现为抗炎反应过度亢进,拮抗炎症细胞生长作用,影响免疫细胞的代谢功能,造成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继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8-9]。因此,如何抑制或阻滞炎症“瀑布效应”是治疗SAP的关键。
TNF-α、sTNFR、NF-κB、IL-6、IL-8是临床常见的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TNF-α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炎症级联反应的启动介质,其不仅可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引起局部缺血、促进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损伤,上调黏附分子表达,增加氧化活性产物形成;同时,还可诱导腺泡细胞凋亡破解,激活大量胰酶蛋白原,进一步加速胰腺组织坏死[10]。高明等[11]报道,TNF-α与SAP病情显著相关。sTNFR作为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可对TNF-α发挥双向调节作用,拮抗高浓度TNF-α,并增强低浓度TNF-α活性,也是反映SAP患者全身炎症损伤、器官功能衰竭程度的重要指标。李向阳等[12]将甲磺酸加贝脂、奥曲肽联合用于SAP时,联合甲磺酸加贝脂组TNF-α下降幅度更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TNF-α、sTNFR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TNF-α、sTNF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甲磺酸加贝脂可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或可与CBP协同抑制炎症反应。
SAP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NF-κB作为炎症反应中的重要转录调节蛋白,不仅在一系列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参与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蛋白酶类参与疾病的发生过程中亦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NF-κB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L-6属多效性炎症因子,不仅参与机体炎症反应,亦参与机体免疫应答。既往研究证实,SAP患者存在IL-6高表达现象,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3]。正常情况下,IL-6在机体内主要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过度增加不仅可引起病理性损伤,刺激SAP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内皮细胞被过度激活,造成组织因子表达过量,亦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引起循环及组织损伤,并能通过上调白细胞介素1表达促进B细胞分化,诱导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而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与SAP病情呈正相关。IL-8是趋化因子的家族成员之一,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细胞,释放的花生四烯酸可在酶刺激下生成血栓素、前列腺素等物质,增加血管通透性,中性粒细胞受刺激所释放的弹性蛋白酶、超氧化物酶等又可通过血管壁引起炎症反应及疼痛,加重器官组织损伤[14]。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IL-6、IL-8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
纵观本研究结论,均提示甲磺酸加贝脂联合CBP治疗对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究其原因,甲磺酸加贝酯作为非肽类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其不仅可通过对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阻止相应病理生理损害;亦可作为靶蛋白酶的假性底物与反应部位紧密结合,抑制相应蛋白酶活化,并抑制蛋白酶活化所致的相关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减少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产生,于抑制或减轻炎症“瀑布效应”有重要意义[1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甲磺酸加贝酯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可靠,但在观察并发症上同样存在一定局限性,尚不能明确并发症究竟是药物所致还是SAP病情所致,亦不能排除其他药物影响。
综上所述,SAP患者采用甲磺酸加贝酯联合CBP治疗症状缓解更迅速,甲磺酸加贝酯可与CBP发挥一定协同作用,在抑制炎症“瀑布效应”上优势更显著,值得临床重视。但基于本研究在样本数量上的局限性及混杂因素影响,笔者认为甲磺酸加贝脂联合CBP在SAP中的临床应用仍有极大深入探究空间,有待采集更丰富样本量后展开多中心研究予以持续补充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