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

2020-03-30杨铭芳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心理健康德育

杨铭芳

摘 要:小学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地了解学生各方面发展程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

前言:

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极为密切但又存在着互相补充的联系,德育强调社会属性,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学生的自然属性,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咨询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现状

(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

有数据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趋于小龄化,虽然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十分积极向上,活泼开朗,但据统计,小学生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据总数10%左右,他们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诸如社交恐惧,自负及自卑、任性孤僻等心理问题。

应试教育是现今教育体制的主要现状之一,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只注重学生各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考试的形式加以判定,脱离了学习本身的发展规律。只重视技能与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导。这是教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因此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厌学的心理。就目前而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所接受的知识文化基础欠缺,学习兴趣也相对不高,他们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小学教育中,教育者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完全分开,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二) 学校及社会层面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现状

目前学校及社会层面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作为一致的发展方向,认为是相同的内容的不同称谓,首先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另外错误的认为成绩化异的学生就是心理健康优异的学生,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各项指标的主要依据。

目前很多老师只是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特别是学科老师,将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分离,认为自己是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老师的课程范畴。因此在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时,不善加以思想引导,使得学生的错误和情绪得不列及时的疏导。

虽然各个学校都设立有心理咨询室,但是仅仅是由各个老师前去值班,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专业人员。踏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却无乎其微,心理咨询室如同虚设,门可罗雀。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内在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区别

1、目的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是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强健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打造学生健康人品及人格。德育工作的侧重点在于思想品德教育,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学校,输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学生,

2、内容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自身本体,对其自身特点加以辅导,包括自我意识的提升、情感导向等等。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道德规定。

3、方法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设施设备和配套课程,在各个途径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德育工作的传授是自上而下,以灌输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共呜,巳达到德育工作的教育目的[I]。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共同点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校固然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但是不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不可独立而论的巨大作用。二者都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对德育工作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对德育工作的内容具有拓展作用。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但将这些具有社会道德要求的基本素质转变为学生心理自发的道德素养,就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引导。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的具体途径

(一) 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能力

突破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理念,是要求小学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教育教育中必然会涉及到有关小学教育的之外的教学内容.在正面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辨析,剔除不良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老师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才能言传身教,将心理健康教育观融入于日常的小学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应顺应当前对小学教育院校学生的需求,既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健全人格和心理素质,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敬业敬学的意识精神。为此向社会输出时代需求的人才。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活动教学紧密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个体学习目标与外界学习目标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在实践活动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自尊感为主要导向,此外,以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为指导,研究出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游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建立学习角,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有一个用武之地,学生在这里彼此交流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看法,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不解。老师也可随时参与其中,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这种融为一体的状态下,老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也带入其中,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童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化特色、身心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优秀的文化和精神内容。

另外实践活动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之内,可以展开更多的课外活动形式,因为实践活动的学习时间十分短暂,而且在密闭的空间范围,不能充分释放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B]。

(三)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在小学学习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小学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深化小学学习教学内容的改革,虽然在小学学习教学中,学习任务教学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但是更具重要的意义是其实际学习能力的提升,即将学习应用于生活,这就要求将综合素质焙养作为内在要求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并肩提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在轻松欢快的实践活动气氛中缓解学生的学习学习的压力而由此产生的抵触和害怕学习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由此,加强小学学习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小学学习教学向更贴近学生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将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使得德育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避免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统称为德育思想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学生的自我自制力,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积极性,开创德育工作新途径,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道德行为及个性心理方面符合德育工开展方向,符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郑绍忠,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探讨[].新校园(阅读), 20/8,87(3):56-57.

[2]林清养.由教学案例看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都市家教月刊, 2017,23(8)-/42-/42.

[3]陈子奕浅谈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德育教学[D]新校园(中旬),20/8,98(5):45-46.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心理健康德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