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现代教师的素质
2020-03-30陆春蕾
陆春蕾
摘 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开放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现代教师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道德;文化视野;创新精神;人格;服务意识;教学
时值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开放的世界,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崭新的社会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革新,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同样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发展教育。要靠科技进步来变换劳动内容和方式,要靠教育来掌握科学发展观,树立对人类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心和道德感。单纯依靠职前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国都把目光投向教育改革。教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面对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不但要适应教育的今天,还要面对发展的未来。要能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素质。
(一) 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素质
教育的理念和信念是现代教师素质的灵魂,反映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教育目标的理解和追求。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对教育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现代教师应有的教育理念有:
1、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他各自的身心特点,都具有一定的潜能。教育要培养他们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也要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关怀和发展。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把是否成为社会需要和有用的人才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使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以“客体”身份出现,他们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并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情境,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将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角色与幼稚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
教育工作是教师和学生人生共同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經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现在乃至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对于教师而言,教育工作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出的付出,不只是上级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样也是教师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二) 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衡量教师能否适应教育发展、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基础。现代教育面临着课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全新的变革。这种变革具有脱胎换骨的性质,“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合作和献身精神,这使他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教师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等,这些都要求教师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精神支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教师在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教师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才会真正实践敬业爱岗的抱负。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的美德,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要热爱教育、投身事业,还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具有职业道德的教师才会为学生付出自己全身心的挚爱,才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才会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挚爱能够成为教育学生的巨大力量和手段,能沟通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实践创新教育。
现代教育的崇高使命不只是学校教育能够实现的,现代教育的成功还要求学校之外社会机构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此也需要教师能够协调校外各方面的关系,创造和谐、合作、团结的育人环境,具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在协作工作中才会尊重他人、相互交流、彼此支持、取长补短,才能为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现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的角色已逐步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促进者转换,这要求教师“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具有职业道德的教师才能坚持终身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八荣八耻”的荣耻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荣耻观的阐述,教师必须在爱国家、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讲团结、讲诚信、讲纪律、讲奋斗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在学习和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耻观方面成为社会的楷模。
(三) 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教育正在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最强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习最新科技知识,教师自己必须广泛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要提高学生的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教师自己必须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育要创新,教师就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来点燃学生心中的求学之火。教育在本质上不是塑造,不是管理,更不是控制,而是交流、互动、引导和帮助。必须切实转变那种在教师心灵深处积淀起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观念,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树立新的教师风范,建立新的师生纽带,在这一新型关系中教师要具有服务意识,充当好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不只是教学技巧,更是分析学生的心理,与学生沟通。对具有服务意识的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是自己努力去理解学生的感觉,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头昂起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不是一句空话,学生才会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具有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的探索的创新精神。
(四) 完善的人格素质
“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具备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塑造完善的人格是教师崇高职责和劳动特点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人格完善的教师会表现出几种特征。
1、自我意识成熟。人格完善的教师能全面了解自我,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分析,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客观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具有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等心理品质;能善于自我调节,适应工作环境,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影响。
2、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善的教师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协调,能积极有效地与他人真诚沟通,能与人包括学生、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能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共同开拓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是实践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广泛应用电脑、电视、投影仪、多媒体,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教学时空、活跃学生思维提供了条件。教师必须掌握这些手段,灵活运用,实现教学创新。
现代教育已不再需要某种单一专业的“教书匠”式的教师。现代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水平,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教师除了具备传统界定的学业专长,如理解本学科知识及其结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等,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即有能力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和对别人经验的研究,通过在实验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