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治教育模式下青少年法治教育探究
2020-03-30廖志彬
廖志彬
摘 要:法治社会的形成,需要每个人都懂得法律,遵守法律,并且与违法行为作斗争。当今世界各国青少年的犯罪初始年龄都呈下降趋势,有关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较以前提前了2-3岁。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制观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青少年 互联网+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现状 对策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飞速发展,它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实施教育教学和学习活动。而学校的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部分, 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下一代人健康成长,是事关青少年前途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事,是我们法治宣传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1]
一、互联网传播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的传播空间大。例如,我们要开展一项法律法规的普法活动,对事件进行整体宣传,利用网络就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策划和推动,还能充分利用视频、文字、图片多种形式,对学习法律知识很有帮助。[2]
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网络法治教育工作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互联网+法治教育的接受度比较低,他们没有意识到利用互联网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不同于平时课本的法治知识,可以看到国家依法治国的成效。所以我们需要提高他们的接受度,让他们主动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学习法治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运用好法治题材。现实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就是“法盲”犯罪。他们头脑中的法律知识几乎空白,由于对法律的无知,胆大妄为,走上犯罪道路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已是后悔莫及。因此,要建立起完善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体系。法治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运用好法治题材,在题材处理上要把握好角度、深度和广度。在挖掘题材内容时,要把握好角度,要本着正面引导的原则选好阐释法律的角度;在以案释法时,要有深度,对题材的处理如果仅仅流于一般的介绍和报道,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效果就弱,如果深入挖掘,找出深层次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原因,就能取得更好的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效果。要让青少年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学习法律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尝试运用互联网,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他们对这件事感兴趣,就会努力学习、努力记忆,这样会事半功倍。在运用互联网进行法治教育时要注意文字与视频图画等的结合,只有文字会比较枯燥。[3]
三、加强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在义务教育学校之中,法治教育一直都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互联网也给予其发展的机会,但这同时也是一大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在运用的基础上加以优化,也是我们所研究的课题中的重要部分。
1.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世界是不分国界的,它这种开放性的特点必然会导致网络信息的多而杂乱、良莠不齐。网上所传播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在青少年的心灵上引发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政治观念淡化、道德人格缺失、个人主义膨胀。面对这一系列负面效应,通过加强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来破除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4]
在向青少年介绍网络科技知识的同时,应当将网络道德教育引入课堂。要引导青少年深化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与认识,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去亵渎文明;并要求青少年在上网时要有意识地做到不乱闯禁区,不去破坏网络系统和自觉地遵守网络规范,以规避他们在网络中迷失自我。
2.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在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又提高了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道德与法治工作师资队伍。[5]
这支队伍的建设,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教师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二是教师本身要做好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上网的正面向导。三是在教育理念上,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树立正确的网络教育观念,要彻底地改变单一封闭式的说教和强硬灌输的教育方式,要向互动开放性和引导灌输的教育方式转变。[6]
3.挖掘青少年兴趣,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网络法治教育应该是教育与受教育二者相结合。要让网络法治教育富有成效就必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网络互动的过程。充分发挥“互联网+”形势下法治教育模式的优越性,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培养充实自己才是这种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
学校在“自主、创新、公正、法治” 的指导下建立校园法治频道客户端,鼓励学生发布各类法治法律相关知识,热点事件、定期评比优秀学生;该平台也可以展示学法、守法、普法先进个人,以榜样力量带动学校的法治教育氛围,实现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良好结合,形成优良的法治教育环境,通过校园广播、网络视频、宣传板报等形式曝光相关的法治教育的反面教材,在学生心中立起警钟。真正做到将法治观念融入生活化为行为准则,体现法治教育的实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技术支持和法律法规的保护;而网络科技的发展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方法、结合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法治教育工作。逐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就能取得更好的法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王贤卿.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心理困境与道德教育[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8).
[3]易凌云,周洪宇,王明雯,万力勇.推动我国互联网教育立法的思考与建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1):43.
[4]钱松岭.中小学信息社会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王淑华.互联网公共性的建构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13.
[6]高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泛化[J].教育与职业,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