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
2020-03-30罗凤珍
罗凤珍
【摘要】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处理措施,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的370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172例产妇发生剖宫产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为4.6%。统计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类型, 并分析各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处理措施。结果 172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并发症产妇中, 产后发热产妇96例, 占比为55.8%;产后出血产妇30例, 占比为17.4%;产后尿潴留产妇22例, 占比为12.8%;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产妇17例, 占比为9.9%;腹壁血肿产妇4例, 占比为2.3%;术后副胎盘残留伴晚期产后出血产妇1例, 占比为0.6%;术中取胎困难产妇2例, 占比为1.2%。结论 剖宫产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包括产后发热、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腹壁血肿、术后副胎盘残留、术中取胎困难等, 通过临床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对剖宫产产妇的并发症进行防治处理, 进而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提高医疗质量, 从而减少产妇的痛苦。
【关键词】 剖宫产;并发症;分析;防治处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3.030
作者对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发生并发症产妇172例予以分析总结, 并分析其预防处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370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172例产妇发生剖宫产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为4.6%。
1. 2 方法 统计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类型, 并分析各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和处理措施。
2 结果
2. 1 并發症类型 172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并发症产妇中, 产后发热产妇96例, 占比为55.8%;产后出血产妇30例, 占比为17.4%;产后尿潴留产妇22例, 占比为12.8%;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产妇17例, 占比为9.9%;腹壁血肿产妇4例, 占比为2.3%;术后副胎盘残留伴晚期产后出血产妇1例, 占比为0.6%;术中取胎困难产妇2例, 占比为1.2%。见表1。
2. 2 并发症发病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
2. 2. 1 产后发热 96例产后发热, 术后24 h到术后4 d出院前, 测量体温4次/d, 间隔时间4 h, 有2次≥38℃(口表)者, 符合产褥病率[1]的判定标准。发热因素:胎膜早破60例, 占比为62.5%;术前患上呼吸道感染9例, 占比为9.4%;切口脂肪液化3例, 占比为3.1%;术后输液反应2例, 占比为2.1%;阴道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10例, 占比为10.4%;羊水Ⅲ度混浊3例, 占比为3.1%;不明原因8例, 占比为8.3%;低置胎盘1例, 占比为1.0%。96例产妇均不同程度的加大抗生素的强度治疗后均治愈出院。见表2。
2. 2. 2 产后出血 30例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如下:宫缩乏力20例, 占比为66.7%;瘢痕子宫宫腔内胎盘剥离面渗血6例, 占比为20.0%;重度子痫前期2例, 占比为6.7%;前置胎盘1例, 占比为3.3%;胎盘早剥1例, 占比为3.3%。所有产妇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所用药物为缩宫素、卡孕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钙剂及地塞米松, 仅有3例需输血治疗, 均为瘢痕子宫胎盘剥离面渗血产妇, 经使用强效缩宫剂无效后给予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 失血量达1000~2000 ml, 输入红细胞悬液4~6 u, 冰冻血浆200~400 ml。
2. 2. 3 产后尿潴留 22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产妇均为术后留置导尿24 h后拔出尿管后经鼓励及诱导、药物治疗后4~6 h未能自行排尿, 并有憋尿感, 再次留置导尿, 导出潴留尿液为500~1000 ml, 经充分休息及恢复后48~72 h拔出尿管, 均自行排尿。
2. 2. 4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17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产妇中, 2例发生在麻醉前, 其余均发生在麻醉后, 产妇出现恶心、胸闷、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为65~90 mm Hg/40~60 mm Hg(1 mm Hg=0.133 kPa), 经给予吸氧、调整体位及予升压药物后症状缓解。
2. 2. 5 腹壁血肿 4例腹壁血肿产妇术后均无发热, 无明显局部疼痛症状。2例为术后常规复查血常规时提示重度贫血, 贫血程度与产后失血量不符, 经复查彩超确诊;1例为出院后术后7 d切口脂肪液化, 在处置切口过程中发现腹壁血肿;另1例为产后42 d常规复查时彩超提示腹壁血肿。前3例均在腰麻下行血肿清除术, 术后均留置引流条一枚, 24 h后拔除, 术中探查血肿实际位置均位于筋膜层与肌层之间, 其中2例给予输血纠正贫血, 治愈出院;第4例经局部理疗、预防感染治疗后保守治疗成功。
2. 2. 6 术后副胎盘残留伴晚期产后出血 1例术后副胎盘残留伴晚期产后出血产妇, 为瘢痕子宫, 孕4产2, 曾流产2次, 一次剖宫产术后, 腹壁肥厚, 术后无发热, 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 术后5 d顺利出院, 术后2周出现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而来院复查, 无发热, 经彩超提示功能混合回声8.0 cm×7.0 cm, 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为89 g/L, 行清宫术时确诊为胎盘组织, 面积为8 cm×6 cm, 术后积极对症处置后治愈出院。
2. 2. 7 术中取胎困难 2例术中取胎困难产妇中, 1例为横位, 在切开子宫切口抽吸羊水的过程中子宫收缩, 胎体蜷曲, 内倒转困难, 于宫缩间歇期艰难内倒转牵引双足娩出胎儿;1例为双胎, 一个头位, 一个横位, 头位胎儿位于下方, 娩出头位胎儿后, 第2个胎儿破膜后, 发生强烈宫缩, 横位胎儿一上肢及一下肢同时脱出子宫切口, 于宫缩间歇期内倒转, 臀牵引娩出胎儿;2个胎儿娩出时间为3 min内, 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为6分和7分, 均有不同程度的窒息, 经复苏治疗后5 min的Apgar评分均10分, 均无产伤, 预后良好。
3 讨论
3. 1 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在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中所占比例最大, 占比为55.8%, 其中62.5%为胎膜早破, 破膜后阴道内的病原微生物易上行感染, 感染程度与破膜时间有关, >24 h的感染率增加5~10倍[1];因此, 积极处置足月及有生机儿的胎膜早破, 缩短破膜至胎儿娩出时间是降低术后发热的有效措施, 因此, 妊娠足月无剖宫产指征者破膜后2~12 h内积极引产可显著缩短破膜至分娩的时间, 并且显著降低绒毛膜羊膜炎及母体产褥感染的风险[1];其中术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术后发热者9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及咳痰, 因此, 孕期保持良好的心态, 增强体质, 避免感冒, 亦可降低术后发热的发生率;阴道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导致发热10例, 其中1例宫口开大9.0 cm因“胎儿窘迫”改行剖宫产产妇术后不明原因发热最高达39.9℃, 经积极给予每8小时1次的3.0 g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商品名:舒普深)静脉滴注治疗4 d后体温恢复正常, 痊愈出院。因此, 根据对96例术后发热产妇原因分析, 针对术后输液反应、前置胎盘、切口脂肪液化、羊水Ⅲ度混浊及不明原因等术后发热, 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 提高产科医疗水平, 提高助产水平, 积极处置产程, 规范操作, 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术后发热的根本措施。
3. 2 产后出血 根据国内标准判定产后出血:剖宫产术者在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1000 ml者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是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占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2]。30例产后出血产妇中20例为宫缩乏力, 其中胎儿体重>4000 g者12例, 占60.0%, 羊水过多者5例, 占25.0%;胎盘着床偏于子宫角部者2例, 占10.0%, 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者1例, 占5.0%。分析其原因子宫因素占主要原因:由于巨大儿、羊水过多、子宫肌纤维损伤变性, 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子宫肌壁损伤等原因, 使子宫肌水肿、本身失去弹性及失去对内源性缩宫素的敏感性, 致使子宫肌无法收缩不能有效止血。
3. 3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针对产妇特殊生理, 妊娠晚期仰卧状态下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回心血量减少, 心排出量减少使血压下降[3], 尤其是处于麻醉状态下, 肌肉等组织进一步松弛, 重力作用压迫力量进一步增大, 加重压迫下腔静脉使血压进一步降低, 加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症状, 因此, 使产妇处于左侧30°左右的侧卧位或麻醉后仰卧位时向一侧搬扶宫体, 使宫体离开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均能减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
3. 4 产后尿潴留 22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如下:①精神因素:由于术后24 h撤出导尿管, 术后时间短, 恐惧切口裂开, 精神过度紧张, 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影响膀胱的正常紧张性及感受性, 減弱膀胱反射功能而引起排尿困难, 引起尿潴留[1];②手术及导尿原因:由于术后疼痛及留置尿管刺激尿道局部疼痛, 影响膀胱的排尿功能, 产生术后尿潴留;③体位因素:术后切口疼痛导致产妇不敢下床或更换体位, 拒绝排尿, 部分产妇活动不便, 需室内或床上排尿, 产妇不适应此种体位而无法排尿, 导致膀胱过度充盈, 而发生产后尿潴留[4-6]。
3. 5 腹壁血肿 腹壁血肿是腹部手术少见的并发症, 本院的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发生率为0.11%, 分析其发生原因:4例腹壁血肿产妇均为耻骨联合上方横切口, 均为初产妇, 腹壁较肥厚, 其中1例为教师, 患有慢性咽炎, 术后频繁咳嗽, 余无特殊高危因素;腹壁血肿一旦确诊, 如血肿直径≤5 cm, 产妇贫血不重, 且包块已经局限, 无继续活动性出血, 产妇无发热, 无感染迹象者, 可给予保守治疗, 积极预防感染, 局部理疗及给予活血化瘀中药促进吸收;如血肿直径>5.0 cm, 或有活动性出血, 或有感染迹象, 或估计保守成功率低的均应积极采取手术清除血肿, 确切止血, 必要时留置引流条。
由此分析:横切口时分离肌层与筋膜层后会有穿行两者之间的血管断裂、断端回缩, 由于产妇特有的高凝状态, 一些小的血管断端会迅速形成凝血栓起到止血的效果, 肌层上方与筋膜之间形成潜在的腔隙, 术后如果有咳嗽或恶心、呕吐等腹压增加症状, 或是粗暴的按摩子宫体, 会使腹壁原已凝血的血管断端凝血块脱落致使再次出血, 由于为慢性失血, 贫血症状往往不典型, 由于腹壁较肥厚, 腹壁下血肿片状弥散在筋膜与肌层之间的潜在腔隙里, 没有典型的 “腹壁包块”的体征。
综上所述, 剖宫产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包括产后发热、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腹壁血肿、术后副胎盘残留伴晚期产后出血、术中取胎困难等, 通过临床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对剖宫产产妇的并发症进行防治处理, 进而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提高医疗质量, 从而减少产妇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谢幸, 苟文丽. 妇产科学.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85-264.
[2] 时春艳, 漆洪波, 杨慧霞. [指南]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0(1):161-167.
[3] 韩树梅. 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6):150-151.
[4] 扈聪.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83例临床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1):43-45.
[5] 张立英, 尚廷慧.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65例临床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10):95.
[6] 吴春梅.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100例临床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4):32.
[收稿日期: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