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引导下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探究
2020-03-30施静
施静
摘 要: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大学语文作为其中重要的基础学科,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当前“课程思政”的要求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必须要发挥自身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节等进行优化,实现德育教学的完美渗透,开展更为高效教学工作。因此,本文主要对“课程思政”引导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进行探究,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针对其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以提升德育教学水平,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改善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语文;德育
基金项目:新时代大学语文课程“隐性思政”教育形态研究,编号:2019ZXXKT7。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就要求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必须要提升德育教学,开展高效的思政教学工作,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在各项课程教学当中,必须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同时结合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对专业教材进行修订,实现教学设计的完善,开展高效教学管理工作,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专业教学当中。在“课程思政”进入到高等教学体制改革之后,其在各个专业当中的渗透逐渐开展,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宣传,能够开展更为高效的德育教学,在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人格。所以说,在现阶段的大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对现有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帮助大学生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提升人格以及综合素养。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重要性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思想是其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之后,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對大学生来说,他们承载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其必须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然后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从事各项学习与工作。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作为其中的基础性教学工作,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以及思想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高等教学中,对大学生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不足,这种情况在一些特色专业院校当中尤为突出。所以说,高等教育如何开展大学思政教育,并将其与现有的基础课程融合,已经成了目前教学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就当前的高校教学课程设计来说,大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中实现学生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的提高。学生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经典文章,能够实现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学校开展更为高效的思想道德教学工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改善打下基础。但是,就目前的教学工作来看,大学语文课程出现比较严重的“失语”问题,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对于大学语文存在忽视,甚至是漠视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真正地认可在大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思维观念的变化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在思政教学工作中的天然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其中所包含的诸多文化资源,也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1]。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诸多优秀文化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艺术观点,同时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具有的人格魅力,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以及文化认同感,同时开阔视野,对自身的成长有正确的引导。因此,在未来的高等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评估,将大学语文所具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开展更为高效的德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学语文课程中德育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大学语文不仅是其中的基础课程,能够实现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其中的优秀文学作品,能够起到弘扬人文精神、正能量以及真善美的作用,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目前的思政教学工作中,大学语文能够为其提供可靠保障,但是就教学工作现状来看,德育教学在大学生语文课程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语文学科边缘化
高等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提供保障,这就需要发挥出各个基础学科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体系。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许多院校在专业课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对一些基础课程来说,投入不足,这就使得大学语文学科逐渐地边缘化,不仅学校管理者缺乏对大学语文的重视,学生也对大学语文产生了轻视,很难全身心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更多的是从就业方面着手,通过结合社会市场的需求,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这就使得其在进行教学课程优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对公修课来说,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科,大学语文呈现出边缘化的状态,很难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二)大学语文与德育教学联系不佳
从现阶段的高校教学工作来看,德育教学工作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让他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投身于社会发展当中,并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大学语文当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德育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为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将大学语文与德育教学进行融合,通过增强两者的联系,让两者相辅相成[2]。但是就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许多教师认为德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有专门的人来完成,而大学语文更多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挥出语文教学的应用性、工具性以及文学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中应有的人文性逐渐消失,使得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忽视了德育教学的渗透,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难以实现。
(三)德育教学内容单一
在大学语文当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大多为文学经典,对不同的文学作品来说,其中所蕴含的韵味各有差异,这也就为德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料。比如说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著的《离骚》,其中所展现出的对国家与人民的热爱,为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在大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工作开展中,教师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文言文的解释方面,对于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精神内涵,没有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这就使得优秀作品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教学采用的更多是命令式的说教,整个课堂比较枯燥,学生与教师之间并没有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故而很难将优秀的语文文章应用于德育教学当中,使得德育教学的内容单一,无法进行丰富的教学设计。
三、基于“课程思政”引导下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高等教學工作必须要提升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各个学科中融入德育教学,从而在保证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改善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构建显性化的德育教学
在以往的大学语文课程当中,德育教学工作更多的是隐藏在各项教学环节当中,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当中接受德育教育。而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大学语文应该实现德育教学的显性化,从而明确教学目的,进而采取更为直接的教学手段,实现大学语文与德育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优秀经典的文章当中实现自身思想道德的升华[3]。在语文教学当中,德育教学的渗透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通过发挥特有艺术形式的作用,为学生构建形象活泼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地吸引学生融入其中,比如说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古代的仁人志士,以此来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除此之外,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升教学效果。
(二)完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
1.强化实践教学。在以往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采用的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环节过于僵硬,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在大学语文中进行德育教学的渗透,教师必须要强化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在不断的实践中体会到优秀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4]。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从而实现学生鉴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
2.构建优秀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效果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如选择一些富有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文学艺术的同时,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的时候,应该对其中所蕴含的德育教学素材进行深度的挖掘,以实现整体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需要实现语文教育与专业技能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投身于课堂教学当中,对其中的德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以古代文人为榜样,实现自身德育水平的提升。
(三)创新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的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为了更好地增强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将语文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首先,应该定期开展研讨会,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当中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通过研讨会的方式,可让学生主动学习各种文学著作,同时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进行合作,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在不断的思想碰撞当中,实现思想升华[5]。其次,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堂当中播放一些有关时政的音频、视频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教学基地的参观,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当中,接受德育教学工作,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结语
对大学生来说,他们承载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其必须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然后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从事各项学习与工作。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作为其中的基础性教学工作,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以及思想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思政”进入到高等教学体制改革之后,其在各个专业中渗透,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宣传,能够开展更为高效的德育教学,在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人格。通过实现德育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对现有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帮助大学生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提升人格以及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天霞.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列开“大学语文”的必要性[J].汉字文化,2019(11):10-12
[2]王斌.高职类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探[J].汉字文化,2019(12):17-18.
[3]吴慧平.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以邓颖超、吴健雄精神引领初中生道德成长的新路径[J].新课程(中学),2017(12):243-244.
[4]陈诚.国际德育研究对高职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启示[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9(1):123-128.
[5]王国庆.“课程思政”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大学语文教育[J].文教资料,2018(17):28-2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