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当前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如何推动消防治理创新
2020-03-29杨玉川李东辉
杨玉川李东辉
1.焦作市消防救援支队 河南 焦作454850;2.驻马店市消防救援支队 河南 驻马店4635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社会治理问题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介绍在消防领域,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借助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互联互通的大好环境,立足构建公共消防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如何建立健全地方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党委政府主导机制,制定落实“党政同责”具体规定措施,充分发挥各级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持续推动社会消防治理创新。
1 健全地方法律法规体系
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能体现其多年发展而来的进步和文明,行业亦是如此,各行业的法制建设水平也成为衡量其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建立健全地方消防法制建设,是消防工作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地方立法要结合实际,理顺法治体系。我国消防法律体系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在制定地方法律法规时,大多还是以上传下,生搬硬套,直接挪用,没有结合当地实际加以修改,导致出现地区代表性问题时无法迅速找到使用的地方性法规及时解决问题。面对此类问题,必须加强地方法律法规的建设,理顺法律体系,结合相关部门,做到立法用法结合实际。
切实推动消防执法规范化稳步前进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合法。有了良好的法律体系,营造出积极的法律氛围还远远不够。消防执法的规范化才是完善消防法律最为重要的起点。目前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一些关键环节上还存在疏漏,例如地方性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完善,法律体系一级级执行到基层,便出现了不规范、不严谨的情况,使得依法执行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必须严肃规范,加以整改,使得执法环境纯粹、高效、实际做到依法合法。
消防法制建设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消防工作不仅是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更需要行业部门、社会单位等主体积极参与其中,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意识积极配合,消防工作自身突出的社会性,也决定了消防法制体系的建立必须依靠消防救援队伍、公安机关、行业部门、人民群众的全力协作。
2 完善党委政府主导机制
消防安全责任是多元性、层次性的,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靠政府主导,社会行业、人民群众、教育媒体等多方面积极配合、主动参与的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发挥政府主导在消防治理中的核心作用,首先要以主体创新为重点。在现代化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间的的良性互动、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最终形成了政府与社会携手创建安定有序的合作共治模式。社会力量能否在消防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就看政府能否肩负起培育社会力量的责任与能力。不仅要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意识和力度,更要因材施教,鉴于社会单位组织化程度低和自我中心意识强的特点,政府要积极、合理培育其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在消防治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推动公共消防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环节。
3 落实党政同责措施
近年来,国家在安全方面多次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不仅是说发生事故后,党政责任人一起承担责任,一起接受处理,更是强调在事故发生前,如何做好预防工作。“责”不只被负责,被追责,而是用制度激励各级党委在工作中主动承担使命责任,在困难面前拿出勇气和决心,党政同心,齐抓共管,让消防安全更上一层。
4 加强综合协调职能
消防工作并非消防机构单方面的工作,而是一项社会工作,关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除需动员全社会的消防力量资源外,更要多方面、多行业综合协调治理,才能保证公共消防安全稳定。
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突出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企业把消防安全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按照“责任明晰、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要求,通过完善地方消防立法、创新社会管理、加强行政推动等手段,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组织和工作机制,特别要加强乡镇、街道等基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强化行政责任追究。
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和消防安全“户籍化”建设,完善重点单位消防户籍化档案,落实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加强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强化消防安全基础。切实抓好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消防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为重点的专项培训,强化消防法制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先进的消防文化。
5 结语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因此,加快推进消防事业发展,推动消防治理工作主动适应新时代刻不容缓。
消防行业应当充分借助政府和社会力量,深入分析形势,全面谋划思路,正确应对问题,更新理念思路,推动机制创新,立足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营造和拓展消防工作跨域发展的广阔空间,为新世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奉献新力量,提供稳定、持续的公共消防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