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园空间叙事研究

2020-03-30董璟璟林瑛

设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无锡景观

董璟璟 林瑛

摘要:文章以无锡城中公园为例,试图去探寻空间与叙事、城市公园与空间叙事的相互关系。其中命名式叙事、小说式叙事、隐喻式叙事的叙事方式较突出,通过具体分析公花园内部各类叙事语言要素和细节处理以及对公花园作为城市公园代表的共性和特性剖析。将空间叙事起到的效果在城中公园设计中的集中表达进行展现。无锡城中公园主要依据红色主题进行设计,其空间叙事方法可为城市公园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提出更多空间叙事的可能性。

关键词:叙事学 空间叙事无锡城中公园

中图分类号:TU-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1-0048-04

一、空间叙事发展概述

(一)敘事学:叙事简单理解为叙述故事,它也成为更多事物的载体,例如文学,建筑,绘画,乃至于景观。对于叙事的解读既是讲故事同时也是描述的过程。叙述者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涵通过一定载体传达以致取得效果,而这个载体的意义不只停留在客观外在,还有接受者主观感受的共同参与。例如在文学当中,我们会用诗句叙述可能是真实的场景也可能是虚构的故事,再借助事件表达作者不同心境。总的来说叙事包含叙述人借助媒介向接收者传达思想和文化,同时接收人接受的是不同方式排列组合后的各类信息符号载体,接收人感受的信息是多元的,不定向的。

(二)空间叙事:文章中的空间叙事指的是,叙事者(设计师)以空间物质要素作为叙事媒介,借助景观空间节点营造,向接受者(游客)表达场所意义、激发他们体验的方式。

空间叙事理论拆分解释指产生于空间和叙事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关系,前文提到叙事也可以成为景观的载体,谈到景观必然要考虑到空间处理,空间叙事理论研究的领域更深层的原因是它不仅关注物质空间、社会空间还有人的心理感受,多者间的沟通。通过实体空间的营造,结合社会空间深入影响游人的心理空间感受,以达到提升景观空间意义的目的。

、无锡城中公园的背景

(一)关于城中公园:公园历史悠久,秉承不收门票的原则因此又被称为“公花园”。是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地、无锡共产党宣誓基地、无锡声援北京“一二·九”运动的集合地以及抗战胜利纪念塔所在地等,深受城市人民喜爱。

(二)场地概况:城中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市中心商业步行街、崇安寺步行街、无锡市图书馆和一些名人故居等人流量非常大的场所紧邻,四周建筑林立,是闹市中的一方绿洲,具体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城中公园历史悠久,内部保存二十四景点,是集休闲、赏景、听戏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场地有四个入口,功能分区主要以广场、互动水景区、公共休闲区、茶馆听戏区、休憩静区为主,如图2所示,其空间内部反映出诸多空间叙事手法特征。

三、无锡城中公园空间叙事分析

无论是空间叙事或是其他相关艺术门类叙事,都需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那就是叙述者、媒介以及接受者,显而易见我们所研究的叙述者是设计师,媒介则是通过人文景观要素,如雕塑、建筑物、铺装、其他景观细节以及心理感知要素,如声、光、色等叙事要素共同组成,接受者即游客。城中公园总的来说是讲述当地的历史故事,打造以红色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一)命名式叙事——二十四景的诗意表达

命名式的叙事手法是空间叙事常用的一种手法,命名是创造场所的策略,被命名的事物也变成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1]。命名既是把事物包揽在叙事之中,又标志着叙事就此开始。其特征是集中总结表达主题,设计内容,也可以引导游客并引发游览兴趣甚至共鸣。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园中先后建有二十四景。二十多处景色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公园的四季景观和历史内涵,使游客移步易景,宛如画中遨游。二十四景的命名简洁易懂,包含了物、场、事之间的关联,如图3所示。

“引介诗词艺术叙事手法,给空间制造有意味的故事与情境。[2]”下面以其中一景芳堤柳浪做具体解读。

诗是由游客撰写,作者内心惬意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涉及的具体

物体有很多:垂柳、池塘、各类植物以及亭子,场指公花园的某处水景,事则是指描述的画面。自然风貌、小品景观和空间中的蝉鸣鸟叫自然声、茶碗交叠声、戏曲生活声,柔和的阳光共同为接受者营造眼前景色并引发联想激起内心感受,其实这也是命名叙事的魅力所在。

(二)跌宕起伏的小说式空间叙事

人们在读一本小说时往往情绪会跟随剧情的发展产生波动,追随故事的情节线索去探索真正的结局,如何将空间编排布置则是要在尺度变化及材质细节上做文章。下面在代表本次旅程的六张递进照片中可以解读,阅读顺序从左至右(a-f),这条线索小径位于公园的东北角,如图4所示。首先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整个环境的总体协调感,灰瓦白墙、竹林漏窗,拱形结构的利用以及瓦片铺装,这些本土的建筑风格结合在一起令人感觉舒适惬意。

第一张照片是公园东入口进入北边的角落,场地相对宽敞,但在远处的门口、窗户、牌匾和装饰细部潜藏着未知的可能性。照片b显示沿着道路继续前行,产生更多的未知可能性,中式圆拱门隐约呈现门后的景象,给游人设置悬念,想要一探究竟。照片c,进入拱门后,刚刚稍有压迫感的空间豁然开朗,光亮和开阔的视野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台阶、柱廊、树木等也预示着即将开启另一段故事。照片d上蜿蜒曲折的道路指引游人继续前行,随着左侧分岔路的出现,空间韵律再次改变,游览者的目光也由前方转向身旁,小径略窄,竹林的遮挡也使主体物的轮廓不完整,再一次引发探究兴趣。我们进入照片e中出现的建筑,也是本次路径指引的体积最大的建筑内部,以致体验达到了高潮,建筑外部既有“一池三山”饱含寓意的微缩小景,也有表达红色主题的雕刻乐谱。游客在这里驻足观赏并产生回忆,引起共鸣。最后,照片f显示离开建筑再往前走,就到达了道路的终点—白鸽广场,这时的改变除了空间尺度上的开阔,人群也集中在这个地方,同时也代表了空间节点的连续和连贯。

将小说与空间叙事联系在一起是十分必要的,让.伊夫.塔迪埃曾经说过,“小说既是空间结构也是时间结构”。小说也是一种空间存在,因此小说叙事也依附于时间逻辑。张伟英等通过空间悬念去关注在这个体验过程中的情感结构[3]。小说似的空间叙事方式之所以引人入胜,很重要的一点是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情绪随着情节发展而起伏波动,图5则是显示人的情绪随着游览路线的渐进渐出而产生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过程。

(三)从设计细节体现出的隐喻式叙事

在调研的过程中,公花园里的景观元素类型丰富,细节设计十分巧妙。

1.铺装—历史即在脚下

在城中公园中不同区域与道路有不同的铺装,经过拍照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6所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铺装叙事主要是为了表达园主某种思想或者是各种美好精神的寄托,现代城市公园也借铺装样式展示文化素养[4]。公花园是传统私家园林向公共公园转变的首次探索,因而在铺装设计上都有一定体现。这里分为两个层次,像其中的瓦片拼花,与路旁植物的生长姿态相近,花瓣散落在道路上,好似它的形状特征转移到铺装中,意为“延续下去”以传达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真实存在的事物的延续。另一个层次如其中的路面雕花,梅兰竹菊等事物本身就蕴含美好寓意,因而是情感的传递。城中公园里铺装的材料非常多,比如各式摆放图案的小青砖、花岗岩、大理石等,不同材质带给体验者不同感受,给观者某种感知和联想。

2.盆景

盆景除了能装点空间、提升形象外,还能让人的生活有情感和精神的寄托,人们也因此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城中公园里的盆景主要以山水盆景为主,除了浓缩江南美景之外也蕴藏着美好寓意。如罗汉松是长寿的象征;黄杨是君子的象征;假山是靠山的象征。在城中公园这样一个现代和传统风格相结合的园林中,达到了园中有景,景中有园的效果,在公园完整的空间叙事的过程中起到了自然过渡的作用,如图7所示。

3.窗

城中公园中窗的类型多种多样,窗面上的花纹也带有隐喻与暗示的空间叙事的作用,如图8所示。如一扇冰棱窗暗示了一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书房;一扇灯笼如意纹窗暗示了一间宾客满座的茶馆;一扇钱纹窗暗示了一间富丽堂皇的高贵人家;灵芝纹窗暗示了一间质朴怡静的老人房。除了盲窗(封闭的窗户)只起到装饰作用外,各种花纹类型的窗户都有一定的隐喻叙事作用。

(四)不同类型的空间对人行为的引导

城中公园坐落于江苏无锡,是多功能性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公园内容丰富,有休闲的亭台楼阁、流连忘返的湖光水景、童真童趣的儿童娱乐场地以及各类纪念遗址和艺术文化雕塑,人们在这里享受美好的景色,举行着各色的活动表演,公园中充满了文化氛围,一些景点和雕塑背后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故事,给人以联想和想象,从中获得知识、情感、记忆。在调研的过程当中,本文也观察并记录了不同时间段人们的行为活动,如图9所示。

之所以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还是因为公园内的空间叙事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土民俗活动

阿福茶馆是一家主打吴地文化特色的主题茶馆,其空间叙事主要体现在表演和服务细节上,提供的茶水吃食、服务员的口音,连相声、小品、滑稽戏等表演中都融入了无锡语言、无锡文化和无锡本土生活方式。浓浓的无锡味使人感到亲切,除了在室内表演,露天茶馆以及中心广场也经常进行着地方戏的表演,公园记录着当地日常的活动叙事,也给游人以娱乐的活动体验,同时不同年龄段和阅历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点和活动方式,茶馆实景图、宣传海报及民俗活動现场照,如图10所示。

2.纪念性景观—讲故事的景观

“那些承载着各类历史事件、集体记忆、民族认同的空间或地点便成了特殊的景观,是历史的场所。[5]”城中公园里的雕塑多是历史伟人,也重现了不少历史场景。其中特殊的是利用一些天然石头的形状象征某种动物,进而表达美好的祝福,如图11所示。

工人运动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地在此成立,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游客们途经此处不禁会想到当时会议中共产党人的伟大,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使游人和游人之间产生共鸣,多寿楼的正前方还有领袖秦起烈士的铜像,这让游客对他的感情和记忆产生,对他忠于职守,不辞辛劳,严以律己的伟大精神的赞许。诸多红色遗存,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氛围,也仿佛在叙述着这样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此外竹林七贤、围棋博弈也是再现当时的场景。

(五)时空转换“时空蒙太奇,即把不同时间的场景要素并置在同一空间中。”

城中公园经过多次改造修缮,面积也不断扩大,其设计演变主要元素来源于江南古典园林,又有着现代城市公园的集散、休憩、游览的特征,还被现代都市的商业元素影响,整体是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结合。除了公园内部现存的有关新旧共置的特征之外,无锡城中公园本身就是跟周围环境形成时空转换,外围苏宁广场、云蝠大厦、天安大厦等高楼林立的玻璃幕墙下,一片绿色低矮的自然风光仿佛在安静地诉说着另一个时空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与快节奏的生活和道路上的川流不息形成强烈对比,好似影片在这里使用了慢镜头,对比效果如图12所示。

结语

无锡城中公园主要依据红色主题进行设计,内部动静结合使得空间叙事更容易产生共鸣。城中公园中没有很夸张的造型,很绚丽的颜色,与其他城市公园相比风格更偏传统古朴,也因此吸引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喜爱。同时公花园的设计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二十四景的石碑隐蔽不易发现;公花园的功能分区独立,各部分联系不强等。但是城中公园设计里蕴含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公园两种风格的融合,因而在空间叙事上较一般公园还是有更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空间叙事在国外发展较早,在国内还是停留在比较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但是大量研究者和实践者,正在寻求新的空间叙事方法。城中公园总的来说是以历史故事为主的空间叙事,人们在游览的同时领略当地的地域文化,参与感也得到了加深。

参考文献

[1](美)马修波泰格(Mattfew Potteiger).杰米普林顿(Jamie Purinton).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Landscape Narratives:Design Practices for Telling Stories)[M].Wiley&Sons,INC,1998:38-39.

[2]李沁茹.从诗词叙事到场所叙事——引介诗词艺术表现的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J].设计,2018(23):88-89.

[3]张伟英,王欣晨.当代神圣空间的悬念叙事——以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为例[J].设计,2015(03):94-95.

[4]王纪敏.城市公园叙事性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13-25.

[5]龙迪勇.空间叙事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384-394.

[6]李沁茹.城市公共空间记忆生成的叙事性建构[D].江南大学,2009(.6):53-60.

[7]刘艳“.景观叙事”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4(09):95-96.

[8](法)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1.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无锡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判赔百万!无锡格利姆乐器侵权案,国家严厉打击!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2013年无锡地产蓝筹奖评选活动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