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地方院校大学生健康消费行为探索研究
2020-03-30孙茂胜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 一个良好的体系,自身的消费心理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并且他们有着独特的价值需求,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需求有利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观逐渐出现异质化的趋向,开始出现高消费、重符号、强攀比的现象等问题暴露出来。如何解决分析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自觉、学校教育、社会引导来确保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养成,对于健康理念下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探索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地方院校 大学生 健康消费 研究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將为祖国接班引航。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社会活动,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不仅直接影响其在校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状况,也对社会中健康消费、科学消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不同的消费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购买行为,当今大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自身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稳步上升,其消费行为存在非理性,消费结构不合理及理财意识淡薄等问题,需要我们寻找其影响因素,从根本上改变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通过日常观察我们发现,在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后,许多大学生虽然对健康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他们会想要控制体重以避免肥胖,会给自己补充营养品。但却经常出现大学生购买减肥茶,购买不良保健品,食用不健康的外卖、小吃,购买富含防腐剂和各种添加剂的食品等情况,这与大学生所关注的健康相违背,基于此矛盾本文从消费观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裸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现状
1.超前消费观念
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2]
2.盲目攀比消费观念
盲目攀比消费是由攀比心理所带来的一种消费行为。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攀比消费表现为消除与同龄人差异而进行的消费行为。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存在的问题
1.消费心理不成熟,容易导致从众消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红自身魅力所产生的引领性无异于明星或一干公众人物所产生的名人效应。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没有彻底分辨事物好坏和判断是否符合自身需求的能力,而是一味效仿别人。
2.过分在意外表,容易产生攀比消费,攀比心理是指脱离自己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消费心理。攀比消费作为攀比心理的具体表现之一,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不断购买名牌衣服、鞋包、化妆品和电脑等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完全不考虑实际需求及自身经济实力。这导致大学生偏离正确的消费轨道,形成不良消费观和价值观。
3.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
就目前的现状,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的经济支持。从充满压力的高中生活到一个充满自由的大学,使大学生在生活费的使用上出现了不节制的现象。轻则导致月末没钱吃饭,重则继续伸手向父母要钱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购越来越方便,大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女生在化妆品和服饰方面的支出更是比男生的支出要多,物质层面投入过多,让很多大学生没有多余的金钱和精力用于精神层面的消费。
三、探讨与建议
1.优化大学生消费环境
在大学校园内,学校要坚决抵制不合理的开支;校园外,学校应当联合有关政府部门,对校园周边的不良营业机构进行整治、取缔,禁止校园周边通宵营业的行为。通过国家强制的力量净化大学校园周边环境,让书香与良好的教育氛围围绕在校园周围。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例如开展校园 315、消费演讲、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讲座等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促使他们能够养成勤俭节约有理财意识的消费行为。[3]
2.家庭应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给予引导
家长不仅要拒绝孩子不合理的消费要求,更要以身作则,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同时,适当限制其生活开支,在保证其生活日常消费、学习的同时,限制其对不必要产品的支出。循序渐进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灌输理性的消费理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3.社会应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网络贸易以及网络借贷的发展。互联网,不仅为选购商品提供了便利,更为大学生步入套 路贷陷阱提供了便利。当生活费不足、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时, 各种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免担保、放款快、放心贷、零利息、随意花”等旗号的套路贷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受到欺骗的大学生更是不在少数,社会各行各业的成员都应当为大学生养成良好消费心理有所作为,而不应当将大学生作为自己的摇钱树,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他们,甚至是怂恿大学生从事违法犯罪行为。因此,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
4.大学生应养成积极的消费心理
仅仅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还不够,大学生应进行自我教育,将社会、家庭和学校对自己的教育进行吸收,形成积极、理性的消费心理。首先,大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校外兼职等活动,体验工作的辛劳;其次,将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学习、运动、阅读等对自己身心有益的活动中,充实自己的生活,减少攀比心理的产生;最后,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将自己消费的情况进行记录,每一个月进行总结,合理控制消费需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铺张浪费和盲目从众,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好铺垫。
结语
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产生的问题都是有原因可以追溯的。我们不能只关注问题,应该关注问题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云高.大学生“健康生活”培养路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1).
[2]许言,王登科,王新汉.大学生日常饮食方式与体质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0).
[3]齐宇佳张颖南.健康理念下产品认知与心理健康对大学生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性研究[J].经济师,2019(10).
作者简介
孙茂胜,男,1970年9月出生,满族,辽宁凤城人,本科,辽东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