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0例临床治疗分析

2020-03-29陈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肠梗阻炎性腹部

陈波

(湖北咸宁市通城县中医院 外科,湖北 通城)

0 引言

炎性肠梗阻是累及回肠、结肠、直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甚至便血等[1]。腹部术后患者术后1-3周出现腹痛症状,并伴随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通常是患者发生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情况,这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导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有手术导致的创伤、患者腹腔发生炎症感染等,若不经及时处理,还可能发展为粘连性肠梗阻[3]。为此,应当及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用方法为保守治疗,而在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还可发生肠瘘、肠管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安全构成不良影响[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也得到提升。本研究探讨了更为有效的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范围为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40例腹部手术患者,入选患者均在术后1-3周内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且均存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典型的炎性肠梗阻症状。按照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如下:(1)研究组共有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24-60岁,平均(44.6±3.5)岁;腹部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患者共有10例,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患者共有3例,胃癌手术患者共有2例,肾切除手术患者共有2例,胃肠道穿孔手术患者共有3例。(2)对照组共有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1例,女性患者人数为9例,年龄23-61岁,平均(45.1±3.6)岁;腹部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患者共有9例,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患者共有4例,胃癌手术患者共有3例,肾切除手术患者共有2例,胃肠道穿孔手术患者共有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且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腹部CT检查等,明确诊断为肠梗阻。对患者进行补液、抗炎、抑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水等常规保守治疗措施,并鼓励患者带管下床活动。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甘露醇治疗,具体措施:在导丝引导以及DSA监视下,将鼻型肠梗阻导管放置在空肠屈氏韧带下30cm处,然后通过抽吸的形式进行胃肠减压。之后将15-20ml蒸馏水注入到前气囊中,让导管通过重力以及胃肠蠕动作用,运动到远端肠管,达到梗阻近端肠管,之后再进行抽吸减压操作。当肠梗阻导管到达了梗阻位置,减压后患者腹部腹胀情况有明显减轻之后,给患者通过负压吸引口将20%甘露醇25ml注入。之后夹闭导管,60min后放开,进行6-8h的观察,看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无加重的话,再注入50ml 50%甘露醇,然后再进行4-6h的观察。看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出现,若无不适,再注入剩余的175ml。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中的腹部体征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腹部CT气液平面消失时间。(2)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疗效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均采用SPSS 18.0软件,(±s)用于表示各项时间指标(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于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临床治疗指标方面,经过相应的治疗,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腹部体征缓解以及恢复肛门排气,另外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腹部CT液平面消失时间更早,以上指标两组患者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对比[(±s)/h]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对比[(±s)/h]

?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0%,这一数值明显比对照组的65.0%更高,该项数据的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疗效更优。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中转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转手术的患者有1例,占比为5.0%,对照组有4例,占比为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对于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在治疗方面以保守治疗方法为主,如及时补液、抗炎、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灌肠等[5-7]。而在以上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胃肠减压也尤为重要。鼻胃管减压方法较为常用,能够使患者肠梗阻情况得到尽快缓解、治愈,但是受到胃管长度限制,对低位梗阻的治疗效果不佳[8]。本研究对此类患者采取肠梗阻导管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措施,其疗效明显优于鼻胃管减压方法,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更快缓解、恢复。说明该措施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较好的应用价值[9]。

猜你喜欢

肠梗阻炎性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