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0-03-30陈剑
摘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既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又处于多元文化交织的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信仰缺失、信仰摇摆等问题不仅加剧了大学生“成长的烦恼”,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发力,也要做好与各种错误舆论导向、错误思潮和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的斗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元文化
当时光的年轮迈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从国内大局上看,十四亿人口的中华民族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全面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从国际大局上看,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博弈与思想文化的斗争伴随着社交软件的广泛运用日益影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放眼校园,新时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或本世纪初,世纪之交不仅带给他们特殊的出生年份,也带给了他们特殊的成长环境,互联网带给他们与前辈人完全不同的信息获取、信息生产、信息分享方式。同时,多元文化的交织也为他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大学期间,大部分学生是处于尚未形成自己观点的时期,他们摆脱了全面呵护式中小学生活后,逐渐走向独立。这种独立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独立,更是思维方式的独立。根据对某经济发达省份的8所不同层次的大学的在校大一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18.6%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校期间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什么,2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仰出现过一次及以上的改变。大学生在校期间本就面临着全新的世界和环境,远离父母,远离自己成长的熟悉环境,超额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容易出现种种问题,形成“成长的烦恼”,而信仰缺失、信仰摇摆等问题大大加剧了大学生群体的“成长的烦恼”,在一定程度上,近年来高校出现的“校园贷”、课堂上的“休眠族”等现象就与信仰缺失、信仰摇摆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大学阶段,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新时代的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重中之重。
一、从教育理念上,形成思政理论课和思政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合力,强化班主任和专业课老师的作用。
在近70年的实践中,我们形成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两支队伍,这两支队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两支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重视队伍建设,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和各个省(市、自治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各校按照比例配足了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和专职辅导员,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层次不齐,专职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专业性有待提升等问题,大大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更值得一提的是,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和专职辅导员两支队伍在主管部门、隶属关系、编制性质、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支队伍虽肩负相同使命,但在实践中,合力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个高校党委统筹谋划两支队伍的准入门槛、职业标准、互通机制、成长规划、考核方式,在体制机制上为两支队伍合力的发挥提供保障。两支队伍自身也要在所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联系和沟通,共同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同时,要强化高校班主任的作用,配齐配强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的作用。专业课教师也要在自身的工作中始终筑牢自身的理想信念,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育人中去。
二、从教育载体上,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方式也很多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近年来,以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新型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的岁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启航202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盛典》以“启航,看中国”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实施,结合2019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喜事,集中反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方面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抒发人民情感,表达家国情怀,展示民族团结,展现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讲述中国故事,营造中国人民跨年迎新的喜乐氛围,对十几年来由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省级卫视频道的跨年晚会占据屏幕和流量的现象进行了矫正,充分彰显了中央级的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而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显著提升也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好的载体和契机。从教师的层面,从主流媒体中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素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彰显的独特价值的鲜活案例,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更有效地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层面,从阅读主流媒体、关注主流媒体中深化对党情、世情、国情、民情的认知,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获得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教學基地的作用。在实践中,对于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着重挂牌、重场面、重宣传,轻实效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必须统筹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发挥、使用频率、评估机制等问题,切实发挥好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避免流于形式、落于数字。
三、从教育效果评价来看,要改革量化主导的评价体系。
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评价主要是通过思政理论课课程成绩、问卷成绩等量化的形式来呈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量化的形式是否适合来评价思想政治领域的教育效果,需要进一步考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扶贫领域提出了“精准扶贫”,其出发点是为了从根子上改变过去“数字扶贫”的现象,从根本上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该做到围绕学生成长、助推学生成长,以学生的成长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形成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四个方向的教育合力,共同见证学生成长。对大学生群体,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由于大家还在学习阶段,社会阅历不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不一定能理解得很深,但只要牢记在心,随着自己年龄、知识、阅历不断增长,会明白得更多、更深、更透。”每个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专业、阅历都有一定差异,改变一刀切的做法,在共性的要求的基础上,更多地考量学生在校期间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是我们检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交易成效的应有之义。
四、旗帜鲜明地与各种错误舆论导向、错误思潮和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作斗争。
新时代的大学生处于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就以4月1日为例,在那一天,网络舆论和自媒体大规模地渲染西方某节日、高调纪念娱乐圈某已故艺人。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也加入了上述行列。而那一天恰是“海空卫士”王伟壮烈牺牲的日子。这一方面是舆论导向领域的一个现象,需要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的彰显,但也反映出我们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一定偏差。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我们在新时代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坚持无论媒体的舆论导向如何,作为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要坚持自身正确、坚定、清醒的舆论导向,在自身的工作环境、语境中,时时事事处处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从教育者的身上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新时代的大学生也是西方各种错误思潮试图进行西化的主要对象,作为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要旗帜鲜明地与这些错误思潮作斗争,敢于在比较中把道理讲清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坚定大学生群体的“四个自信”。
社会转型期,各类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给带着各种功利目的的群体例如传销组织、金融机构、宗教团体等提供了可趁之机,校园里因此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卷入校园贷、信仰宗教等现象。作为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要旗帜鲜明地与这些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作斗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8年度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甬高校大学生宗教认同问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YGH072
作者简介:陈剑,男,1991年8月生,浙江舟山人,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