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说理文教学
2020-03-30周志伟
周志伟
【摘 要】 说理性文章常会被误以为“没教头”,不太受公开课欢迎;说理文的教学也很容易走入“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歧路”。其实,说理文的教学应该是通过品读事例知晓说理文的“叙议结合”的说理方法,利用“品词析句”体会简洁准确的语言对表明观点、说清道理的重要作用,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掌握说理文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说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关键词】 说理文;学写法;语用;说写训练
同事参加课堂教学大赛,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谈礼貌》
一文,有幸参加了其赛前的两轮磨课,并聆听了其初步定型的教学过程。这一课我也教过,但对这类说理性课文的教学没有足够重视,没能充分把握文体特征,语文味显得不足。活动之后,我受到些许启发,于是对说理文的教学开始关注起来,并进行了学习探索。我意识到了,原来说理文也大有教头。
逻辑和说理是公民基本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项,讲究民主秩序地说理与现代公民的高素养是一脉相承的。说理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双方对话,必须以逻辑、理性为交流的基础。有资料表明,在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中,其实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了说理教育的准备。《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 (教学)纲要》对小学每个年级的“说理”教育目标都有着具体的实施规范。我国要培养有比较高的公民素质、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的社会公民,重视说理教育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方向。
说理文通常用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论述事理、发表意见,阐述一个道理,即中心论点。它的语言通常凝练而朴实,比较多地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或讲明一个道理,结构层次清楚,行文思路明晰,是一种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表意见、阐述道理的文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说理文的地位不可小觑,它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公民素质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此些作用,自然不可忽视,现就说理文的教头略理
一二。
一、说理文的教学中需要避免的两个极端
1.语文课上成了道德与法治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明晰道理、激发情感、引导行为上。说理性的课文,如果不能审慎地确立教学目标,往往容易“错位”,进而把说理文烙上严重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痕迹。说理文只是一种文体,它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不会发生变化,说理文的教学目标应当仍然定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运用等语文核心素质上。在教学中,应以生活事实代替理论空谈,以社会实践代替情感泛滥,切忌让学生盲目表态、凭空许诺……
2.过于强调议论文文体特征的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要的说理文体的相关知识是需要熟练掌握的,但在课堂上不必向学生进行“论点、论据、论证”“提出观点、举出事例、总结观点”等议论术语的教学。如果将说理文上成了议论文体教学课,这样既不符合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又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说理文的积极性。
二、说理文怎样教才有教头
以《谈礼貌》一课为例,薛法根老师这样说过:文中运用了三个故事进行论述,故事内容比较浅显,一读就懂,所讲的道理对于小学高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也是一看就明白,似乎教头并不多。但是细酌慢斟之下就会发现三个语段在用来论述的结构上皆有其特殊性:都是先简要地进行事件叙述,段尾用一句话对讲礼貌的意义进行概括性的论述。这种“叙述+议论”的结构方式和一般的叙事性文章有很大的区别,因而具有其独有的教学价值。
1.学写法,以教助学
就这一课来说,文本讲述的故事和阐明的道理,通过阅读和感悟,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较好地把握,可是文本是怎样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以及用这种方法去写的原因是什么,却不是能一眼参透的。文本的语言表现形式往往不是显性外露的,而是蕴藏在文本内容之中的,是隐性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需要通过反复阅读、细心揣摩去发现的。这时候,这个发现的过程中教师就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关注文本的精确用词、特殊句式、布局谋篇……
(1)知—事例选择的典型性
落实到本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助学生认识文章所选事例的典型性,了解如何根据主题选择典型事例。本篇文章事例的典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物的选择和事例角度的选择,此时给出两个问题,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揣摩:
①作者在叙述事例时,对选择的人物时有什么讲究?
②三个事例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选择的?
通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发现和辨析,体会这样的三个事例层层递进,才会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样的事例就叫典型事例。
(2)品—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课堂中使用“品词析句”的语文手段,体会简洁准确的语言对表明观点、说清道理的重要作用。《谈礼貌》一文,开头即对“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古训的引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品析点:作者在此处引用古训的目的是什么?这条古训在文中和作者的什么观点是有对应关系的?弄明白这些,既帮助学生把握了作者的观点,又能让学生知晓“引出”这种行文方法。
此外,三个事例都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展开情节,不同人物角色的语言、动作对其礼貌与否的支撑作用也有可品之处。“问路”事例中,牛皋、岳飞问路时动作、语言的不同,一个是“马上吼道”,一个是“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一个是“老头儿!爷问你”,一个是“请问老丈”;问路结果也不同,一个是“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一个是“耐心地给他指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感悟作者表达的准确、细致以及该事例与观点之间的紧密联系。
2.说写训练,落实语用
课文学到这,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掌握说理文的行文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表达练习,对学生进行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能力的培养。因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都要归结为书面或口头的语言表达,学习了说理文是如何说理后,归结为表达也是其最终目标。
(1)议论纷纷说礼貌
对话是常见的表达训练,课堂上则表现为学生与同伴、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上可设计“学了这篇课文后,像作者那樣讲道理的方法你们掌握了吗?那么发挥你的说理能力帮老师一个忙吧:我有一个读三年级的小外甥,他很聪明可爱,但是和大人说话不够礼貌,偶尔还会顶撞长辈。你们想想该怎么说服他呢?可以同桌讨论一下。”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将课堂上学来的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变成能力。
(2)笔尖沙沙写礼貌
《课程标准》中对说理文有这样的教学目标:中年段学习议论文应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感悟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初步领悟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为以后议论文的学习做准备。高年段在中年段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学写简单议论文的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就应该可以将其转化为书面表达,写出观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的简单议论文。
《谈礼貌》一课的文后练习中就安排了“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的写说理文的语言文字训练。为了降低难度,可先让学生比较三个事例,找到共同点:都是在叙述一个故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这叫“先叙事后说理”;然后训练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事例去叙述,发表事例所支撑的观点,写下让人温暖、让人收获的礼貌故事。学生列举生活中可以支持结论的事例,并初步进行观点的归纳,在这一语用训练中,其逻辑素质和说理能力悄然得以提升。
总而言之,说理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说的什么道理、怎样“说理”、为什么用这种“说理”的方法,进一步掌握也会像作者那样去“说理”。对表达顺序进行揣摩,对表达方法进行感悟,对说理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学会围绕一个论点把小事例写好才是说理文的目标原点。如此看来,说理文是真有教头,如果正确地去教了,于师于生都定会有大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娟.破译说理文的言语密码[J]小学语文教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