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发展史浅析
2020-03-30褚浩
褚浩
在十九世纪下半页,英国数位艺术家发起了一场名为“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的设计改良运动,又被叫做“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为理论指导者,主要实践者则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工艺美术运动”广泛的影响了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该运动是对于当时的工业化的反思。在1920年,蔡元培先生的《美术的起源》中出现了工艺美术一词。并表明工艺美术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新的名词,但实际上并非是一种新的事业。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它的产物即为工艺品。同时工艺美术也叫作实用美术,其主要目的则是以实用为主,同时具备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大到住房,小到喝水的茶碗都离不开工艺美术一词。
可以说工艺美术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是不可分开的。在《圣经》中写到,亚当和夏娃受到了撒旦所变的毒蛇的诱惑偷吃了智慧树的禁果,得到了知识,知晓了羞耻是什么,于是用树叶做了衣服遮住身体。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脚,猛虎的眼,鲤鱼的鳞,蜥蜴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鲸鱼的须,组合成了一种全新的生物,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图腾——龙。在中华大地的原始社会,人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为了加强生产力和方便衣食住行,工具的产生便成为了必然的。最初的时候人们加工石头,凿刻成型作为工具使用,这时社会便进入了石器时代,产生了打制石器以及后来想对细致的磨制石器,用来从事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包括耕种、砍伐以及狩猎等生产环节。后来出现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的玉器工艺也是从石器工艺发展而来。在石器时代后期,陶器出现,并且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的金属——青铜,再后来人们学会了冶炼技术,进入了青铜时代。同时期的古埃及文明也已经掌握了冶炼技术,并且发明了一种烧制沙石,融化塑性的新工艺——玻璃工艺。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在烧制陶器的时候意外制作出了少量玻璃,那时候玻璃是一种价值高昂的人造珠宝,多用于制作首饰,以及作为贵重物品的装饰,流传于地中海地区。公元后罗马人用石英砂来制作玻璃,使其更为纯净。一直到德国的玻璃工艺革新,玻璃的成本大幅度下降,直到今天成为随处可见的用品。此外那时候的埃及还有一种较为闻名的东西——草莎纸。严格的说草莎纸并不能算为纸,只是对植物进行有限的处理而做成的,材料使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的纸莎草的茎制成的,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竹简。草莎纸是当时的埃及使用最为广泛的书写载体,古埃及人约在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时使用草莎纸,并作为商品远销海外。
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年初,随着冶炼技术的提升人们开始使用铁器,并进入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的过程同时也是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世界上的各个文明阶级社会的出现都伴随着金属的使用。(除美洲玛雅文明)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地位等级差距越来越大,这时社会各阶层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开始用各种各样精美的纹样装饰用具,其中最为豪华的一种当属战国时期的“金银错”。在青铜器的表面雕刻出图案的凹槽,然后将金和银拉丝作为点和线,置于凹槽内,然后错平,形成金银铜三种金属的颜色对比,点线面的对比,和曲直交错的对比,华美而具有韵味。青铜器装饰发展的同时,陶器则由彩陶发展出了一种彩绘陶,战国时期还出现了瓦当和漆器等新工艺。这时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手工艺制作的书籍《考工记》,提出了重要朴素的工艺观点和美学原理:“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是最早的关于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制作条件和材料性能的记载。这一时期的印度出现了婆罗门教,并最终确立了延续至今的种姓制度。古印度文明体系囊括了整个南亚大陆,是古代南亚大陆所有部落或者国家的统称,其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浓厚,制作精美,造型丰富。因为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的原因,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工艺特点。佛教创始人,通称释迦牟尼,在恒河流域传教,之后佛教迅速发展,因佛教徒对工艺品的需求量巨大,工匠受其影响,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工艺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梵天和湿婆等形象随处可见,夸张狂热的形象反映了在宗教政治下的高道德准则要求的同时表明了古印度人民歌颂生命的人文主义色彩。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稳定工农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种类繁多,各地之间往来频繁,外贸开放,使得城镇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江浙一带与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最为迅速。城市的发展速度变快,人口数量增长,对于家具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江南和沿海就成为了家具的重要产地,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明代的文人墨客热衷于对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对于审美的探究,他们的参与直接导致了后来明式家具的产生。同时郑和下西洋,从盛产木材的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带回了大量的高级木材,也为明朝家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明代家具简约,注重实用性,而工艺又十分精美,样式丰富,材质优良,坚硬耐用,并且在当时已经形成了成套家具这种概念,制作方式采用精密的榫卯结构制成,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朴实高雅,独具一格的家具风格,现在称之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使用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雕刻,镂空,镶嵌等技法都有使用,装饰材质方面也十分广泛,上到金玉珐琅,下到竹子兽骨来者不拒。虽然装饰手法繁多但是又绝不贪多,根据整体做一些画龙点睛的装饰,不失原本的朴实高雅。当代工匠懂的运用木头的纹路,不刷漆,不做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了木材原本所具有的自然韵味,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我国可以说是瓷器的故乡,领先欧洲一千多年就已经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了。瓷器的前世是原始青瓷,是陶器向瓷器过渡的阶段,瓷器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各个角落。瓷器源于于陶器,相比陶器而言,不怕酸碱,经久耐用,盛放食物不会变味,便于清理且外貌华丽,大大提高了其使用的价值,因而比陶器更受欢迎,逐步取代了陶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东汉时期因为陶器和原始瓷器的工艺不断进步,以及当时的厚葬之风盛行,给瓷器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国东部的浙江成为了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到了唐朝出现了著名的唐三彩,利用天然的材料在烧制陶器时会在表面形成薄釉的特点制作而成,日本的信乐烧也是这样制作。两宋时期瓷器的发展空前繁荣,有名的瓷窑遍布中国南北,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到了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瓷器中的代表,从一出现一直到现在都受到人们的追捧,现在著名歌手、音乐制作人周杰伦都曾创作过一首《青花瓷》。中国与青花瓷并称为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到了明代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供皇室使用的官窑,又对民窑采取官搭民烧的政策,民窑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景德镇从此成为了全国的瓷器核心地区。明清之前瓷器多为素瓷,主要以釉色是否纯净来判断好坏,而明清时期啧出现了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加上各种各样的色彩,万历时期兴起“五彩”,清朝康熙创烧了“珐琅彩”,雍正时期出现“粉彩”,乾隆时期最出名的就是转心瓶。清代瓷器可以说是集历朝历代之大成,并加以创造,达到了中国瓷器的高峰时期。瓷器早在唐代就已经作为商品远销世界,宋朝时期便有20多个国家与中国有瓷器生意往来。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进一步将瓷器远销欧洲。据考察,十七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中国瓷器高达1600万件,中国瓷器远销海外,成为了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
自鸦片战争开始,西方经过了工业革命的洗礼,手工艺的生产成本、效率、产品质量远远高于我国的传统手工业,清政府又被迫开设通商口岸,在西方商品源源不断的冲击下,加上鸦片的泛滥,白银大量流失,我国传统手工业日益消亡,几乎到了根断艺绝的地步。后来的洋务运动,官府企业生产,中国进入了工业化的浪潮。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可以说是近代工业化的又一高峰,期间各地的外资工厂不断增加。直到后来新中国成立,苏联援助中国建立了想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至此,传统手工艺几乎完全消亡。直到60年代后期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工艺美术又重新受到了重视,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后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大多数都出现了工艺美术相关专业,中国传统工艺得到了复兴和发展。70年代到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工艺美术相关的室内环境,服装设计,商业美术等现在设计事业开始被人们重视,民间工艺以其特点独特和审美高度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民间工藝开始趋于复兴。
现代工艺美术想要有更好的发展,不能只看着过去的辉煌成就,拥有民族自豪感本身可以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新动力,但是过于自信豪则会导致盲目的自信,任何事物都要在发展和创新中前进,很多时候无法分清过去与现在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其成为现代工艺技术补足的传统工艺美术,就算技艺超越明清,审美风格媲美唐汉,也无法得到大众审美的认可。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立足于时代的背景,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如果只是仿照前人的作品,墨守成规制作出来的翻版作品,那注定会被时代淘汰。工艺美术史也是人类的发展史,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渊源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