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

2020-03-30柴俊红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德中华道德

柴俊红

摘要:师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就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精神根基,从而更好地创造出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社会主义新师德。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师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十八大再次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教育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历史和文化。

解读党的政策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强师德建设就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营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精神根基。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践行现代师德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创造出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社会主义新师德,提高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师德

中国传统文化是崇德文化,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师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师德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许多内容对现代的师德建设具有可借鉴意义。

在我国古代,师德是教师资质认定的重要标准,古代师德观中的师德不仅包含了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还包括对教师从事教育的态度、方法以及能力都进行广泛的论述。例如:“修身明德,止于至善”、“自我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等等,这些古代传统师德的精华对于我国现代师德建设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当然中国古代传统师德坚持崇高化的师德标准、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和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感化,体现出了传统师德人文性的特点,但接受、服从的学生伦理地位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利于平等对话的师生伦理关系的建立。

二、坚持文化自信,合理继承转化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期我国加大了师德建设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师德问题仍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师德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关注,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前师德问题主要体现在:师德意识淡化、道德自觉的意识缺失、师德自律不强、师德修养欠缺、道德水平滑坡。缺乏对教育事业崇高的职业信仰,、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缺乏理想信念和敬业奉献精神……

师德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应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建设等角度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在西学东渐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下,文化日益多元化,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危机及多元文化精神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人们人生观、价值观迷茫,价值取向动摇,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这不仅影响着教师教育观念,还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合理继承转化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教师专业伦理中的道德自觉建设

我国的倫理型社会文化,十分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中古古代传统师德,强调教育者自身的道德自觉。道德自觉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发展、道德人格完善与道德理想追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修身养性、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

“慎独”,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文子·精诚篇》:"圣人不惭于影,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

“知行合一”出自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强调道德意识本来就存在于人心中,这是道德的自觉性。它也强调道德的实践性,认为道德方面的知不是关于对象的知识,而是道德的实现。

针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道德主体性不足、反思自省意识淡薄、教育良心缺失及知行不一等缺乏道德自觉的意识问题,新时期的师德建设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加强教师专业伦理中的道德自觉建设。因为只有教师主体生发自觉自愿地去建设自身的伦理道德水平的意识,并自觉转化成道德行为,才可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平稳步提升,增强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

新时期师德建设要关注教师的道德主体性地位:唤醒教师的道德主体自觉,自觉践行道德行为,增强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新时期师德建设要培养反思自省的教师人格。“慎独”、“知行合一”促使教师形成“吾日三省吾身”之反思意识。

新时期师德建设要将师德自律与他律相统一,提高教师的道德觉悟,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自主地培养师德自律意识,实现师德规范内化,形成教师良心,树立师德荣辱观。自觉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敬业、勤业、乐业、严谨治学,争做“人民最满意的四有好教师”。

猜你喜欢

师德中华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