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乡土美食传统文化课程的构建

2020-03-30肖绍智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语文素养美食

肖绍智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春节期间,霞客古镇各家各户会制作诸多美食,这些美食不仅传承者霞客古镇地区的传统文化,还凝结着世世代代定居于此的人民的生活智慧。在校园中建设乡土美食传统文化课程,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构建校园乡土美食文化课程为核心目标,通过对美食文化的分析,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求在学校语文特色课程的现实教育活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美食;乡土文化;传统文化;语文素养;生活化

前言

将具体的生活引入教学,达到学习与生活的结合,是如今教育界所努力进行的实践尝试。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已经明确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他认为教育也是生活,甚至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充满意义的环节。他接着提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生气勃勃的生活。”要将教育和生活从本质上连接起来,让学校充满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在最自然、最本源的状态中进行学习,时刻保持着内心的活力与生气。

霞客古镇拥有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尤其在乡土美食方面,多形多样的美食、特殊的制作方式与丰富多彩的仪式使得乡土美食成为霞客古镇春节的特色内容。糯米糍粑、酿豆腐、炒马肉、鲜肉粽、扣肉等美食彰显着当地人民安定且幸福的生活方式,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内涵,每一道制作工序都传承者当地特色文化。同时,学校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主阵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弘扬乡土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乡土美食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在霞客古镇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美食文化作为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区域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将这些生活内涵同学校语文教学相连接,可以帮助学生们在生活中体会、在实践中感悟人们智慧的结晶,达到对知识的切身把握。

一、共同制作美食,学寓于行

传统课堂上,关于美食的语文写作往往内容较空,或者只是描写了自己品尝美食的感受而忽略其他方面,因而非常不全面。而在共同制作美食的基础之上,学生们亲手接触美食,切实参与到这一创造过程中,因而每个学生对美食的体悟都更有生活味。学生们在体验之后的作文与表达,都有了更具體的动作描写与更丰富的心理描写,有的同学诙谐幽默,有的同学沉稳纪实,共同的是文章的内容都丰富起来,流露出切实的真实感受,因而文章在此“活”了过来。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将各自的实践成果制作成手抄报,以班级为单位出一期饮食文化专刊,来现实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二、巧取佳肴名称,锻炼语文素养

霞客古镇的人们不仅喜欢吃,还喜欢为吃赋予特殊的文字符号与风雅意义;为诸多美食起名便是这一特点的显著代表。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联想与创造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语文课程上可以开设特殊的命名课,让学生给不同的美食起不同的名称,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高概括能力的学生可以精准而全面地描述出佳肴的内涵与特色,具有高创造能力的学生可以跳出原本名称或食材名称的束缚,从不同的思路出发起不同的名称,具有高逻辑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原本名称的基础之上分析其长处与不足,从而为原本的名称提出完善的建议,如此种种,代表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方向。起名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与分析学生的思维倾向与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结果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学生们的综合语文素养达到更加明确而具体的把握,从而实现出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的特色教学。同时,这一过程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与形容方法,从而在表达能力上得到富有成效的锻炼。

三、利用特定仪式,拓宽实践活动

如何将课堂所教授的传统文化知识同丰富多彩的乡土美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食中学、让学生乐于学,是语文教学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这里,美食的特定文化仪式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美食的诸仪式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这种隐含在乡土文化中的知识因子一旦被释放出来,会对我们的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具有确定性的步骤,例如在制作肉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粽叶上首先铺一层米,之后按照确定的顺序放绿豆、花生、猪肉,再反过来放花生、绿豆与米。这一过程一方面影响肉粽的口感,另一方面也是具有特定的文化传承的内容,代表着某些特定的文化因子。在这种具有特殊性与确定性的仪式之中,霞客古镇独特的文化精神便蕴于其中。同时,在霞客古镇,各家各户都具有互送美食的传统习俗。在课堂上,我们难以真正挨家挨户去送礼物,但是我们可以简化为学生之间的送礼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独特的文化因子也被包含进来。学生之间相互送礼与交流的过程便是特色文化在实践之中显现出自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以亲身体验霞客古镇当地的传统习俗,并对当地特色礼仪与祝福语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学生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体会文化,从而具有更高积极性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四、细读美食美文,感受文字魅力

中国文化的传统便是一个“好吃”的传统。中国人好吃,其中文人尤其好吃。文人们在品尝佳肴之后,往往愿意以文字记录下来,以将其流传下来并发扬光大。从古时候的苏东坡、徐霞客、李渔到现代的梁实秋、汪曾祺、蔡澜等,每一位先生的活色生香的文字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吸引我们对美食产生无限的遐想。这种美食的“文化”与学校进行的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对美食传统文化的引介与教学之中表达出特色的浪漫情怀。学生们在对好文进行阅读的基础之上,互相交流感情,并互相推荐喜欢的文章。同时,在学生们阅读一定量的美食好文之后,教师们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用文字记录下制作美食或者品尝美食的过程与感受,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J].郭爽.智库时代.2019 (32)

[2]乡土文化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有效利用研究[J].顾伟林.中国农村教育.2019 (19)

[3]核心素养视域下乡土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以常熟为例[J].居群丹,潘一兵.江苏教育.2018 (75)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语文素养美食
美食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