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希望 培育快乐

2020-03-29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瓜果基地劳动

丰收时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一团中学的校园就像沙漠里的一片绿洲,生机盎然、瓜果飘香,师生共同种植的各色瓜果陆续进入采摘季,随处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第一师十一团中学坐落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一所处在塔里木河起源地、丝绸之路途经地、昆岗文化发掘地和三五九旅文化传承地的温馨乡村学校。为了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融入课堂之中,师生共同开发了5000平方米的校园综合实践基地。针对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等实际情况,老师们整合课程,实地改善土壤结构、激发土地活力,重在通过劳动丰富学生实践课程、观察蔬菜瓜果在沙质土壤中的生长过程。

培养合作互助精神,完善校园实践课题

开学之初,学校领导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起“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在农事劳作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认知提升的能力,亲身体验屯垦文化,充分发挥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校园实践基地承担着科技、生态、自然,以及环保等课程的实践任务,也成为我校体验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4月到5月初,师生们在500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上种植了多种经济作物,其中种植西瓜(早佳3号)1.2亩(1亩=0.0667公顷)、甜瓜(臻臻3号)1亩和西红柿0.4亩,还有草莓、玉米、花生、小白菜,以及茄子等4亩。参与的师生人数达600人次,贯穿从松土、施肥、铺膜到种植全程。瓜果品种由学生自选,所选品种都是具有浓浓地域特色的作物。从种子到果实的整个过程,每天由学生专人记录,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同学们每天为秧苗补水,定期施肥、晒田,记录每天的天气、温度和湿度,观察秧苗最新的生长变化。这些都有效丰富了学生劳动的渠道和内容,增强了劳动氛围。

激发学生劳动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学校也保证学生生活多彩丰富,让他们在校园里仍旧能感受到田园风光。同学们互帮互助,携起手来在校园内种植添绿,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学会互相合作。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达到绿化校园公共空间,使小种植园成为校园实践大课堂、新基地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树立起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经过师生们的努力,原本荒芜的空地变成了一块块整齐的菜地。同学们播下种子,静待花开。块块富有寓意、寄托着师生美好祝福的菜地标牌,和同学们一起见证了各种果蔬的生长、成熟和收获。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根植劳动意识,打造特色阵地,整合课程体系,学生受益匪浅。他们在劳动体验中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形成技能、培养特长,以及发展个性,促进了全面素质提高。

实践活动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探究活动的平台,而且在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中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加强劳动理念教育,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校园种植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和生活情景中。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一技之长,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初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正如学校所倡导的,学生劳动教育意识要从小抓起,而学校的实践基地正好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实践教材和实践场地,全校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自己动手,既在实践中获取了农业知识,又能體会到劳动的乐趣和艰辛,树立起正确的劳动光荣观。

栽下一片新绿,收获绿色希望。十一团中学还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实践教育质量,因地制宜,将校园种植项目更加完善、系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成长经验和人生感悟。

猜你喜欢

瓜果基地劳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的基地我的连
藤儿长,瓜果旺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