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高专教材改革

2020-03-30刘志红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OBE理念高职高专

摘要:成果导向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向下设计、持续改进,以该理念为基础进行高职高专教材改革,要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重、以技术为主的职业教育特点,教材设计以成果为导向、教材编写以学生为本、教材使用要持续改进。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教材改革;OBE理念

教材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承载作用重大,是实现德智并举育人模式和健全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成效比较显著,但仍存在教材设计理念不先进、教材体例沿袭普通教育模式、教材内容理论偏多、职业特点不突出、专业特性不强等问题。

一、OBE理念简介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美国教育家斯派蒂(William G.Spady)在1981年提出的教育理念,其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了多本专著。国内对OBE的相关研究始于姜波的《OBE: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2002),应用的成功案例很多,如汕头大学的《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2014)。OBE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向下设计和持续改进[1]。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是以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为依据,二是以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为基础,三是以学生的就业创业需要为导向。向下设计就是从顶层目标开始、从实际需求出发,逆推教学内容的过程,是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设计。持续改进就是使教育改进工作常态化,并持之以恒。

二、高职高专教材的改革策略

先进的理念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将OBE理念应用于职业教材改革,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生源的真实学情设计、编写和选用教材,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重整、修改或开发新教材,建立教材设计成果导向、教材编写以人为本,教材使用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教材设计以成果为导向

教材设计是指在进行教材编写活动之前,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影响教材编写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主要包括教材目标设计、教材内容设计和教材结构设计。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正向设计由来已久,是从学生原有基础开始的向上设计。这种教材设计,存在教材篇幅过大、教材内容偏深、脱离生活实际、专业针对性不强、上下游教材重叠多等问题。以成果为导向的教材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從专业顶层(毕业要求)开始的向下设计。设计过程依据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逆推教材培养目标的核心能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确保教材内容突出职业特性、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

(二)教材编写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指人为根本、以人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本质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之一。高职高专教材不仅要具备职业教育特性,还要适应高职高专生源的不断变化。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应用于教材编写,就是以学生为本,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

1.增强教材文字的适应性

教材的文字表述以学生为本,就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一本学程而非教程。海量信息的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快生活节奏让人们养成了浅读习惯,偏爱对话式、速读式,流行微博、微信、微课等微文化。泛在学习时代,教材的文字呈现也应该与时俱进,变抽象为直观,变陈述为对话,变冗长为短句。高职高专学生的形象思维强而逻辑思维弱,喜欢欣赏式阅读,排斥理解性文字。为了适应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不能只用肯定句,适当使用否定句和疑问句,结论语句与解释话语并用。

2.增强教材知识的易懂性

教材能被学生读懂是最基本的要求。教材的读者包括两个群体,即学生群和教师群,这两个读者群完全是异质的,具有两极性[2]。从近年的招生情况来看,高职高专生源的文化基础越来越低,想要编制一本兼顾两极的教材谈何容易。毋庸置疑的是,教师能读懂的教材学生不一定能懂,而学生能读懂的教材教师一定能懂。然而,受教材编写字数限制,一些教材中组织性内容偏多,支持性内容偏少。比如一些化学教材,有些内容仅给出物理量的定义及公式,既没有实例解析,也没有巩固练习,这就违背了教科书的具体性和自明性。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化的公式,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也记不住,更不会花时间去啃书。这样的教材对学生来说是一块没有肉的“硬骨头”。要想让教材成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盛宴上易消化的“正餐”,就要削减教材中原理性内容,多呈现程序性知识和可操作的技术。然而,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难度却始终降不下来。例如,原子结构是化学基本理论之一,其中的“四个量子数”是学生难以攀爬的高山,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意义不大,尽可删去。

3.增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

很多教材为了保证发行量,往往是一套教材适用多个专业,这样的教材普遍存在实例、案例、习题与专业不搭边的情况。以学生为本的教材,应具有专业的针对性,呈现的是本专业学生必需的知识内容,编选的实例和案例也应该是专业学习或实际工作中用得上的。杜绝虚构的假题和伪案,因为假题真做、伪案详解,不仅制造教学垃圾,还会消磨学生的热情、浪费学生的青春。

(三)教材使用持续改进

教材的改进以问题的发现和新意的萌发为前提。问题的发现,离不开教材编写者的深度反思、教材使用者的积极反馈和教材评价者的有效评价。新意的萌发,需要教材编写者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教材的长处,耐心听取学生的呼声和评价者的反对意见。建立“使用-反思-反馈-反对-改进”循环机制,每使用一轮,就要对教材的设计理念、培养目标、结构体例、广度难度、特点特色等进行全方位的审阅与评价,应增则增、应删则删、应改则改。

三、结束语

教材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教材改革是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加大对职教教材监管力度的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教教材改革指引了方向,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机制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Spady W G,Marshall K G.beyond traditional Outcome-based education[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1 (2):65-74.

[2]石鸥,石玉.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 (4):92-97.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高专药品管理类专业《基础化学》校本教材的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2017ZCY253,主持人:刘志红)。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OBE理念高职高专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