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教学中情境体验法初探

2020-03-30廖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基调古诗意象

廖静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耀眼璀璨的明珠,对学生而言,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体验和欣赏还能获得审美感受,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诗歌之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总结提炼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在古诗中的含义和作用

情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而古诗,正如《诗经》中所云:诗以言志。它最初的功用主要是用来抒发作者的政治抱负的,当然也包括了因政治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激愤之情以及对谗佞小人的痛恨之情。随着后世诗歌的不断进化和演变,古诗的情感功用也逐渐向抒发作者思想感情靠拢。

在古诗中,通常用意象来表现最富有代表特征的具体事物和有代表意义的场景。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而且这种意象通常是众所周知的,且具有普遍认同性。如“柳”,它与“留”发音相近,因此常常被应用于送别诗当中,来表达诗人留恋、依依不舍之情。如二年级下册选录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学习了一定的诗歌后,学生了解到意象与作者情感的密切关系,掌握了意象的表达含义,会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如何引领学生实现情境体验

1.适当点拨,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

不管叙事诗还是写景诗、送别诗,最终目的都是要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情感的表达通常会在诗歌的最后两句。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诗歌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或高昂,或低沉,或欢快,或悲凄……首先让学生整体读诗,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初步判断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情感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帮助学生体味字词,找出诗歌的具体意象。如五年级上册中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讲授初先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季节、颜色和事物,从这些已知的条件中判断出诗歌的情感基调。学生们可以从“四月”判断出是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常常代表新的开始,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绿”“白”都是比较清新的颜色,满山遍野的绿色和大片耀眼的太阳光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尽责的“子规”、辛勤的“蚕”都映衬出乡村的忙碌和“闲人”的稀少。这一切都能让人感受到活跃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气息,由此判断出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的。

2.选择方式,引导进入诗歌的情境

情境教学的纽带是“情感”,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古诗的基调,抒发的情感相吻合、协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学生了解古诗的情感基调后,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诗歌描绘的情境当中。这些方式有很多:a、介绍作者及背景,通过介绍作者生活的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詩时的特殊的心情。如二年级下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在讲授背景时要简练明了:当时李白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唐朝皇帝的兄弟李璘要篡夺皇位,结果被镇压,李白正好在李璘手下做事,因此受到牵连被流放,走到白帝城这个地方时传来了皇帝赦免的命令,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他非常兴奋,马上坐船返回江陵,这首诗就是表达出诗人当时返回途中的愉悦心情。由于教师对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到白帝城,又为什么返回江陵,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喜悦之情。学生很快就能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b、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的桥梁。c、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对实地的景和实质的物进行观赏,但是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可以利用课文插图,再造情境。通常课文中每首古诗旁都配有插图,这些精选的插图古韵悠长,图画内容和古诗内容丝丝入扣,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中生悟,并且要指导学生将插图与课文内容对应起来,图文并茂,边看边读,启发想象,再造情境,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五年级下册《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将那茂盛的草原和牧童困来即眠的形象在插图上表现了出来。教师在让学生感悟这首诗歌中牧童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这种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插图,体会意境,然后再去朗读诗句,情感就能很快就融入古诗当中去。d、配乐朗读,当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朗读的愿望就会更强烈,教师应及时选择符合古诗内容的音乐,让学生再进行阅读,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的阅读情绪会更高。例如,在教《游子吟》时,可以选择优美的钢琴曲《月光曲》来朗读,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展开想象,引导进入诗中角色

将学生带入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可以运用想象力进入角色,让学生感到亲切,学习灵活。如一年级下册中《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首先可以让学生把教室想象成茂密的森林,把凳子想象成黄牛,把直尺想象成短笛。让学生骑在凳子上,想象自己是个小牧童,手里拿着一支短笛吹着悦耳的笛声,突然,他的耳朵里响起了“知了,知了”的叫声,抬头一看,看到知了在高高的树枝上唱歌。于是他马上停止笛声,从牛背上跳了下来。蹑手蹑脚地地来到“大树”下……通过这样的情境想象,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4.多面结合,创新情境体验模式

情境体验教学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作为引导为主的教师,我们应该发挥积极主动性,具备创新精神,多实践,创造出新的情境体验模式,比如可以从教学前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上去思考。通常每单元会编选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为什么要编排在一起,是否能够进行比较教学?如五年级上册《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就可以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还有此这篇古诗课在此单元中的作用,以及课文前后是否有联系,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课外古诗或是现代诗歌。

用情境体验的方法来讲授古诗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要多思考,多琢磨,灵活运用。让学生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要靠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基调古诗意象
中央定基调 明年经济工作这么干
抚远意象等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俏丽基调
总基调:稳中求进
2015 医改奋力求进总基调:稳重求进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