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欧亚卖场停车空间现状研究

2020-03-30孟子南尉明耀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安徽建筑 2020年2期
关键词:欧亚卖场车位

孟子南 ,尉明耀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1 欧亚卖场概况

1.1 欧亚卖场简介

长春欧亚卖场有限责任公司隶属长春欧亚集团(沪市600697),2000年末开业,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商贸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位于东北腹地的吉林省省会城市长春,是长吉图战略先导区的中心城市,单体建筑面积60万m2;停车场20万m2,泊车位近万个;2013年卖场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95亿元,年接待客流超过1亿人次,日最高客流达60万人次。依托卖场巨大的体量优势,塑造了纵贯每层的四条大街:渤海大街、黄海大街、东海大街、南海大街,每条大街长达1km;构建了四大景观共享厅:太平洋厅、大西洋厅、印度洋厅、北冰洋厅,环绕四街四厅,坐落着各大商城(图 1)。

图1 欧亚卖场区位图

1.2 欧亚卖场区位

欧亚卖场坐落于长春西南新的中心城区,朝阳区开运街5178号,与高新开发区、一汽厂区以及富豪花园、天安第一城、融创上城、一汽名仕等高档住宅社区毗邻。

1.3 欧亚卖场周边交通

卖场交通便利,八面通衢,距长春铁路南站仅百米之遥,京哈铁路、102国道、沈哈高速、环城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沟通东三省的交通枢纽要地。市区现有 9路、20路、52路、100路、104路、121路、149路、151路、164路、166路、184路、193路、195路、197路、245路、367路、轻轨等十数条公交车直达卖场。

2 欧亚卖场停车空间现状分析

2.1 欧亚卖场停车空间组成

欧亚卖场停车空间平面组成相对单一,东西距离约700m,东高西低,有10m高差。据其官网数据显示其停车空间为20万m2露天地面停车场,大概有天安门广场一半的大小。另外在卖场东侧有一加油站。停车场基本以摊大饼的形式展开。在其扩建过程中为了满足停车配建标准,停车空间不断扩大并压缩环境绿化空间,环境相对较差(图2)。

图2 欧亚卖场现状照片

2.2 欧亚卖场停车位配建数量

欧亚卖场建筑单体面积为60万㎡,停车位近万个。根据《长春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标准》之规定大型商场停车位配件标准为1个/100㎡,因此欧亚卖场的停车场超过长春市停车配件指标。

2.3 欧亚卖场停车空间出入口现状

欧亚卖场据其官方显示目前有9个出入口,其中开运街与飞跃中路交叉口的1号出入口目前车流量最大,车流量大小依次为1-7号出入口,其中7、9号为货车出入口,5号为分时段货车可出入口,如图3。

图3 卖场出入口示意图

2.4 欧亚卖场停车空间停车位使用状况

2.4.1 节假日停车场使用状况

据笔者实际调研所得,欧亚卖场年接待客流超过1亿人次,日最高客流达60万人次,因此节假日的停车场使用率相对较高,而且容易出现一位难求的现象,由于欧亚卖场每年所举行的店庆活动以及购物节等活动相对较多,因此目前停车位的数量在节假日确实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2.4.2 工作日停车场使用状况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虽然工作日欧亚卖场停车场内的车辆最多时仅占停车场的2/3左右,由于欧亚卖场停车场对外开放,并未收费,因此在工作日会有大量周边商业区的上班族将车辆停放在卖场的停车场内,由于其停放车辆时间较长,而且选择的车位都是相对进出方便的车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亚卖场停车场的正常使用空间和顾客的消费体验。

另外,由于欧亚卖场停车场并没有严格的车辆分流以及车辆属性分区,停车场内车辆停放相对混乱,许多商铺店主私自将一些靠近自己店铺或是相对使用方便车位占用,因为这些车辆大部分一天都不会移动,就使得欧亚卖场优质车位的流动性变低,一些消费者不得不将车辆停放在距离卖场较远的车位上,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2.5 消费者对欧亚卖场停车空间的满意度调查

笔者通过数次调研以现场询问的方式对卖场停车空间满意度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欧亚卖场商铺工作人员20名,消费者50名,现场保安5名,周边居民15名,周边商铺10家,出租车司机若干(图4)。满意度总体满意度为基本满意(图5),但是反映出诸多问题。

2.5.1 欧亚卖场停车空间目前存在问题

2.5.1.1 设计问题

①目前欧亚卖场停车场出入口共计9个,开口最小间距80m,对周边道路交通有一定干扰;

图4 调研人员占比

图5 满意度调查表

②分区不够明显,出现购物结束后找不到车的现象;

③欧亚卖场停车空间没有实行人车分流,人车流线交叉导致停车速率与人行安全均得不到良好保障;

④由于直达卖场的公交汽车较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亚卖场的交通以及停车压力,但是其集中停放或停靠在开运街靠近卖场一侧(图6),严重影响了周边交通,如下表所示。特别是100路(欧亚卖场-大岭)、121路(欧亚卖场-繁荣二期)、166路(欧亚卖场-开源路口)等以欧亚卖场为终点或是起点的13条公交线路。

途径欧亚卖场公交车线路表

2.5.1.2 管理问题

①在节假日或是店庆期间,会有大量车辆停放在消防通道上,严重影响了卖场的消防安全系数(图7);

②虽然卖场已经分有员工停车区,但是仍有部分员工车辆与消费者车辆混停,导致车辆停放较为混乱,管理不方便;

图6 欧亚卖场五号门门前公交车站点

图7 欧亚卖场停车占用消防环路现象

③由于欧亚卖场占地面积较大,东西近700m,而且欧亚卖场大宗商品货物较多,因此停车卸货区不能完全统一于某一区域,导致卸货区相对混乱,严重降低了停车场停车效率。

2.5.2 欧亚卖场停车空间改进设计策略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升欧亚卖场停车空间的服务质量,舒缓周边交通压力,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休闲购物环境,针对本次调研对欧亚卖场提出以下设计建议。

2.5.2.1 欧亚卖场停车空间内部改进策略

①人车分流(近期策略)

合理划分人行通道与车型通道,实行人车分流,必要时设置消防通道路障(如图8),严格区分,确保紧急时刻消防通道的畅通,另外,地面导引标志大而醒目,让消费者能供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准确的找到安全疏散出口。一方面可以增加停车效率,另外停车空间安全性也会加强。

②对不同属性车辆进行分区管理(近期策略)

图8 北京亦庄创意生活广场人车分流设计

对消费者车辆停放区域也要划分区域,并放置醒目标志,并对车位进行合理编号,由于人们对颜色的记忆明显强于对某一区域的记忆,每个分区可以按照地面颜色进行划分,A-H区分别以不同的颜色的地面导引进行划分(图9),并在每区设置醒目的分区标识牌以及出口标识牌(示例图10),以方便消费者在购物结束寻找车辆。

图9 长春市欧亚卖场停车分区设计

北京亦庄创意生活广场地面停车场

图10 地面停车场标识案例

③设置明显的导引标识(近期策略)

工作人员应对欧亚卖场消防环线上设置明显禁停标识,发现有停放在消防环线上的车辆及时劝阻驱离。另外为了解决消防通道被消费者占用,可以将消防环路进行路障围合(如图11)。

图11 北京亦庄创意生活广场

④提升环境品质(远期策略)

在合理布局停车空间的同时,应适当提升卖场停车空间的空间环境品质,增设绿化空间与休息空间,在车位分区间增加休息区域与绿化区域(图12)。

北京/福桥芳草地北京/建外SOHO

哈尔滨杉杉奥特莱斯

图12 环境品质较高案例

2.5.2.2 欧亚卖场停车空间外部改进策略

①合理规划出入口,提升停车效率(远期策略)

如本文2.3所述,欧亚卖场北侧出入口停车空间利用率明显高于东西两侧出入口。即A、B、C、G区停车位利用率相对较高,而D区东侧与F区停车位利用率相对较低,而卖场停车空间的大面积车位分布在D区与F区,因此笔者建议在停车空间南侧边缘开辟一条内部道路(如图13),并重新开辟两个出入口,以缓解南侧出入口的交通压力。

图13 内部交通环路

②分散公交车停泊站点(远期策略)

协调相关部门将欧亚卖场公交站点分散划分,特别是对起始点为欧亚卖场的公交线路集中划定停车区域,不要集中占用开运街一侧,缓解欧亚卖场北侧交通压力,主要措施是将以欧亚卖场为起始点的线路移入飞跃中路一侧,如下表所示行人不需穿行街道,使得等车人流不会过多影响欧亚卖场周边城市道路车流速度,以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图14)。

图14 公交站点分散分布

3 结论

在城市不断更新发展大背景下,欧亚卖场要与时代接轨,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活力,其停车空间应满足以下几点。

①高效便捷:外部停车空间是顾客进入商业建筑的第一视觉感受,高效便捷的停车空间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升消费欲望。建议打通欧亚卖场停车空间南侧道路,使其与开运街,飞跃路,飞跃中路形成环路,并增加出入口,与此同时分区以颜色进行区分,以提升泊车效率。

②较高环境质量:近年来体验式消费一直是商业模式中比较热的一个点,较高的环境质量能够使消费者在视觉上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以此提升商业品牌效应。建议在停车空间入口处,分区间隙等位置种植适当绿化,以及增加环境品质。

③注重人文关怀:建议将人行道与车行道以路障分割形式严格分流,保证人行安全,以此提升泊车效率。

本文针对长春市欧亚卖场停车空间,借鉴优秀案例,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总结并剖析欧亚卖场停车空间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欧亚卖场的停车空间、交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做了探讨并提出了内部、外部优化设计方法与策略。

猜你喜欢

欧亚卖场车位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我自己找到一个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关店,连续关店,危机中的大卖场怎么办?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影响不大,一、二线会升级运作
与现代卖场打交道 渠道商要先“武装”自己
玩转大卖场 系列1:如何防止同类卖场相互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