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创新路径
2020-03-28余洁
余洁
[摘 要] 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高校思政课堂带来显著变化,也对教育改革提出全新的要求。在全面落实高等教育改革的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促进新媒体技术在思政线上和线下教育的实践应用,进而主动占领思政教育的全新阵地。为此,分析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变化,以及传统思政课堂面临的挑战。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对策,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借鉴。
[关 键 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190-02
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新媒体时代的前进步伐。在全新教育环境中的高校思政教育,不但接受着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创新发展思路,也承受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媒体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的深刻变化,主动探索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对突破传统课堂限制。增强思政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发生的变化
(一)思政教育内容更加多元
新媒体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诞生的一种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为一体的媒体形态,更是吸收传统媒体优势并发挥自身功能的全媒体。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普遍应用的移动终端设备都属于新媒体的载体,其不但具有承载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还能够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登录网络平台完成信息的传递。这种全新的交流工具,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可称为教育工作者传递正确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渠道,为思政教育创新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新媒体空间中丰富的资源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降低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成本,也提升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的效率。为此,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环境中活跃的群体,我们应主动分析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利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滲透性的特征,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且良好的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自觉树立自我完善和投入国家建设的意识,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成为我国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接班人。
(二)思政教育载体更加丰富
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和传递渠道,具有交互性和时效性的特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可为教学创新带来全新的手段和思路。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以教师单一讲解课本知识为主,学生在教师要求和制度约束下,过于被动地学习和接收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同时由于思政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长此以往会加重学生学习的疲惫感,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得不到保障。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通过对全新教育新技术的应用,可转变传统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学习时间和空间选择的自主性,并通过特色信息的实时发布和传递,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生动性,使思政学习更加直观和深入。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弱化思政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权威性
新媒体环境下承载海量信息数据的软件和平台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在网络空间中的实时沟通和交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线不再明显。在新媒体平台上,学生不但可以应用受教育者的身份与教师进行互动,并向教师索取学习资源,解决存在的学习困惑,还可利用教育者的身份查找教学内容,并实现与外界的互动。这种学生学习身份的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政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为思政教学带来难度。另外,新媒体空间上的思政学习可降低面对面交流的尴尬程度,对新时代的学生而言,相较于通过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互动来获取知识,学生更愿意在网络空间中利用搜索引擎随时随地地进行问题浏览,并在多种建议下更加全面思考并找到更加理性、科学的答案,更快速地解决存在的学习问题。这种学习习惯的改变会弱化教师课堂中的话语权威性,降低传统思政教学的功效。
(二)新媒体空间上复杂信息冲击学生思想
新媒体平台带给学生的虚拟空间是神秘且具有吸引力的,当代青年学生作为尚未树立成熟思想观念的特殊群体,如缺少管理制度的约束就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使用新媒体,容易使学生受到新媒体环境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偏差,甚至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新媒体环境中信息和数据的海量特征,为学生提供的内容良莠不齐,不但存在虚假的内容,甚至还有部分暴力和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的思想。学生在登录新媒体平台时,会受到这部分信息的影响,造成思想的混乱,以及“三观”的扭曲和意识的改变。例如网络中流行的暴力游戏,部分开发商为更加吸引游戏爱好者的眼球,刻意渲染暴力的情节。而作为网络游戏中最活跃的群体——高校学生长期受到暴力作品的影响,会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在遇到突发问题时会模仿游戏中的暴力手段,利用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严重者还会造成攻击性,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搭建新媒体教学平台,开辟思政教育新领地
新媒体平台作为思政教育的全新阵地,要重视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不断拓宽平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突出思政线上教育特色,引导学生在平台中完成自主学习,以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首先,高校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紧抓网络热点,建立适合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网站,不但包含主流学习网站,还要搭建学生互动和交流平台,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应在新媒体平台上融入校园文化。新媒体平台作为在全新教育环境中承担思政教育责任的载体,高校对平台的建设应突出更多文化元素,带给学生精神方面的熏陶。而校园文化作为最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内容,可在新媒体平台中设置专栏,展示高校校训、校歌、办学精神等,为学生创建文化氛围浓厚的网络学习环境。还可展示校园活动开展情况,增强平台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线上学习中,更好地构建自身知识结构,完成对思政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最后,高校应重视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督和维护,可建立专职人员进行实时网络监察,成立网络督导小组,对思政教育网站建设情况进行指导,总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对学生使用的管理,为学生过滤掉不良信息和内容,净化学生线上学习的环境,实现思政新媒体教学的科学化和常态化。
(二)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线上线下实现知识内化
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大范围普及,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既要善于应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又要维护传统课堂中教师话语的权威性。因此,可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两种教学方式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教育创新。在线上学习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可将课上学习内容提前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上,指导学生观看资料完成预习。还可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相关的资料,比如法律法规、真实案例、教学课件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基础。另外,教师还可在课下发布时政热点和专题,组织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可对学生讨论进行监督和观察,通过学生发表的看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实际情况,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指导学生思想观念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线下学习方面,教师可在课堂中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抽象理论内容进行转化,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生动性,深化学生的理解。还可将线上讨论的话题引入课上教学中,深入挖掘话题中的教育信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以取得更优质的实践教学成效。
(三)强化高校思政教师和学生的新媒体素養
强化思政教师和学生新媒体素养是全新环境下开展思政教育创新活动的重要前提。新媒体素养具体是指受众群体使用新媒体技术时对丰富信息资源的解读和辨别能力,以及为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集合。对高校学生而言,要自觉遵守网络秩序,并结合思政教育要求强化自身的道德意识和观念,对新媒体平台中流传的虚假信息不轻信和不谣传,不参与网络暴力,做遵守法律和制度的文明学生。还要掌握利用新媒体素材进行自主学习的技能,对海量信息实施筛选和甄别,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内容,并完成深入思考和理解。对高校思政教师而言,应及时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既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又要掌握应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学活动的方法,将更多网络流行元素融入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构建信息有效传递的思政课堂。针对这两种素质,高校可定期展开可供全校师生参加的交流会议和讲座,为学生和教师传递相关知识内容和技能;还可利用课余时间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成长,为新媒体下思政教育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力。
总而言之,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但为思政教学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传统课堂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全新发展环境中高校应充分利用机遇,并积极应对挑战,寻找高效的解决对策,以降低新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还应不断思索和探索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融合的途径,以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发挥其思想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新媒体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郝丹梅,杨文选.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14-16.
[2]王光利.基于“嵌入”理论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以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6):197-199.
[3]孟昭丽.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9):37-39.
[4]王娇.技术享乐主义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3):147-148.
编辑 原琳娜