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研究与探讨

2020-03-30马亮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马亮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但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在不断提升,为了能够确保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必须要积极发挥公共数字文化的重要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

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研究

2002年以来原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致力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解决基层和偏远地区群众文化匮乏、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要积极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建设才能适应求新时期发展的要求。

一、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主要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特别是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部2017年“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建设,统筹实施重大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加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提高优质资源供给能力[1]。并提出将原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整合,从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出发,通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保证公共数字文化的整体供给水平,创新数字文化发展服务机制,,同时也需要将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标准,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协调统筹发展提供重要的路径。

二、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建设的现状

(一)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发展亟待统筹管理

三大工程分别由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直接联系各省图书馆、分支中心、文化馆实施,导致文化共享工程的一套管理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与其他工程缺乏统筹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2]。

(二)平台建设存在“孤岛”现象

由于早期的平台建设有各自的体系和规划,基层网络建设投入重复,平台建设内容叠加,各平台之间建设标准不同,导致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网站和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平台相互独立,各基层单位后期管理维护困难加大,从而无法给群众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享受。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三个平台拥有自己独立的手机运营端,服务宣传推广各自为战,急需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实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资源共建共享。

(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文化共享工程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网络体系,包括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333个地市级支中心、2843个县级支中心、32179个乡镇基层服务点,70万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立了41家省级图书馆、485家地市级图书馆、2740家县级图书馆的四级网络体系。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6万余个。三个工程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祖国各地,服务惠及千家万户,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应用特别是手机网上服务的普及,让传统的服务网络阵地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效果不再明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有待提升,服务模式有待转变。

三、公共数字文化融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高度重视,加强平台建设统筹协调

在新时期,要想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最主要的就是充分领会统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改革任务内涵,吃透《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特别是基层文图两馆要将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落到实处,充分学习并把握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充分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属于一项惠民、利民工程,也是新时期我国构建公共文化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工程。

(二)积极推进,加快实现融合发展

在新时期公共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传统一味的“建平臺”的观念转变为“用平台”,实现平台之间互联互通、资源联建、数据共享,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将工作重点落到如何将文化资源一站式的传递到群众手中。在工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内在形式、服务内容等方面无法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资源点击量不够,而且各地的资源开放程度也不均衡,在服务效能方面亟待解决。各地图书馆和文化馆行业是推动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的两大主力军,必须牢牢依靠这两大主力,发挥好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国文化馆协会的行业引领、行业协调、行业管理作用,加强理论研究和业务交流,推动图书馆行业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迈向智慧化,带动文化馆行业的数字文化馆建设迈入快车道,最终让基层群众共享公共数字文化带来的“一站式”服务。

(三)加强管理,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对原有三大工程的建设充分运用新型的信息技术,通过实现融合建设能够确保公共文化数字体系的整体质量水平全面提高,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新鲜信息技术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网络基础硬件规模的拓展,确保文化资源实时共享,通过构建全网智能共享合作的文化服务平台,能够将网络上的图文音视频等数字资源进行整合,有效拓宽公共数字文化传播的效果,增强数字文化的核心竞争实力,从而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投资,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质量。

(四)创新思路,提升服务效能

文化资源融合建设上亦可以与类似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在数字资源整合、应用平台搭建以及多渠道(多平台)公众应用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社会化合作。可依托互联网企业强大的技术、人才优势搭建高质量的应用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的强大影响力、平台入口、访问流量等优势进行宣传推广,真正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

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同时,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广泛合作来促进文化资源实时共享。借助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资源优势,加大对本地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任重道远,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奋进,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够有效推动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7.

[2]陈通,夏红梅,侯光辉.合作平台、控制权共享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以嘉兴市“文化有约”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 (06):599-606.

[3]程晓刚.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速[J].中国文化报,2019-6-14 (4).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
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机制建设研究
均等化视域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新探索
PPP: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路向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