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发展分析
2020-03-30万传风杨雨明秦暄阳
万传风 杨雨明 秦暄阳
摘 要:文章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产业链细分市场及未来前景,并以近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情况、出台政策及发达国家产业现状为依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从分析可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修保养(以下简称“维保”)产业已进入发展黄金期,运营维保后市场将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具发展前景、空间最大的产业环节;在该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商业模式的积累,必将产生营收、市值过千亿的超大型企业。从事运营维保体系建设、特别是能够自主提供智能运营维保系统的企业将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领军者。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市场分析;规模预测
中图分类号:[U2-9]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迅猛的国家,每年新建线路不断增加,运营里程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达到6 730.27 km,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和线路总长都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大国[1]。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产业链可以分为建筑施工、车辆制造、运营维保后市场3大环节。过去10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投资建设期,是建筑施工和车辆制造环节企业的黄金发展期,在相应领域均诞生了营收数千亿、市值超千亿的大型企业,即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展望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将从大规模设计建造阶段转入长期运营维保阶段,运营维保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并同时面临巨大挑战[2]。在过去10年中,线路的建设与开通运营较为集中,导致运营人才相对缺乏,也为政府筹集资金带来了较大的压力[3]。此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具有政府公益性特征,采用限价、听证定价机制,票款收入难以覆盖日常运营支出,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主要依靠政府补助[4]。因此,我国已出台多项旨在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政策,以达到优化运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
1 运营维保后市场的内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后,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的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其在商业内容上包括运营和维保服务2部分,香港地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地铁”)等业内领先的公司已经探索出了成熟的商业模式。
运营是指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提供运营及“运营+N”服务从而获取相应收入的活动。目前,“运营+N”包含了商业物业开发、广告、文化旅游、面向消费者业务(To C)、智能化无人服务、综合能源管理等。其中,商业物业开发、广告等已经较为成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人流密集,是集中的“流量入口”,在乘客乘车期间能够创造出很多新的To C商业模式,因此很多公司在做积极的尝试,以使其成为新的收入来源。智能化无人服务可以通过采用智能化装备及手段减少人员投入,降低日常成本,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运营附加值。综合能源管理从城市轨道交通绿色、环保的核心理念出发,采用节能的最新科技手段,控制电能、水耗成本,提升效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价值提升环节[5]。
维保是为了保持和恢复装备或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6]。维保服务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基础,对于运营公司属于成本端,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线路级别不同,修程修制也各异,但其维保服务大体可以分为车辆系统维保、线路系统维保、供电系统维保、信号系统维保、站场系统维保5个系列,分别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各子系统的检测、检修、维护和保养。
就中國城市轨道交通而言,目前所有线路的维保工作仍基于大量人员的现场作业,多数检修设备沿用大铁路(以下简称“大铁”)的工装设备,相对简单、落后,维修时主要采取修复性的维修策略[7]。以智能化装备替代人工的工作刚刚起步,仅有个别企业(如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高铁”)进行了相关领域的尝试,推广应用了各类检修机器人,开创了智能运营维保的先河。这类企业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维保工作,可大大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人工成本,进一步提高整条线路运营维保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8]。
2 运营维保后市场发展现状
2.1 我国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市场化的进程之中。
各地方政府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盘活资产,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对多条线路进行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考虑到新建线路缺乏运营维保专业人才,短期内难以补充,许多新建线路从建设期起即选择了委托给专业化第三方的运营管理方式,使政府不用再承担运营维保这一市场化的企业职能,充分发挥了专业化企业的积极性,有效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上述做法在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和地区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成功。国内外事实均证明该模式可行。目前,我国的香港地铁和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地铁”)已走在市场化运营的前列,并在发达国家取得了线路运营维保权。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维保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特别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和移交-经营-移交(TOT)模式的不断完善,为市场化专业公司参与维保服务创造了新的可能。近年来,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以及“PPP+轨道交通”领域的政策利好频频释放。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称,截至2019年6月,入库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投资金额已超万亿元,占所有市政PPP项目总投资金额的37%,在市政细分行业中稳居第一;PPP已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主要运营模式之一[9]。综合来看,无论是整条线路的运营维保综合解决方案,还是各子系统的定制化运营维保服务,都已在各地陆续得到实施。
2.2 全球发展现状
根据世界铁路行业著名咨询公司德国SCI Verkehr公司于2019年发布的研究报告[10],2018年,全球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规模近540亿欧元(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近60亿欧元),比车辆制造市场高出6%的份额,并且预计至2023年将以平均每年3.2%的速率继续增长。依托于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亚洲目前已经超过西欧,拥有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包括大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并将在未来继续充当全球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进一步增长的引擎,如图1所示。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2018年美国运营维保后市场容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由于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容量达到世界第二,如图2所示。
全球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现状印证了运营维保终将逐步占据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主要市场份额这一产业趋势。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完成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建筑施工的市场容量非常少;虽然日本、欧洲由于其技术优势,仍拥有一些体量较大的车辆制造企业,但在各个发达国家中,占据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主要市场空间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服务企业。
随着全球运营维保需求逐年提升,运营维保后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不同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企业(一般由政府直接管理)和运营维保系统装备提供商。全球大部分国家(如日本、德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和波兰等)均由线路运营企业自行承担大部分车辆、信号、轨道保养等工作。目前,由线路运营企业提供的运营维保服务仍占全球运营维保后市场的50%以上,但呈下降趋势。运营维保系统装备提供商在市场中所占份额正逐渐增大,原因在于:①车辆、线路、信号、供电等运营维保系统装备提供商可以借助其对系统的全面认识和对关键技术的掌握,有效控制运营成本;②其参与可以缓解线路运营企业的资金压力;③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在运营中反复使用,极易出现疲劳伤损,其运营维保需要更加专业化,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企业将维保和管理工作外包是大势所趋[10]。例如,2012年,俄罗斯国营铁路公司(RZD)将机车维修业务出售给运营维保系统装备提供商Locotech[11]。
发达国家的现状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5~10年为周期考察,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产业环节的市场容量也将呈现出运营维保后市场大于车辆制造,并远大于建筑施工的态势。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来审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运营维保后市场必将占据市场的最大份额。此外,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企业而言,为提升运营维保专业程度、降低运营成本,将维保和管理工作外包是大势所趋。
3 我国运营维保后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3.1 市场规模容量测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与运营里程正相关,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置成本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截至2019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为6730.27km。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预测,未来1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将持续增加,每年新开通线路里程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以每年新开通线路同比上年增长约5%计算,预测2029年将新开通1578.02km,总运营里程将达到约1.95 万 km,为2019年运营里程的2.9倍,如图3所示。
根据行业经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支出一般占总投资的2%~3%。2019年我国已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为6 730.27 km,考虑重置成本为每公里平均造价10亿元,按照中位数2.5%测算,2019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规模约为1682 亿元。至2029年,城市轨道交通总建设投资将达到19.5 万亿(按每公里平均造价10亿进行估算),年运营维保市场规模将达到4 875亿元。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市场容量可以发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正处在快速增长期。未来10年,随着各地方政府职能及定位的清晰化,政府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财政状况动机的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规模必将继续扩大,迎来黄金10年。
3.2 新形势下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今后10年仍将是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高峰期,新建投资额仍能保持稳定增长,但10年之后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日益完善,其年新增投资额也将下滑,这个过程将对应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建筑施工、车辆制造环节的逐渐萎缩。
同时,随着投资建设的逐渐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维保线路数量及总里程都将持续增长,预计10年后将超过千条。很多城市的政府为了解决既有线路负债及运营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必然会选择将线路的长期运营权出售给或将线路的运营维保工作直接委托给具有相应能力的专业第三方。仅以上述千条线路的20%计算,由专业第三方运营维保的线路也将达到200条。因此,一定会产生两三家达到千亿规模、能够运营维保几十条线路的专业化连锁型运营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也一定会出现既有政府直营又有商业运营的多元化竞争格局,从而有力确保运营安全,提升运营效率及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化改革趋势明显,香港地铁、深圳地铁等行业先行者已经在国内北京、杭州、郑州等城市布局整线运营维保,并开始走出国门,在英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承担线路运营维保工作。按照目前行业趋势,结合行业内各企业的优势,本文分析认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服务的数千亿市场将由以下4类企业分享。
(1)各城市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目前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服务的主要提供商,但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给各地方政府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在未来的市场化改革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的市场份额将逐渐减少。
(2)以香港地铁、深圳地铁为代表的市场化先行者。这类企业拥有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香港地铁业务已经进入欧洲,深圳地铁已经进入以色列,充分说明香港地铁和深圳地铁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的运营管理水平,在国内市场开拓中必将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
(3)以中國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未来,建筑施工逐渐萎缩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了转型要求。以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与运营分离;而未来,将建筑施工和线路运营权打包招标将成为重要的行业趋势。因此,这类企业也有机会参与运营维保服务。
(4)以神州高铁为代表的车辆、线路、信号、供电等运营维保系统装备提供商。运营维保设备和系统的稳定可靠是确保安全运营、减少故障的关键[12]。运营维保装备本身亦是复杂的系统,运营商在使用此类系统及相关设备提供运营维保服务的同时,也需对其进行维修养护。运营维保设备的维修养护需要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原装配件,因此运营维修费也比较高。例如,广州地铁的进口设备,每年需3 000万美元的养护维修费。上海地铁1号线运营第2年的进口配件消耗就达1500~2000万元人民币[13]。因此,运营检修装备制造商向运营维保服务商转型是业务模式的自然延伸,具有天然的优势,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促使企业不断更新设备技术,提高设备国产化率,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维保的成本[14]。神州高铁作为轨道交通运营检修行业的龙头企业,凭借其全产业链运营维保装备体系和智能化、无人化布局的优势,正积极向服务商转型,力争通过有效减少运营维保人员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模式升级[15]。
4 结论与展望
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来审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运营维保后市场在5~10年内将占据市场最大份额。城市轨道交通关系国计民生,其运营维保是交通出行安全的保障,是各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产业,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一定会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承担运营维保相关工作。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从事运营维保体系建设、特别是能够自主提供智能运营维保系统的企业将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领军者。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2019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EB/OL]. [2020-01-01]. http://www.camet.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3&id=19329.
[2]翟婉明,赵春发. 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科技前沿与挑战[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51(2):209-226.
[3]李昌涛.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 交通世界,2019(19):8-9.
[4]郭嫘.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现状及盈利模式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6):215,210.
[5]张森岩.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节能管理研究——以京港地铁4号线运营管理为例[D].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2016.
[6]杜心言.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与创新平台建设[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6):1-9.
[7]徐新玉.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保市场化及经济性评价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3):1-6.
[8]朱新荣.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化维保解决方案探讨[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7):16-21.
[9]詹炜,徐永能,王依兰.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应用研究[J]. 城市公共交通,2018(12):28-31,36.
[10] 李永华. 株洲联手中国中车再造千亿轨道交通产业[J]. 中国经济周刊,2016(47):64-66.
[11] 吴杉,桑静波. 探究城轨设备维保与外包管理[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8):215-216.
[12] 张唯.车辆智能运维建设需求與框架设计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6):10-15
[13] SCI Verkehr. Rail Vehicle Maintenance – Global Trends in the After-Sales Market[R]. Hamburg:SCI Verkehr,2019.
[14] 毕湘利. 从运营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阶段需重视的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7):3-6.
[15] 陈峰,梁青槐,陈光.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综合造价控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6] 华宇虹.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战略成本动因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17] 王方玉. 哪些上市公司越“混”越好?[J]. 英才,2019(6):72-73.
收稿日期 2019-10-29
责任编辑 苏靖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