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市传统农具保护与开发研究

2020-03-30洪洋洪正富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开发保护困境

洪洋 洪正富

摘要:传统农具作为一种重要农耕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记录,又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目前传统农具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仍未有效进行开展。本文以台州市永丰镇为例,走访永丰农耕博物馆,回顾传统农具的辉煌历史,探究传统农具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提出对应的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表明:当前传统农具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存在着缺乏科学合理规划、保护资源有限、旅游形式单一等问题,急需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并激发内在建设动力,同时深入挖掘以传统农具为特色的体验式旅游,才能让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聪明才智源远流长。

关键词:农耕工具;困境;保护;开发

引言

各式传统农具对农业生产、劳动效率、经济收入甚至思想行为观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农耕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1],既是历史发展的记录,又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部分学者与地方政府已经对于传统农具保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潘萍对鹰潭市渡坊村社会变迁下传统农具现实价值进行了思考[2],李辉、阎婷等对传统农具进行三维展示技术进行了研究[3],云南省对特有少数民族传统农具进行了研究[4]。然而,对于台州市传统农具的保护和开发研究未进行有效的开展,造成农耕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流失。本文以台州市永丰镇为例,走进位于永丰镇下塘园村的“永丰农耕博物馆”,收集第一手数据,研究台州市传统农具的保护与开发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农耕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

1永丰镇传统农具概况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农业大镇永丰镇,土地可利用资源丰富,休闲观光农业发达,同时水果品类繁多,有着“中国特色休闲小水果之乡”美名,并以极具当地特色的永丰农耕博物馆为依托,继承优秀的传统农耕文明。

永丰农耕博物馆是目前台州市内农具设施最多,保留价值最高的博物馆,于2012年改建成农博馆,目前设有八个展厅,展品均为下塘园及附近村民收集的农耕工具,目前已收集到各类藏品331种650多件,覆盖了农耕文化的方方面面。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以永丰镇为代表的台州市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了以人力、畜力为主向全面机械作业的跨越,传统的农耕技艺与农耕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传统农具已经越来越少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开展传统农具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2传统农具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

永丰农耕博物馆经过多年的传统农具开发与开发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经过实地调研,总结如下:

1)传统农具保护缺乏科学合理规划

永丰农耕博物馆展品均由下塘园及附近村民处收集而来,农具种类繁多,品种多样,各展品完好程度不一,有些展品急需修复。同时农耕博物馆内虽然展品丰富,不乏珍贵的藏品,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博物馆内展品分类混乱,放置随意,同时缺少必要的讲解方案或视频,造成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无法深入了解各展品的实际用途,形成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无法形成清晰完整的农耕文化印象,严重影响参观效果。

2)传统农具保护资源有限

从资金来源上看,目前永丰农耕博物馆的维护资金基本来自上级财政补助与地方资金配套,缺少社会化资金的参与和项目化的运营,政府补助和地方资金只能维持永丰农耕博物馆的基本运转,对于全面保护和开发传统农具远远不足。

从场地资源来看,目前永丰农耕博物馆的场地由古戏的农家戏院改建,房屋面积有限,无法充分地展示传统农具的实际应用场景。

3)旅游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

目前,永丰农耕博物馆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项目还仅停留在观光形式上,游客走进博物馆进行走马观花似的游览,这种浏览方式与真正地了解传统农具的用途相距甚远。旅游形式单一,目前还没有体验式和演示性的旅游项目,造成游客参与性低,对传统农具也缺乏深入了解,容易产生疲倦、厌烦等情绪,导致游客的兴趣流失。

3传统农具保护与开发对策

以上问题是永丰农耕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传统农具保护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共同问题已经成为成功进行传统农具保护与开发的关键。本文针对永丰农耕博物馆存在的农具保护方面问题,提出以下保护与开发对策:

1)对传统农具展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需对博物馆众多藏品进行科学分类,并根据不同的分类设置不同的展区,便于游客在参观时形成清晰的参观印象,从而更好地了解传统农具的作用。目前,永丰农耕博物馆的传统农具可分成五类,分别是耕地工具、灌溉工具、加工工具、纺织工具和收获工具,加以方案或视频资料介绍使游客对传统农具进行深入了解。

2)激发内在建设动力

从理想的角度而言,由政府拨款、村民出资进行保护是最好的方式,但由于资金短缺,实践难度大[5]。因此,需要建立“政府为主、企业为辅、社会参与”的多重保护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让村民参与其中,真正成为自己农耕文化的保护者和受益者。

3)以传统农具为特色进行农耕文化挖掘和旅游推广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各地政府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传统农具将为永丰镇的乡村旅游独有的亮点。在吸引游客过程中,不仅需要观光式的农耕博物馆,更挖掘能让游客参考其中的体验式旅游项目,在农耕博物馆周边设置各类工具的现场体验区,如让游客体验人工翻车、使用麦石进行打麦等。同时,进行以传统农具为特色的旅游推广,与相关的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合作,推进多方共赢。

4结语

永丰农耕博物馆在传统农具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走在了前列,但仍存在着缺乏科学合理规划、保护资源有限、旅游形式单一等问题,需要重新进行科学合理分类,激发内在建设动力,并以传统农具为特色深入进行农耕文化的挖掘与推广,才能让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传统农具继续流传,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见证先辈的聪明才智,让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岳伟岸.江南稻作农具设计文化在玩具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7.

[2]潘萍.社会变迁下传统农具现实价值的思考——以鹰潭市渡坊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水碓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 (01):118-122.

[3]李辉,邹承俊,阎婷.基于Unity3D的传统农具三维交互展示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 (12):3196-3199.

[4]楊雪梅.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农具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13):62-67.

[5]张富利.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 (02):56-61.

猜你喜欢

开发保护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